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采食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十四章动物的采食量2目的要求掌握采食量的概念,影响采食量因素及实际生产中调节采食量的措施。3内容第二节采食量的调节第三节影响采食量的因素第一节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4第一节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一、采食量的概念(一)随意采食量:动物在自由接触饲料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重量。(二)实际采食量:是在实际生产中,一定时间内动物实际采食饲料的二、采食量的衡量(一)用采食饲料的重量来表示通常用24h内采食饲料的重量来表示。(二)用能量摄入量表示51.哺乳仔猪(13.5日龄~5kg):DE(kcal/d)=-151.7+(11.2×日龄)2.5~15kg仔猪:DE(kcal/d)=-1531+(455.5×体重)-(9.46×体重2)3.生长肥育猪:DE(kcal/d)=13162×(1-e-0.076×体重)4.泌乳母猪:DE(kcal/d)=13+(0.596×天数)-(0.0172×天数2)6三、采食量的意义(一)采食量是影响动物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二)采食量是配制动物饲料的基础(三)采食量食合理利用饲料资源的依据(四)采食量是合理组织生产的依据7第二节采食量的调节采食的系列过程:觅食、识别、定位感知、食入和咀嚼吞咽等。饲料流动速度、消化吸收等所有这些活动和过程均会影响动物的采食量。短期控制:控制每次的开始和停止。受化学调节和物理调节的控制。长期调节:较长时间内对采食量的调节。受体内能量储备的控制。8一、调节采食量的中枢神经系统(一)中枢神经的作用:CNS使动物产生饥饿感和饱感,调节食欲,控制采食量。CNS发出的指令是来自动物机体各部位的反馈信号的综合。9(二)CNS的部位1.饱中枢:下丘脑的腹内侧核,兴奋时,产生饱感,抑制摄食的中枢部位。2.饿中枢:位于下丘脑两侧的外侧区,兴奋时,刺激采食,刺激摄食的中枢部位。饿中枢:具有基本作用,受饱中枢抑制饱中枢:吸收来自体内各种反馈信号,通过特定的反馈信号传到CNS,调节采食。10二、调节采食量的其它途径(一)化学静态理论或化学调节调节采食量的化学因素有:葡萄糖、VFA、氨基酸、矿物元素、游离脂肪酸、渗透压、PH、激素等。。饲料浓度一定阈值,主通过化学调节。111.血糖:血糖浓度升高采食后葡萄糖受体兴奋食欲抑制12近年的研究:动静脉浓度差引起动物产生饱感:动静脉浓度差增大时,饱中枢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动静脉浓度差减小时,饿中枢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血糖浓度主要参与单胃动物采食量的调节。132.VFA:对于反刍动物,血液VFA参与采食量的调节,VFA的含量高,使反刍动物产生饱感。丁酸的作用很弱。3.激素:性激素、胰岛素、胆囊收缩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等14性激素:雄激素和孕激素促进合成代谢增加采食量,雌激素抑制采食量。生长激素:提高产奶量和采食量。甲状腺素:提高动物代谢率,间接提高采食量。胆囊收缩素:饱感信号,使采食量下降,抑制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15(二)物理调节:通过胃肠道紧张度和体温变化调节采食量。1.胃肠道紧张度:确定动物每次采食量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2.体内温度变化:热稳衡理论:动物采食是为了维持机体的正常体温,体温升高,动物采食量下降;反之,采食量提高。16采食量的物理调节和化学调节主要参与采食量的短期调节,二者的相对重要程度因动物和饲粮的能量浓度不同而异。