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杜翠琼第1节正常足月新生儿的护理•正常足月新生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体重在2500g以上,身长在47㎝以上,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一、护理评估(一)致病因素•询问新生儿出生前后的健康状态(二)身体状况1.症状评估2.护理体检(三)心理社会状况二、护理诊断/医护合作解决的问题1.有体温改变的危险2.有窒息的危险3.有感染的危险4.知识缺乏三、护理目标1.新生儿住院期间不发生体温升高或降低2.新生儿住院期间不发生窒息3.新生儿住院期间不发生感染4.家长能说出正确喂养及护理新生儿的要点四、护理措施(一)生活护理1.保暖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保暖措施2.环境将新生儿置于适中温度的环境3.合理喂养正常足月儿提倡早哺乳4.确保新生儿安全四、护理措施(二)保持呼吸道通畅1.迅速清除口、鼻部的黏液及羊水2.经常检查鼻腔是否通畅3.保持新生儿适宜的体位,一般取右侧卧位4.避免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腔或压迫其胸部四、护理措施(三)预防感染的护理1.环境清洁卫生:建立严格的隔离、消毒及清洁制度2.工作人员:必须体健,注意个人卫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3.个人卫生:新生儿衣服应柔软、棉布缝制,宽松舒适,易穿易脱。预防臀红4.脐部护理四、护理措施4.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后,脐窝有渗出物,可用75%乙醇棉棍清洁处理,保持局部干燥•若有脓性分泌物,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然后涂2%碘酊•若有肉芽形成,用5~10%硝酸银溶液点灼四、护理措施(四)加强日常观察•每天了解吃奶、大小便及睡眠情况•注意体温、呼吸、心音、心率、体重变化•注意囟门、面色、皮肤、肌张力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四、护理措施(五)健康教育1.促进母婴感情建立提倡母婴同室和母乳喂养2.宣传育儿保健常识•采用录像或示范方式,让家长学会日常护理方法3.强调新生儿出院后继续照顾的重要性为新生儿建立健康登记卡,并转送当地儿童保健机构五、护理评价1.新生儿体温是否保持正常范围2.新生儿生长发育是否良好,住院期间无感染发生3.新生儿住院期间无窒息发生4.家长能叙述如何正常喂养和护理新生儿第2节早产儿的护理•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器官功能未成熟的活产婴儿•发病率及死亡率高一、护理评估(一)致病因素•询问胎龄是否37周•询问母孕期有无感染、吸烟、酗酒、吸毒、外伤、生殖器畸形、过度劳累、多胎或生活环境和就医条件极差等诱发早产的原因(二)身体状况1.症状评估•询问早产儿的哭声、吸吮、喂哺情况;有无呼吸改变或呼气性呻吟;有无反应低下、嗜睡或惊厥;了解24小时内是否排胎便和排尿等2.护理体检•观察是否符合早产儿特征;测量生命体征,注意体温、呼吸、皮肤、四肢肌张力、前囟、原始神经反射等情况一、护理评估(三)辅助检查•检查血常规,判断有无感染、贫血•对黄疸出现早或程度重的新生儿,检查胆红素浓度和血型(四)心理社会状况•早产使母亲心理上感到焦虑•早产儿特殊监护及治疗,会使父母感到恐惧•母亲或家人现存的压力会改变家庭对早产儿反应一、护理评估二、护理诊断/医护合作解决的问题1.体温调节无效2.不能维持自主呼吸3.婴儿喂养困难4.有感染危险5.知识缺乏三、护理目标1.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2.呼吸频率和节律正常,无呼吸暂停及青紫3.获得充足营养及水份,体重逐渐增加4.无感染性疾病的发生5.家长学会护理早产儿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四、护理措施(一)生活护理1.环境室温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病室每日紫外线灯照射1~2次,每次30分钟•每月空气培养1次•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前更换清洁的工作衣、帽及鞋•室内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抢救设备等2.保暖根据早产儿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体重<2000g者,应尽早置婴儿温箱中保暖•体重增至2000g以上,体温能保持正常,吸吮良好即可出暖箱•体重>2000g在箱外保暖者,还应给予戴绒布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四、护理措施出生体重(kg)暖箱温度35℃34℃33℃32℃1.01.52.02.5初生10天内10天以后10天以内2天内3周以后10天以后2天以后2天内5周以后4周以后3周以后2天以后表2-1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的适中温度4.