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食品企业质量检验人员培训2011.09.15菌落总数与大肠菌群的测定二、大肠菌群的检测一、菌落总数测定法太仓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主讲人:詹克航2011.09.15目前,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一般分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三项。细菌计数食品中菌落总数通常指1g,1ml或1cm2面积食品上的细菌数目而言的,而不考虑其种类。由于检测计数方法的不同,一般有两种表示方法(菌落总数和细菌总数)。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概论菌落总数:菌落(Colony)菌落(colony):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来源于一个细胞,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一种是在严格规定条件下(样品处理,培养基及其pH培养温度与时间、计数方法等),使适应这些条件的每一个活菌细胞必须而且只能生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经过计数所获得的结果称为该食品的菌落总数。•另一种是将食品经过适当处理(溶解和稀释)后,在显微镜下对细菌细胞数进行直接计数,这样计数的结果,既包括活菌,也包括尚未被分解的死菌体,因此称为细菌总数。•目前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的细菌总数实际上是指菌落总数。即指的是在平板计数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数。那么检测食品中的菌落总数有何卫生学意义呢?一方面,它可以作为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检测食品中的菌落总数,可以了解食品在生产中,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包装受外界污染的情况.从而反映食品的卫生质量。一般来说、菌落总数越多,说明食品的卫生质量越差,遭受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而菌落总数仅少量存在时,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性就会降低或者几乎不存在。许多实验结果表明,食品中细菌总数能够反映出食品的新鲜程度、是否变质以及生产过程的一般卫生状况等。一般来讲,食品中细菌总数越多,则表明该食品污染程度越重,腐败变质的可能性越大。•另一方面,它可以用来预测食品可能存放的期限程度。如实验表明,菌数为105cfu/cm2的鱼,在0℃下可保持6d,而菌数为103cfu/cm2时,保存期可达12d。•但上述规则也有例外,有些食品成品的菌落总数并不高,但由于已有细菌繁殖并已产生了毒素,且毒素性状稳定,仍存留于食品中;再有一些食品如酸泡菜和酸乳等,本身就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制成的,且是活菌制品。自然界细菌的类很多,各种细菌的生理特性和所要求的生活条件不尽相同,(如嗜温菌30-37℃,4.8±3hr;嗜冷菌20-25℃5-7d或5-10℃10-14d;嗜热菌45-55℃2-3天)如果要检验样品中所有种类,必须用不同培养基及不同培养条件去满足其要求,才能把各种细菌都检验出来,这样工作量将会很大。我们也知道,自然界尽管细菌种类很多,但异养、中温、好气性细菌占绝大多数。因此,严格讲,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主要是一些能在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好氧性嗜温细菌的菌落总数。但是把它们作为细菌总数已得到公认。这不仅在食品的卫生检验中,而且在一切微生物区系分析中,都把它们作为了细菌总数的指标。注意:是并不是所有食品都规定细菌指标,如酸乳、酸泡菜等。•因此,菌落总数的测定对评价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质量有着一定的卫生指标的作用,但本能单凭此一项指标来判定食品的卫生质量,还必须配合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等检验,才能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评价。一、菌落总数测定法菌落总数(aerobicplatecount)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或1g)检样中形成菌落的总数。本标准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在平板计数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菌落总数。GB/T4789.2-2010•本标准与GB/T4789.2-2008相比主要修改如下:•——修改了标准的中英文名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修改了菌落总数计算公式中的解释;•——修改了培养基和试剂;•——删除了第二法菌落总数PetrifilmTM测试片法。(——培养基由营养琼脂改为平板计数琼脂;——菌落总数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改;——增加了第二法“菌落总数PetrifilmTM测试片法”;)-20083.设备和材料3.1恒温培养箱:36℃±1℃30℃±1℃。3.2冰箱:2℃~5℃。3.3恒温水浴箱:46℃±1℃。3.4天平:感量0.1g。3.5均质器3.6振荡器3.7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其吸头。3.8无菌锥形瓶:容量为250mL、500mL。3.9无菌培养皿:直径为90mm。3.10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3.11放大镜或/和菌落计数器或PetrifilmTM自动判读仪。3.12无菌刀、剪子、镊子等。4培养基和试剂•4.1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PlatecountagarPCA),见附录A中A.1。pH=7.0±0.24.2磷酸盐缓冲稀释液,见附录A中A.2。pH=7.2•4.3无菌生理盐水,见附录A中A.3: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min。•(4.41mol/L氢氧化钠(NaOH):称取40g氢氧化钠溶于1000mL水中。4.51mol/L盐酸(HCl):移取浓盐酸90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4.6PetrifilmTM菌落总数测试片(aerobiccountplate)和压板。)4.775%乙醇。区别:pH值(08:pH=7.0±0.2;03:pH=7.2~7.4)细菌学检验程序-----细菌总数5、第一法平板菌落计数法6、操作步骤•6.1.1固体和半固体食品:以无菌操作称取25g样品,放入于装有225mL磷酸盐缓冲稀释液或0.85%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于8000r/min~10000r/min均质1min~2min,制成1:10样品匀液;或放入于225mL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2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6.1.2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样品25mL放入装有225mL磷酸盐缓冲稀释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的样品匀液(表面取样的样品按一定的比例制成1:1样品匀液和/或1:10样品匀液。)