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四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四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四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月20日四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根据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四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四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是今后五年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和宏伟蓝图。第一篇第一篇第一篇第一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规划背景规划背景规划背景规划背景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十五十五十五十五””””辉煌成就辉煌成就辉煌成就辉煌成就“十五”期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带动”战略,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团结奋斗,克难攻坚,国企改革、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环境整治、全民创业、县域经济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经济发展进入历史性快速增长期,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各项目标任务。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提高。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创建了吉林省唯一的“国家级卫生城”。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经济质量明显提高。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发展动力不断增强。项目建设突飞猛进,发展氛围日益浓厚。科技教育长足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稳定得到加强,平安四平初步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专栏1“十五”计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指标2000年实际“十五”计划目标2005年预计“十五年均增长备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56.5330330.116完成“十五”计划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63.2126.214.8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39.998.119.7其中:工业增加值(亿元)3178.820.5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53.5105.814.6其中:市区生产总值(亿元)40.385901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12.318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20.246.518其中:工业增加值(亿元)16.13617.5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19.141.216.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485495001000015.6总人口330万市区58.2万其中:市区人均生产总值(元)86101546012.4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46.926187.413.3累计266.2亿元累计101.7亿元其中:市区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4.7101.693921.5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亿元)10.91619.1511.9其中:市区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亿元)4.79.7415.6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0.9累计125.2累计19.7万人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12“十五”未预测进出口总额(万美元)2370655022.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6.3102.4104.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率(%)30“十五”未预测城镇化水平(%)36.3404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十五”未预测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272779849629.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1.591.65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383161708641.317.7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6493870340015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面临的发展环境面临的发展环境面临的发展环境面临的发展环境国际环境。国际环境。国际环境。国际环境。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日益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相互联系和影响进一步加深。WTO过渡期即将结束,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摩擦加剧和升级,对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内环境。国内环境。国内环境。国内环境。我国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发展空间更广阔。特别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扶持力度和我省确立的争先进位、富民强省的发展目标,为我市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解决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难得的外部环境。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战略的推进,全国各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着力解决好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发展资金不足、人才队伍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以及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等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全面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第二章指导思想城镇居民住宅人均建筑面积(平方米)91217人口自然增长率(‰)4.144城镇登记失业率(%)3.754“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建设新型工业城市,完成振兴老工业基地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期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速度和质量,发展壮大“十大产业”,打造培育“五个基地”,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全市人民生活水平,建设和谐四平,努力完成振兴四平老工业基地任务,为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城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更加坚实基础。结合四平实际,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破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重大举措,明确推动发展的政策导向:--------必须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在更加注重和不断提高质量效益的前提下,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推动经济总量的扩大、财政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产业技术更新和高新技术人才引进,加大新技术的应用和设备的更新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必须体现四平的优势和特色。必须体现四平的优势和特色。必须体现四平的优势和特色。必须体现四平的优势和特色。深入挖掘和利用我市在区位、资源、产业和人才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资本和技术转移,善于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形成四平发展特色。--------必须高度重视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调解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使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和振兴的成果。第三章发展目标“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基本完成振兴老工业基地任务,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发展机制充满活力,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城乡发展更加协调,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良,把四平市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综合经济实力。综合经济实力。综合经济实力。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五”末期翻一番,年均增长15.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均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28:37:35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550万吨左右阶段性水平,畜牧业占农业比重达到60%以上;主导、优势产业继续发展壮大,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以上;服务业快速发展,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比重达到80%以上。人民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人均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人口保持低自然增长率,土地利用更加合理,能源、水资源、原材料单位消耗明显降低,循环利用、清洁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改革开放水平。改革开放水平。改革开放水平。改革开放水平。行政管理、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消除城镇化发展的体制障碍。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环境建设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程度。社会和谐程度。社会和谐程度。社会和谐程度。科技教育、爱国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公安司法、民政保险、防灾减灾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和健全,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有较大幅度提高,构建诚信友爱、政通人和、平安富裕的四平。专栏2“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指标2005年2010年增幅(%)指标属性备注总量结构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30.168015.5预期性翻一番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126.21908.5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98.125220.8其中:工业增加值(亿元)78.821522.2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105.823817.6其中:市区生产总值(亿元)9024021.7预期性翻1.5番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2.3516.8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46.512221.3其中:工业增加值(亿元)369722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41.211322.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100002000014.8预期性翻一番折合美元1230246014.8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亿元)19.154015.9预期性其中:市区9.720.4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87.430028预期性5年累计1000亿元其中:市区39134285年累计350亿元民营经济比重(%)80导向性城镇化率(%)4050导向性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自主创新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预期性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资源环境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1.651.22-6约束性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立方米)9768-7约束性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万公顷)53.3约束性“十五”没有计划指标森林覆盖率(%)1416导向性城市污水处理率(%)3080约束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5约束性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约束性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5470约束性对外开放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65502800033.7导向性出口额(万美元)31502300048.8导向性社会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年)10约束性“十五”没有计划指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40预期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人数(万人)27.9301.5约束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100约束性“十五”公主岭市试点人口自然增长率(‰)42约束性人民生活累计新增就业(万人)5.225预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44预期性5年转移农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