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艺术演示文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昆曲艺术鉴赏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二、昆曲的历史三、昆曲之美一、什么是昆曲昆曲概说昆山腔·昆剧·昆曲·水磨调“百戏之祖”,“中国戏曲活化石”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昆曲六百年•发轫于元末明初的“昆山腔”,与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并称为南戏四大声腔,明朝嘉靖年经改革以后形成“昆腔”。明朝万历年中梁伯龙诗《赠杨生唱昆曲》中有了昆曲一词出现,至明末,“昆曲”的称谓取代了昆腔,清代中叶以来又有了“昆剧”称谓的出现。•此后,昆腔、昆曲、昆剧三种称谓并存,严格细分的话,昆腔专指所唱的声腔,昆曲指用昆腔唱南北曲子,也包括声腔、剧本与表演,含有剧种之义,昆剧则明确指其为剧种。魏良辅改革唱法:“依字声传腔”《浣纱记》:昆腔第一剧曲山词海,于今为烈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花雅之争”“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魏良辅:昆曲之祖魏良辅(1489-1566),字师召,号此斋,晚年号尚泉、上泉,又号玉峰,字尚泉,江西南昌人,流寓于江苏太仓。生活于明中叶嘉靖年间,是著名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他对昆山腔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后世成为“曲圣”、“昆曲之祖”。著有《南词引正》。魏良辅……生而审音,愤南曲之讹陋也。尽洗乖声,别开堂奥,调用水磨,拍捱冷板,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沈宠绥《度曲须知》)五音以四声为主,但四声不得其宜,五音废矣。平、上、去、入,务要端正。——魏良辅《南词引正》《浣纱记》:昆腔演出第一剧魏良辅改革后的新声昆山腔,事实上是一种雅化的文人清曲唱法,虽然其风格流丽悠远,委婉清扬,但还没有作为戏剧声腔流传开来,而是“止行于吴中”。浣纱记《浣纱记》作者梁辰渔简介•梁辰鱼(约1521~1594)字伯龙,号少白,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戏剧家。曾作《红线女》等杂剧,但以《浣纱记》传奇最著名。此外还写过《远游稿》、《江东白苎》等。梁辰鱼是利用昆腔来写作戏曲的创始者和权威,因其作品的脍炙人口,无形中给予昆腔传布很大的助力。从元末到魏良辅时期,昆腔还只停留在清唱阶段,到了梁辰鱼,昆腔才焕发舞台的生命力,这是梁辰鱼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大贡献。•《浣纱记》原名《吴越春秋》。写越国君臣团结图强,休养生息,终于破灭吴国的故事。据说,这出戏是第一次成功地把《水磨调》用于舞台。该剧排场热闹,曲调铿镪,一时引起轰动。王世贞有诗:“吴闾白面冶游儿,争唱当梁郎雪艳词。”潘之恒则赞曰:“一别长干已十年,填词引得万人传。”可见《浣纱记》一剧万人争观的场面。剧中的《回营》、《转马》、《打围》、《进施》、《寄子》、《采莲》、《游湖》等出,一直是昆曲舞台上经常演出的优秀折子戏,后来在各地戏曲舞台上的西施的故事,很多也都源于《浣纱记》。•《浣纱记》寄子片断《浣纱记》演出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把昆腔新声带入剧场,推向戏剧舞台,把昆山腔的清唱技巧和音乐风格运用到舞台表演中,从而为昆腔新声的传播插上了翅膀。剧目丰富,名作林立晚明以来,文人的深度介入,使得戏剧、文学相得益彰。《牡丹亭》、《狮吼记》、《玉簪记》、《义侠记》、《千忠戮》、《长生殿》、《桃花扇》等一批优秀的剧作问世,推动了昆剧艺术的繁荣。宝剑记·夜奔玉簪记·琴挑狮吼记孽海记杭有女伶商小玲者,以色艺称;于《还魂记》尤擅场。尝有所属意,而势不得通,遂郁郁成疾。