合理喂养•对吸吮能力差、吞咽不协调的早产儿,管饲喂养表2-2早产儿喂乳量和间隔时间出生体重(g)10001000-14991500-19992000-2499开始量(ml)1~23~45~1010~5每天隔次增加量(ml)125~1010~15喂乳间隔时间(h)122~33(二)维持有效呼吸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2.氧气吸入:主张间断低流量给氧,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氨茶碱或人工呼吸机以维持呼吸3.随时备好急救物品,发生异常情况配合医师及时进行抢救四、护理措施四、护理措施(三)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参观和示教人数,防止空气污染和杜绝乳制品污染。•护理者患有感染,应避免接触患儿。对有感染的新生儿需立即隔离。四、护理措施(四)治疗配合•按医嘱肌注维生素K,以预防出血;对有感染者按医嘱使用抗生素(五)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出现体温不正常、呼吸不规则或呻吟、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苍白)、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惊厥、明显消化道症状(拒食、吐泻或腹胀)、硬肿症、出血症状、24小时未排大小便等异常变化时,及时报告医师四、护理措施(六)心理护理•及时与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告诉护理早产儿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信心和爱心(七)健康教育1.鼓励母乳喂养,传授育儿知识2.介绍早产儿出院标准,出院后仍需定期随访3.建立健康管理卡和预防接种卡五、护理评价1.有无体温不稳、呼吸频率或节律改变2.有无营养不良发生、体重增加是否正常3.有无感染发生4.家属是否正确掌握护理早产儿知识和技巧第3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护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情重,病死率高,存活者部分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治疗手段以对症及支持疗法为主,护理是综合治疗的关键环节一、护理评估(一)致病因素•了解母孕期健康史,胎儿在母体内有无宫内早期缺氧表现•出生时有无产程过长、羊水污染及抢救复苏经过•生后有无心肺、脑病变及严重失血或贫血(二)身体状况1.症状评估病情可分为3度:•轻度24小时内症状明显,以兴奋症状为主;•中度有嗜睡及肌张力低下,约50%出现惊厥;•重度以抑制症状为主,表现为昏迷,肌张力低下,反复呼吸暂停和频繁发作的惊厥2.护理体检检查患儿意识状态、肌张力、有无前囟饱满、惊厥发作、呼吸减慢或呼吸暂停;瞳孔对光反射是否灵敏等。原始神经反射是活跃或消失(三)辅助检查•检查头颅B超、头颅CT或核磁共振、脑电图,可证实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有助明确诊断、判断预后、并为护理提供依据(四)心理社会状况•评估家长对本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紧张、恐惧和对康复失去信心等,告之可能预后二、护理诊断/医护合作解决的问题1.潜在并发症颅内高压症2.恐惧与病情严重及预后不良有关三、护理目标1.患儿住院期间生命体征稳定、神清,前囟平坦,颅内压降低2.家长恐惧心理减轻,对患儿康复有信心,并配合治疗与护理四、护理措施(一)生活护理1.将患儿置于安静、清洁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2~24℃,湿度在55~65%2.头肩抬高15~30度,侧卧位,减少搬动。各项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并要求动作轻柔四、护理措施(二)严密观察病情•重点观察生命体征,注意神志、肌张力、前囟张力、瞳孔对光反射、呼吸等变化,及时发现颅内高压和其他器官受损的表现。监测血气、血电解质、肾功能等指标四、护理措施(三)治疗配合•遵医嘱给予治疗和护理,备好氧气、吸引器、急救药物等,积极协助医生进行抢救•使用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和观察疗效,认真填写护理记录,恢复期患儿可进行高压氧治疗四、护理措施(四)心理护理•耐心细致地为家长解答病情,减轻恐惧心理,介绍有关医学基础知识,取得家长理解和最佳配合•定期随访,及早发现和处理后遗症,教会家长康复训练的基本方法(五)健康教育•指导孕妇定期作产前检查,发现并处理高危妊娠,避免早产和手术产•培训家长早期康复干预的方法五、护理评价1.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效避免颅高压发生2.