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件2015中考 (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三陂郭靖学校九年级语文2015中考备考教研组1、能够熟练背诵课文,准确默写文中的重点句子。2、能够熟练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并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3、能辨析作者的说理思路,并能判断出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由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末页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文学常识1、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2、必先苦其心志3、饿其体肤4、空乏其身5、行拂乱其所为6、所以动心忍性7、曾益其所不能8、人恒过9、衡于虑担子、责任;这样的使……痛苦身体使……穷困缺乏使……违反,阻挠用这些来……增加过失,这里是犯错误阻塞,不顺畅10、而后作11、征于色12、而后喻1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奋起征验,表现明白在里面,指国内辅弼辅佐在外面,指国外1.曾益其所不能:2.入则无法家拂士:3.衡于虑:通“增”,增加。通“弼”,辅弼。通“横”,梗塞,指不顺。1.人恒过,然后能改:2.行拂乱其所为: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必先苦其心志:5.饿其体肤:6.空乏其身:7.劳其筋骨:名作动,犯错误。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坚忍。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动用法,使……饥饿。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使动用法,使……劳累。管夷吾举于士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从••在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在在被任用发出①于是人也()②不知木兰是女郎判断动词是①行拂乱其所为()②拂士()拂是阻挠,违反同“弼”,辅佐,辅弼这样的三、古今异义:喻古义:了解,明白。今义:比喻,修辞手法的一种。所以古义:用这些办法。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使命给这样的人,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拂:违反阻挠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人恒过,然后能改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用(这样的途径)使他内心惊动,使他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不具有的才能。一个人经常是犯了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注意)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起,有所作为(别人的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声音上,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用原文答题•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2、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理:•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4、经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6、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7、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8、专立一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9、一个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磨练的句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0、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人恒过,然后拂士。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1、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国君提出了怎样的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理解课文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前畎亩版筑鱼盐士海市后君主相辅佐武王相令尹大夫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举例论证身份低微成就大业经受磨炼第一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六个事例作为事实论据的基础上,发表议论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道理论证第二段第三段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个人正面死于安乐国家反面正反对比论证论述经受磨练的益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四段: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这篇说理散文中,作者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阐述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致灭亡的道理,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1.论证有理有据,条理清晰。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中心论点。2.巧用修辞。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论证具有不可遏止的气势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末页目录上一页下一页答案【课后题展示】1.孟子是怎样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观点的?(SJ版课后题、RJ版课后题变式)文章先谈个人,首先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论述了人们必定要在经受艰苦生活和重大挫折的磨炼之后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然后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主要着眼于“生于忧患”;后论国家,主要着眼于“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末页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课文理解答案2.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故天将降大任……曾益其所不能”这几句话的理解。(YW版课后题)这几句话是对前文内容的归纳、概括。告诉我们凡是成就大事业的人,都必定要经受艰苦生活和重大挫折的磨炼和考验,这样才能使身心得到锻炼,性格坚强起来,才干增长起来,正如前文所列举的六个人的事例.现实生活中如邓稼先、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的经历也说明了这一点;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自觉接受磨炼和考验,在思想上、行为上和身体上锻炼自己。末页目录上一页下一页3.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曲靖中考)示例:“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错误)。我认为一个人犯错是难免的,但犯错并不可怕,只要知错、认错,就能改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答案末页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本文是如何一步一步论证的?首先:然后:接着:最后:列举了六位名人艰苦奋斗的事例,说明人才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磨炼。从正面论证个人身处逆境须努力奋发。又从反面论证国家无忧患易灭亡。得出结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第一段写的事例的共同点是什么?你能否再补充一个类似的事例?从而说明了什么道理?出身低微历经磨难终有所成司马迁举于宫刑之辱,花费二十年时间终于成就历史巨著《史记》贝多芬双耳失聪,凭着顽强的意志,创作出生命最强音《命运交响曲》诺贝尔经过上千次试验,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发明了炸药苦难造就真正的人才。2、作者认为要成就人才必须经历哪些磨难?他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的?磨练的目的(好处)是什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思想(内心)、身体(生活)和行为三方面。目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培养其忍耐力,增强其能力)3、文章列举六位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给你的启示?答:①都出身卑微,经受了磨炼,被统治者委以重任,成就一番事业。②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炼。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前提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答: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扶乱其所为。②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本文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充当事实论据,真实有力地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6、第1段与第2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由第(1)段的六个特殊事例,归纳出第二段的普通性结论。并论证其事业上成功的原因:艰险的环境,给人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然而,也正由于经受了这些磨难,坚定,振奋了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迎战困难,谋求发展中增长了才干。7、经受的磨难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答:思想;身体;行为。8、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答:①造就人才;治理国家。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9、文章主要讲了那两方面问题?得到的结论?•10、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2、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3、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4、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5.文章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这是全文的警策之语。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论证说理之后,水到渠成推出这个结论独句成段,即深化主题,也更鲜明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16、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1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仍有其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泰民安,但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把国家建设的更加富强美丽,才能减少个别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发展带来的威胁。我们每个人也应当奋发进取,不断超越自我,而不能头脑涣散,安于现状,缺乏上进心,否则,我们必定不能充实自己的人生,就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4.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百色中考)示例:不同意。虽然我国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强盛,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答案末页目录上一页下一页18、学习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生活上要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学习上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学习退步了,不必灰心,积极进取。•19.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面对艰苦环境的磨难,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只有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20.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成才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但主观条件其决定性作用,它可以改变不利的客观条件,化不利为有利。客观条件也不可忽视,有时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2015兰州)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1~4题。(共18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