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类-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素梅2009102一、突发公共事件概述3突发公共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4突发公共事件定义与分类《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自然灾害类(地震、森林火灾水灾、旱灾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事故灾难类(交通、航空火灾、网络供水电汽建筑、污染生产、危险品等)公共卫生类(传染病、食物中毒动物疫情、职业中毒)社会安全事件类(能源、物价、涉外公共场所、金融恐怖、刑事群体性事件等)政府使命:1、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2、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政府使命:1、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2、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定义:1、突然发生的2、危害或可能危害社会公众生命、健康、利益的重大事件内容:分四大类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危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强调的是事件发生的不可预测性、处理时间的紧迫性以及影响的公共卫生属性;危机影响的范畴涉及到局部或整个社会,而且带有更多的社会色彩。在逻辑上可以认为危机必定是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未必就能形成危机。(举例)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1.突发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突如其来的。一般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是不易预测的,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转归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时间和地点具有不可预见性其形成常需一个过程,开始可能其危害程度和范围较小,对其蔓延范围、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很难预测。如2002年11月以来,我国一些地方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开始之初很难预测日后到会波及全国24个省、市和自治区,最后演变为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2.公共属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危及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所有事件发生时在事件影响范围内的人都有可能受到伤害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3.危害的严重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类。直接危害一般为事件直接导致的即时性损害。间接危害一般为事件的继发性损害或危害,例如,事件引发公众恐惧、焦虑情绪等,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影响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4.衍生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常具有次生和衍生特性传染病具有传播特性化学品事故常造成环境污染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5、频发性社会结构全面分化期近年来许多地区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抗生素滥用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变异导致一些新发传染病、再发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疾病的频繁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滥用和管理不善导致化学污染、中毒和放射事故也逐年增多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6、综合性和系统性不仅仅是公共卫生问题,同时还是社会问题,需要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甚至全社会都要动员参与。因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涉及多系统、多部门,政策性很强,必须在政府的领导下综合协调,才能最终战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其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1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各级各类学校内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流行、暴发流行或致人死亡的事件;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性异常反应,有毒有害因素以及各种方式污染食物、饮用水、空气、物品、场所造成群体中毒、死亡或危害有可能扩散,在社会上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1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三类突然发生的事件:1、造成或可能造成学校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2、学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3、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在校学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危人群大密度群体性密切接触根据近几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计分析表明:1、冬春季是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2、夏秋季是学校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一般(Ⅳ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特别重大(Ⅰ级)15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认定特别重大(I级)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和发布重大(II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和发布较大(III级)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无权发布一般(IV)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无权发布认定条件:1、3位以上专家评估2、国家、省、市、区县卫生行政部门确认3、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发布信息16学校食物中毒高发期一般规律(特指细菌性中毒)月份789101112123456预警色假期军训假期军训秋游假期春游预警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Ⅳ级Ⅳ级Ⅲ级Ⅱ级Ⅰ级Ⅰ级17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点(一)突发性:它在发生前经常是无任何先兆或者先兆不明,令师生猝不及防。传染性:学校人员密集,交往频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染病可在师生中相互传播,使更多师生的健康受到损害。群发性: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相继出现相同或相似临床表现的病人,且人数和范围不断增大。低龄性:中小学生人数众多,是低龄化的群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均不如成人,常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打击,损害的程度也会更重一些。