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山东理工大学制作1.当车祸发生之后2.百姓英雄2006--山东篇视频资料思考:新形势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二、发展教育和科学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二)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原有的一些道德规范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从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越来越成为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社会主义道德作为人类文明中道德发展的新境界,它必然要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优良道德传统,并要同各种腐朽思想道德作斗争。封建道德在我国影响很深,今天我们社会关系中残存的宗法观念、特权思想、专制作风、拉帮结伙、男尊女卑等,本质上都是封建遗毒的反映。由于半殖民地社会历史条件而产生的奴化思想,以及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在我国也有很深影响,并且往往同封建腐朽思想相结合。因此,从社会生活各方面克服这些腐朽思想道德的影响,是艰巨的长期的工作。(《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八日通过)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要求,进一步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逐步建立日益完善的,具有很强引导力和规范力的道德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使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路径1.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德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这些好传统、好经验的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赋予德育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和新方法。(《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我们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一九九○年五月三日)我们应当不断促进人际和谐、心理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事物,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2.要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在广大城乡要积极开展移风易俗的活动,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社会风俗习惯中还存在的愚昧落后的东西。婚嫁丧葬中的陋习要改革,封建迷信要破除。这种改革,要在尊重健康民俗的前提下,在自愿基础上,由群众自己来进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率先倡导。(《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八日通过)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思想道德目标。3.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我们社会的先进分子,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为了共产主义理想,站在时代潮流前面,奋力开拓,公而忘私,勇于献身,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八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重要的政治优势。面对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和方法,将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内,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有好的党风;在社会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忽视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就不可能有好的社会风气。总之,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整个事业就可能偏离马克思主义,偏离社会主义道路。那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资本主义哲学,那种不顾国格人格的奴才思想,就是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因素。(陈云,《必须纠正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四日)二、发展教育和科学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教育和科学,作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不但精神文明建设上不去,经济建设也将没有后劲。国家要从政策上、资金上保证这些事业的发展,并且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这些事业。各地都要制订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规划,并象完成经济建设任务一样,确保完成文化建设任务。(《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八日通过)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一)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和意义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实践之一,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在现代,科技进步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并且正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人口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长期落后的国家和民族,不可能繁荣昌盛,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推动科技进步是全党全民的历史性任务》,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是现代国家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其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二)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我们要在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文艺学、新闻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管理科学等建设,这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项重要任务。(江泽民,《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一九九六年十月十日)(三)教育的地位和发展1.教育的地位教育是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我所以说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就是说对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尤其是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2000年2月1日)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要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2.教育的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有了这个传统,我们就能抗住腐败现象,老干部就能管好他们的子弟。我们经过冷静考虑,认为这方面的失误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邓小平,《十年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三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文化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化文化改革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紧迫性社会主义文艺是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重要战线。社会主义文艺以自己的独特形式和魅力,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生活,讴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对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文化生活,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艺肩负着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激励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荣使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文艺工作的若干意见》,一九九七年一月十一日)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高度,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强大动力。(《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新华网北京2006年1月12日电)2.当今世界,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迫切要求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1.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明确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从2003年6月开始,在部分地区和文化单位开展改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二)文化体制改革的提出2.2005年12月,在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开。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应该注意的问题深化文艺体制改革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必由之路。文艺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有重要影响。文艺体制改革既要促进文艺生产面向市场,又不能听任市场的自发选择。改革要有利于发挥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用积极性和创造性,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基本目标是,建立起符合精神文明建设要求,遵循文艺发展内在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文艺体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文艺工作的若干意见》,一九九七年一月十一日)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并鼓励它们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支持文化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群众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文艺工作的若干意见》,一九九七年一月十一日)积极开展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努力做到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加强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民间文艺,鼓励业余文学艺术创作,积极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开展文化扶贫,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