能否接受母乳喂养和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3.家长恐惧程度是否减轻,配合治疗和护理4.患儿伤残程度能否降至最低限度第4节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护理•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脑损伤,早产儿多见,主要因缺氧或产伤所致,而高渗液体快速输入、机械通气不当、颅内先天血管畸形或全身出血性疾病也可引起本病•临床表现一般生后1~2天内出现,先出现兴奋症状,然后转为抑制或兴奋与抑制症状交替出现•预后: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多少有关,轻者无症状,大量出血者短期内死亡,幸存者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治疗要点:镇静、止惊、降低颅内压;止血;恢复脑细胞功能;处理合并症并加强护理等•预防:应重视孕期保健、预防早产、提高助产技术、减少难产所致产伤或窒息及医源性颅内出血第4节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护理一、护理评估(一)致病因素•询问母亲在妊娠期或分娩过程中有无缺氧或产伤史;了解出生时有无头盆不称、胎位异常、急产、产程过长、高位产钳、吸引器助产等致病因素,生后有无输入高渗液体或机械通气不当等。(二)身体状况1.症状评估询问生后不久是否出现兴奋状态或抑制状态•2.护理体检测量患儿生命体征,检查神志状态;有无前囟隆起、眼征;瞳孔对光反应;各种神经反射;四肢肌张力;观察有无不明原因苍白、贫血和黄疸一、护理评估(三)辅助检查•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脊液为血性•头颅超声对脑室周围-脑室出血的诊断很有价值,可在床旁进行,无射线损害,易于动态动态•头颅CT扫描和磁共振(MRI)可诊断各种类型的颅内出血一、护理评估(四)心理社会状况•评估家长有无紧张、焦虑、恐惧、失望等•因早产儿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均较高,个别家长对本病的严重性和预后缺乏认识,特别当孩子致残后常遗弃孩子,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护理评估二、护理诊断/医护合作解决的问题1.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吸中枢受累、呼吸暂停有关2.潜在并发症颅内高压3.婴儿喂养困难与颅内出血、中枢神经受损有关4.家庭应对无效与家长内疚、焦虑、失望感有关三、护理目标1.患儿颅内出血逐渐减轻,呼吸形态正常,无呼吸暂停现象2.患儿住院期间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前囟平坦3.患儿能得到所需的营养及水分4.家长对患儿的康复恢复信心,积极求医四、护理措施(一)生活护理1.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室温22~24℃,湿度55~65%2.保持安静,降低颅内压3.保证热量供给•病重者推迟喂乳时间,延至生后72小时•吸吮力差用滴管或鼻饲喂养或全静脉营养•禁食期间静脉输液,总液量按60~80ml/kg.d计算,速度宜慢(24小时内均匀输入)不应抱起喂奶,以免加重出血4.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时进行物理降温,过低时用远红外辐射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二)治疗配合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者给氧•频繁呼吸暂停者,使用呼吸机维持呼吸,并遵医嘱选用呼吸兴奋剂2.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如止血剂、降低颅内压药、镇静剂等四、护理措施(三)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测量头围,注意有无面色苍白或青紫;有无全身或面部肌肉小抽动;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意识状态;囟门张力和肌张力变化。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取得联系(四)心理护理•耐心解答家长提问,解释颅内出血的严重性、预期病程、治疗效果及预后,并安慰家长,以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程度四、护理措施(五)健康教育•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指导家长对有智能低下和运动障碍儿进行智能开发和运动功能训练,介绍有一定经验的康复中心,以增强家长对战胜疾病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