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复习巩固】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光、噪声、电磁波、辐射等一.荒漠化1.过程植被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的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般的景观2.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三退”而引起的“三化”现象。3.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变异(2)人为原因:过度经济活动4.具体表现(“三退”)林地退化耕地退化草地退化5.类型(“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范围(1)自然界线: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2)行政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3)气候区: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1)地形(2)气候:干旱东部:辽阔的高原西部:山系与盆地相间分布贺兰山>800mm400-800mm200-400mm<200mm干旱是本区的典型特征根据地形和海陆位置图解释本区干旱原因:A深居内陆,距海洋远B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C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西部东部降水以下200mm以上距海远近载畜量自然景观干旱地区农业特色【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合作完成下表西部东部降水少以下200mm以上多距海远近远近载畜量小大自然景观沙漠、戈壁荒漠草原、草原干旱地区干旱半干旱农业特色绿洲农牧业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教师总结】3.脆弱的生态环境地表水贫乏、植被稀少、大风日数多4.气候异常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干旱和气候异常完成P17活动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根本原因(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2)人类的活动不当2.人为原因的表现据统计,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3)过度开垦人为因素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归纳:人为因素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植被遭到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草原牧区,干旱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农垦区周围及荒漠绿洲使土壤风蚀沙化及次生盐渍化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内流河的中下游及山麓冲积扇河流、尾闾湖消失、绿洲变为荒漠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C、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地区,正确的是()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D、华北平原——石漠化3、在荒漠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气候异常B、人类活动C、雨量的变化D、干旱环境CCB据报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4、5题4.“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5.“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过度垦荒D.环境污染6.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正确的是A.多雨年有利于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区祼露的地表不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AC沙尘暴活动路径强沙尘暴多发区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6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回答下列问题(2006年高考文综第36题)(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盆地、盆地。(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高原和平原。(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黄土华北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P20活动1、资料表明,萨赫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度以上,甚至达到33度,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MM,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区,客观上,这时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P21活动2、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P21活动3、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作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人口增加草地变旱地草地缩小牧场超载转牧脆弱地区弃耕后劳动力需求荒漠化加剧P21活动4、明显地描绘了由于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一)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2.两条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地段(二)具体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东农作区牧区草原干旱内陆区西海陆位置少多降水量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a生物措施——绿洲地区——多层防护林体系绿洲内部前沿地带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农田防护林网)•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梭梭、柠条、沙拐枣、胡杨、红柳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毛或刺,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截流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生存。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现有林地绿洲边缘的灌草林带已荒漠化的地方作为防护林发展林业、牧业退耕还林退耕还牧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解决能源的途径开源节流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利用风能、太阳能推广省柴灶5.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利于防治荒漠化(三)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1.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治理和开发利于一体的防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2.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多项环境治理工程3.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努力,正在艰难而又坚定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