。6.1样品的稀释•6.1.3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0mL,沿管壁缓慢注于装有9mL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6.1.4另取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头,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样品匀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次1mL灭菌吸管或吸头。6.1.5根据对样品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分别在做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吸取1.0mL样品匀液于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同时分别取1mL稀释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作空白对照。6.1.6样品匀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46℃±1℃恒温水浴箱中保温)注入平皿约15mL~20mL,并转动平皿使混合均匀。同时将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0mL空白稀释液的无菌平皿内作对照。6.2培养•6.2.1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1℃培养箱内培养48h±2h。水产品采用30℃±1℃培养72h±3h(08新增)。•6.2.2琼脂凝固后,如果怀疑样品中含有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弥漫生长的菌落时,可在表面覆盖一薄层琼脂培养基(约4mL),并在报告上记录该操作,待覆盖层凝固,翻转平板,按6.2.1条件进行操作6.3菌落计数•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记录相应的菌落数量和稀释倍数。菌落计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s,CFU)表示。6.3.1平板菌落数的选择选取菌落数在30CFU~300CFU个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低于30CFU个菌落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300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平均数。•6.3.2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2,代表全平板菌落数。•6.3.3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即将每条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如有链状菌落生长时(菌落之间无明显界线),若仅有一条链,可视为一个菌落;如果有不同来源的几条链,则应将每条链作为一个菌落计。1、平皿分4部分点数(见图)2、求同一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如:A1数+A2数26.4、菌落计数方法•1.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克(毫升)中菌落总数结果。(见表例1)。2.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在适宜计数范围内(30~300个菌落)时,按如下公式计算:•N=∑C/(n1+0.1n2)d•式中:•N—样品中菌落数;•∑C—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n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n2—适宜范围菌落数的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d—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7.结果的表述7.1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示例:•稀释度1:100(第一稀释度)1:1000(第二稀释度)•菌落数232,24433,35•N=∑C/(n1+0.1n2)d=(232+244+33+35)/(2+0.1×2)×10-2=544/0.022=24727•上述数据经“四舍五入”后,表示为25000或2.5×104。•3.若所有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例4)。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例5)5.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其中一部分大于300或小于30时,则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例6)。6.若所有稀释度的菌落数均不可计数,则以最高稀释倍数无法计数报告之(见表例7)。菌落计数的报告:菌落数报告结果1、30~300之间平均菌落数X稀释倍数2、在30~300之间(若有两个稀释度)按新公式计算(旧标准:求比值2取较小稀释倍数;2取平均数)3、300最高稀释度平均菌落数X最高稀释倍数4、30最低稀释菌度平均落数X最低稀释倍数5、300或30取最接近的X稀释倍数6、无法计数报告无法计数稀释度选择及细菌总数报告方法(表7)稀释液及菌落数10-110-210-311,3651642016,40016,000或1.6×10422,7602954637,7503.1000或3.1×1032,8902716027,1003不可计4,650513513,000510,000或5.1×105427115270270或2.7×1025无菌落无菌落无菌落1×10106不可计3051230,50031,000或3.1×10-3稀释倍数平均菌落数例次细菌总数(个/g或个/ml)报告方式(个/g或个/ml)•7.2.1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四舍五入”方式修约,采用两位有效数字报告。7.2.2大于或等于100时,前第3位数字采用“四舍五入”方式修约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用0代替位数来表示结果;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来表示,此时也按“四舍五入”方式修约,采用两位有效数字。7.2.3若所有平板上为蔓延菌落而无法计数,则报告菌落蔓延。7.2.4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7.2.5称重取样以CFU/g为单位报告,按体积取样的以CFU/mL为单位报告(表面取样以CFU/cm2报告)。7.2、菌落计数的报告: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GB4789.3-2003GB4789.3-2010其中包括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