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2.傍行八道:“傍”通“旁”3.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禽:通“擒”禽,通“擒”,捕捉。收禽:逮捕。4.形似酒尊:“尊”通“樽”,杯,酒杯。如有地动,尊则振龙尊:通“樽”;振:通“震”二.词类活用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2.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3.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同上。5.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6.皆共目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三.古今异义词: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交接:古:结交今:①连接②移交和接替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孝廉:古: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今: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亦指被推选的士人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不行:古:不去(应荐)。今:不可以4.公车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5.寻其方面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6.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古:封建社会贵族的最高封爵。今: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7.衡下车,治威严。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走下来8.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9.连辟公府不就辟:古义:征召。今义:复辟。10.公车特征拜郎中拜:古义:授给官职。今义:拜见。11.其牙机巧制古义:发动机件的枢纽今义:牙齿。12.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13.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14.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15.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16.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音dōu)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2)被动句连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3)宾语前置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4)介词结构后置句①果地震陇西(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②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5)省略句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主语“张衡”)②讽议左右(省略介词“于”)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省略主语“张衡”)(6)状语后置①游于三辅(于三辅游)②讽议左右((于)左右讽议)五.一词多义观①观太学(观摩学习)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⑤启窗而观(看)因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乃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②遂乃研核阴阳(就)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④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制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②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属zhǔ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②衡少善属文(连缀)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shǔ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善: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⑥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文学常识•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公车特征拜郎中•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再迁为太史令•再转复为太史令•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封官,任命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指官职调动指官职调动指官职调动升迁文学常识•游于三辅•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遂通五经,贯六艺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指官员到职工作大臣辞职,意即使骸骨归葬乡土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却不就任。课文翻译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凭借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奇特,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验阴阳之学,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3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顺帝初年,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4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6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