18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点(二)处置和结局的复杂性:同类事件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处理也难用同样的模式来框定;很难预测其蔓延范围、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危害性:会对师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损害社会性:处置不当易导致社会问题19二、学校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一)食物中毒概念(1)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物质的食品后,或是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病。(2)食物中毒事件食物中毒事件是指影响严重的群体性食物中毒。21中毒食品与食物中毒的分类按国家标准GB14938规定,将“中毒食品”分为5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食入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后而引起的中毒。通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炎热的季节,一般5一10月份最多,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较低。细菌性食物中毒又分为两种类型:①、感染型:由病原菌直接作用于肠道而引起的中毒。22②、毒素型:由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或内毒素作用于肠道而引起的中毒。常见的有: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嗜盐菌)、致病性大肠菌、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梭状芽胞杆菌毒素食物中毒和其它细菌性食物中毒。232、化学性食物中毒引起化学性中毒的食品:主要有4种:①、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了的食品;②、误认是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③、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以及超量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④、营养素发生了化学变化的食品(如酸败油脂)。(如某些金属或类金属化合物、农药中毒等)24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季节性、地区性不明显,发病率、病死率一般都比较高。常见的化学中毒有:毒鼠强、氟乙酰胺、敌鼠钠盐、甲醇、有机磷、砒霜、亚硝酸盐。253、植物性食物中毒食入植物性中毒食品(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及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或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或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大量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而引起的中毒。季节性、地区性比较明显,多散在发生,发病率较高。26常见植物性中毒的食品主要有3种:(1)、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2)、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如木薯、苦杏仁、鲜黄花等;(3)、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有毒成分的可食植物性食品如发芽马铃薯毒蕈、木薯、四季豆中毒等;274、动物性食物中毒食入动物性食品后而引起的中毒。引起动物性中毒的食品主要有2种:(1)、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作食品;(2)、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常见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河豚鱼、动物甲状腺、鲨鱼肝、鲐鱼、蚕蛹、有毒蛤、贝类。285、真菌性食物中毒食入含有真菌及其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有一定的地区性,季节性,发病率、病死率随真菌的种类和繁殖产毒的温度不同而有所区别。常见真菌性食物中毒有:赤霉病麦、发霉甘蔗、霉变红薯、麦角、黄变米等。29食品安全的现状3018512845379131397108256545961895061174311460100200300400500600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发生起数2001-2008年全国食物中毒发生起数312001-2008年全国食物中毒人数157157127414812876661114586492190213051180636613132803773130954843040008000120001600020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年2007年2008年中毒人数322001-2008年全国食物中毒死亡人数146138323282623519625815405010015020025030035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死亡人数学校死亡人数33对北京市16年内共发生的719起食物中毒事件分析。其中生物性污染436起,占60.64%;化学性中毒74起,占10.29%;有毒动植物中毒105起,占14.6%;原因不明食物中毒104起,占14.46%。北京市各年食物中毒起数的病因构成60.6410.2914.614.46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原因不明34对北京市16年内共发生的食物中毒15965名病例分析,其中生物性污染人数共10606,占67%,死亡4人,占20%。化学性中毒人数647人,占4%,死亡13人,占65%。有毒动植物中毒人数2099,占13%,死亡3人,占15%。原因不明食物中毒人数2613,占16%,无死亡。北京市各年食物中毒人数的病因分析67%4%13%16%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原因不明352008年卫生部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报告431起,中毒13095人,死亡154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13起。其中学生食物中毒146起,中毒4843人,死亡4人。108起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中毒3796人,死亡2人。2008年学校食物中毒发生情况36学校食物中毒情况分类中毒原因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微生物性7323040化学性134093有毒动植物3413801不明原因267500合计14648434372008年学校食物中毒情况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微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不明原因合计38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1、季节性: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夏秋季多见;非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2、发病形式: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多为集体暴发;非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散发或暴发。3、潜伏期: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长(6-39小时);非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短(数分钟-数小时)。39几种常见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鱼类组织胺:0.5h~1h(最短5min~最长4h);河豚鱼:10min~3h;葡萄球菌肠毒素:2~4h(最短1h~最长10h);副溶血性弧菌:10~18h(最短3h~5h;最长24~48h)腊样芽孢杆菌:致吐性毒素0.5~2h(最长6h);致泻性毒素10h~12h(6h~16h);沙门氏菌:12h~14h(4h~48h);变形杆菌:急性胃肠炎型10min~12h;过敏型30min~2h。40依据潜伏期可分为4类食物中毒<1h可能是化学性1~7h可能是金葡菌或腊样芽胞杆菌8~14h可能是细菌性≥15h其他因素41两类食物中毒的基本特点比较特点微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潜伏期较长(几小时)较短(几分钟至3小时)(细菌需繁殖)(毒素进入血液)原料识别感官上易识别较难识别(色香味变质)(感官一般无异常)症状特征肠胃道紊乱为主,症状神经、精神、呼吸较轻微,发热较多(除肉系统毒外)很少有NS症状煮熟煮透一般可防止未能防止防治抗

1 / 7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