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落花生落花生名字的由来:陆地上的植物,几乎都在地上开花,地面上结果,唯独花生是在地面上开花地面下结果,所以人们叫它落花生。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茅(máo)亩(mǔ)尝(cháng)吩(fēn)咐(fù)榨(zhà)榴(liú)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详写:议花生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详写:表示内容写得非常详细、具体略写:是把主要的内容简单的写出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实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练习用“居然”造句1、这次市长到学校里来视察,居然没有叫我们手拿鲜花到校门口去列队迎接。2、小明买课外辅导资料,居然没有经过班主任的同意,就自己去买了。2、学习“尝花生、议花生”母亲为了庆祝收获,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在收获节上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1)分角色朗读课文(2)三个人分别说花生的好处是什么?(3)父亲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呢?姐姐说它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置比较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花生桃子、石榴、苹果位置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外表矮矮地长鲜红嫩绿印象挖起来才知道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2)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不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故意炫耀自己?为什么?(不是。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3)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埋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4)练习用“成熟”造句“成熟”有两个义项,一是泛指生物由发育到完备阶段;一是指发展完善的程度。(5)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6)填空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你们要像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不要做…….,而……(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思考:1、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也像这花生一样,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举例子说一说?(清洁工、送报员)2、作者明白父亲的希望吗?从哪一个句子可以看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3、想一想,“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读一读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代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的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总结全文,深化主题1、作者为什么以落花生为笔名,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按照父亲的“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求虚荣地去做人。因为父亲的话是由花生引出,又用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一样做人,所以用这个题目。2、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