17(三)脂肪稳衡理论(lipostatictheory)采食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体内有一定的脂肪储备。反馈信号:调节脂肪组织的体液因素和脂肪组织自身产生的体液因素。参与采食量的长期调节!181、胰岛素:促进脂肪贮存,抑制脂肪水解,注射的部位不同,对采食量的调节效应不同。2、肾上腺素:下丘脑注射α-肾上腺素,刺激动物采食,β-肾上腺素,小剂量可提高采食量,大剂量降低采食量;饲料中添加β-肾上腺素采食量下降19莱普汀(leptin):一种蛋白质:167个氨基酸,4.5kb,产生于脂肪组织,调节脂肪储备的关键因素。血中浓度与体内能量贮备有较好的一致性:浓度升高,采食下降;反之,采食量升高。分泌受控于胰岛素和肾上腺素,leptin基因的表达受养分摄入量和光照周期的调控。20三、各种家畜采食量调节机制的异同(一)共同点:中枢统一控制,控制机制没有本质差异。多种复杂机制,但由中枢统一控制,控制机制没有本质差异。CNS色香味质地采食胃肠道机械受体化学受体消化血液中肝脏后脑代谢机体脂肪组织肌肉组织饲料食糜养分贮备时间22(二)不同点:1.猪以化学调节为主,过食现象严重,对能量平衡和脂肪稳衡机制不与家禽和其它动物敏感。2.禽以化学调节为主,脂肪组织对采食量的调控作用不如其它单胃动物重要。3.反刍动物饲料能量浓度低时,以物理调节为主。饲料浓度一定阈值,主通过化学调节。23第三节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动物、饲粮、环境和饲喂技术等。24一、动物因素(一)遗传因素低遗传力性状,与生产速度和瘦肉率的相关较大,可通过选择来提高,另外采食量与各种动物的采食习性和特点有关。(二)生理阶段不同生理阶段对采食量有影响,此阶段即与物理调节有关,也与化学调节有关。25母畜发情时采食量下降(雌激素)妊娠后期采食量下降(胃肠道受压)泌乳和产蛋能刺激食欲,提高采食量。(三)健康状况疾病因素是影响采食量的重要因素。(四)疲劳程度过度疲劳的动物,采食量下降。26(五)感觉系统感觉系统的作用因动物而异:视觉对鸡采食,听觉对鱼采食,味觉对猪采食影响较大。(六)学习动物具有天生的喜好和厌恶,也可以从经历或训练,而对饲料产生喜好和厌恶,幼畜易产生“喜好”。27二、饲粮因素(一)适口性(palatality):通过影响动物的食欲来影响采食量,是一种饲料和饲粮的滋味、香味、和质地特性的总和,动物感观器官对饲料的综合反应。提高饲料适口性的措施:281、选择适当的原料2、防止饲料氧化酸败3、防止饲料霉败4、添加风味剂(1)甜味剂(糖精、马钱子、槟榔茴香、氨基酸、糖蜜)糖精:添加量为每公斤饲料0.05(2)酸味剂(如柠檬酸、乳酸、酒石酸):0.15~0.3%-----1~2%。29(3)鲜味剂(味精):猪日粮中添加200毫克/千克的味精,采取湿拌料,可增加采食量。(4)香味剂(多为植物提取物,包括酯、醛和醇,动植物油):猪饲料中多添加具有乳香味的香味剂。(5)咸味:食盐,添加量0.3%。30(二)能量浓度动物采食首先是满足能量的需要,即动物具有“为能而食”的本能。生产上的意义:1.配制饲料时必须保证恰当的浓度,其次时能量与其它养分的比例。2.通过调控能量浓度来实现对能量摄入量的控制。31(三)饲粮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1.蛋白质:饲粮缺乏蛋白质会降低采食量,过高的蛋白质也会降低采食量。2.氨基酸:饲粮氨基酸的含量和平衡情况影响动物的采食量。32(四)脂肪:脂肪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但脂肪含量提高会大大降低动物的采食量,反刍动物对脂肪的耐受量比单胃动物低。33(五)中性洗涤纤维:NDF通过影响瘤胃的填充程度而调节采食量。(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钙能调节鸡和大鼠的采食量,硫胺素、叶酸、泛酸、食盐、锌的缺乏和钙、碘、铁、锰的过量采食量下降。34三、环境温度:各种应激的环境因素均会降低动物的采食量四、饲喂技术:(一)饮水(二)饲料形态(三)饲喂方式和时间(四)饲喂的连续性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