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园二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沈园陆游家世背景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家世背景坎坷仕途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坎坷仕途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抚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百姓饥困潦倒。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途中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次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诗歌成就与内容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陆游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初年,虽然局势危急,但士气尚盛,诗坛风气也颇为振作;随着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也变得萎靡不振。陆游对这种情形痛心疾首,他高举起前代屈、李、杜和本朝欧、苏的旗帜与之对抗,高扬爱国主题,振作诗风,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人们往往怀念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陆诗的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诗歌成就与内容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这首诗是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作于陆游罢官闲居成都时。诗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爱情诗。《沈园二首》沈园诗谜陆游一生结了两次婚。第一次是他二十岁时,娶了唐琬为妻。婚后,伉俪相得,感情很好。本想白头偕老。但陆游母亲不喜欢唐琬,强迫陆游休妻。碍于母命,陆游只得忍痛和唐琬分手。这时,他们结婚还不到三年。后来陆游另娶了王氏,唐琬也改嫁了赵士程,但二人之间的情意却难以割断。三十一岁时,陆游到浙江绍兴的沈园闲游,与唐琬不期而遇,唐琬派人送来酒肴以通殷勤,陆游感其深情,在沈园的一垣墙壁上题了一首《钗头凤》词,以表情愫。不久,唐琬怏怏而卒。而陆游对此绵绵长恨,也终身难以忘怀。晚年,他两次重游沈园,面对故人遗迹,回首当年情事,心中不胜伤感,《沈园二首》就是他在七十五岁时重临故地而写下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琬《钗头凤》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返回沈园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不吹绵。退出内容述评这两首绝句所抒写的是陆游晚年再游沈园时,对前妻唐琬的深沉怀念。反映出与唐琬的离异在作者心头留下的深创巨痛,也体现了作者对唐琬一往情深、至死不渝。这两首绝句诚笃深挚,凄楚动人,反映了封建家长制的危害和封建礼教的残酷。我们从作者老泪纵横的情态,从他刻骨铭心的绵绵长恨中,不难认识封建礼教桎梏人性的罪恶。这两首绝句作于同时,都表现出了作者对唐琬的深沉思念。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第一首重在表现人去楼空,往事难再的哀伤;第二首重在抒发“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长恨。返回艺术赏析一、真情独到,自然天成与唐琬的被迫离异,在陆游心头刻下了永远无以弥补的伤痕,而唐琬之抑郁谢世,更使他伤痛不已,抱恨终身。此番重临旧地,凭吊故人遗迹抚怀往日情事,心中波澜翻滚,哀伤尤甚。因而,提笔之际,真情充沛,无论写景叙事还是遣词造句,字里行间,均有一股真情流溢。尽管,作者当时无意于传示或感动他人,然而,由于有真情贯注,却使诗显得折转适宜,措辞得体,无处不工。且又自然天成,绝去雕琢痕迹。二、因情写景,借景抒情因情而写景,借景以抒情,情景相生相成,含蓄了丰富的意蕴,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返回退出沈园诗歌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作于南宋宁宗开禧元年,即公元1205年)退出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元稹《离思》(五首之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巫山”句是说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使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花丛”指女人。)•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第一首,首句以“城上斜阳”与角声的哀鸣烘托悲怆的氛围和心态。次句写经过数十年的沧桑变化,沈园的楼台已非当年与唐氏相遇时的楼台,抚今忆昔,以“物换”暗寓“人亡”。三、四两句触景怀人,时空叠合,再现了四十四年前的一个特定镜头,真是神来之笔!当然,影视中的特写镜头长于写景而短于抒情,而这两句诗,则是情景交融的。“桥下春波绿”,本是美景,却冠以“伤心”二字。为什么见“桥下春波”而“伤心”,就因为当年唐氏从桥上走过的时候,“桥下春波”曾照出她的倩影。可是如今呢?连她的影子也没有了!(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无此绝等伤心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三)相关评论返回陆游《钗头凤》词扩展阅读唐琬《钗头凤》词返回相关图片相关图片相关图片陆游图片相关图片沈园剪影相关图片返回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