每作杜丽娘《寻梦》,《闹殇》诸剧,真若身其事者,缠绵凄婉,泪痕盈目。一日,演《寻梦》,唱至‘使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盈盈界面。’随身倚地;香春上视之,已气绝矣……娄江女子俞二娘读《牡丹亭》后,层层批注,深有所感,乃因自伤身世,于17岁就悲愤而亡。汤显祖写了《哭娄江女子》诗,其中写道: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汤显祖《牡丹亭题词》:“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冯小青看了《牡丹亭》,愈发感慨自己的身世,写下《读牡丹亭绝句》一诗: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昆山腔的传播:大江左右,骚雅沸腾;曲海词山,于今为烈昆山、太仓松江、无锡、镇江太湖流域杭、嘉、湖地区大江南北万历中期:全域性大剧种家乐戏班风流掩映,职业相望若林晚明时期的家乐戏班在地区分布上既呈现出了全域性的特点,同时又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家乐戏班,指明清时期由私人置买和蓄养的家庭戏班。昆曲与园林“人情以放荡为快,世风以侈靡相高”昆山腔作为民族声乐艺术的典范,非常重视咬字吐音,行腔收束的技巧,追求唱腔的圆润华美,细腻婉转。而这种声腔艺术的风格,主要是在家乐戏班的演出活动中发展和提高的。家乐戏班的演出如火如荼的职业戏班演剧张翰《松窗梦语》卷七《风俗记》:……一郡城之内,衣食于此者,不知几千人矣。《马伶传》:“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顾彩《髯樵传》:“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众咸惊救。”虎丘曲会“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长生殿》: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长生殿花雅之争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花部”诸声腔渐渐兴盛,如京腔、秦腔、梆子腔等,统称为“乱弹”。而被称为雅部的昆曲则渐趋衰微。焦循《花部农谭》:“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1956年,浙江昆苏剧团晋京演出《十五贯》,引起轰动,有“满城争说十五贯”之盛。昆曲之美唱腔之美唱词之美舞美之美写意之美清柔而婉折,一字之长,延至数息。(明代金石家顾起元《客座赘语》)婉转缠绵如流水,绵延圆润,曲曲折折,摇曳生姿,波澜动荡,行腔委婉细腻,流丽悠长。唱腔之美:流丽悠远,细腻缠绵一、昆山腔的语音基础:吴侬软语吴方言为“诗的语言”,富于音乐性以及与此相关的长于表情,有平上去入四声,且各分阴阳,原则上有八个调类,语音字声丰富,表达力强。语音、唱法决定了昆山腔缠绵婉转的艺术面貌昆曲在唱法上非常重视咬字吐音、接字过腔、收声归韵。讲求“头腹尾音之毕均”,“启口轻圆,收音纯细”,“转音若丝”。二、昆曲主要伴奏乐器:昆笛声乐美学: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唱词之美:优美典雅,余香满口[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縻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听呖呖莺声溜的圆。张继青《牡丹亭》[皂罗袍]诗的语言,诗的意境,诗的韵味,诗的歌唱,诗剧的风格。【小桃红】秋江一望泪潸潸,怕向那孤篷看也。这别离中生出一种苦难言。恨拆散在霎时间。都只为心儿裏,眼儿边,血儿流,把我的香肌减也。恨杀他野水平川,生隔断银河水,断送我春老啼鹃!岳美缇《玉簪记》秋江【一枝花】不提防余年值乱离,逼拶得歧路遭穷败。受奔波风尘颜面黑,叹雕残霜雪鬓须白。今日个流落天涯,只留得琵琶在!揣羞脸上长街,又过短街。哪里是高渐离击筑悲歌?吓哈,倒倒做了伍子胥吹箫也那乞丐!《长生殿》一枝花弹词【叨叨令】不催他车儿马儿,一谜家延延挨挨的望;硬执着言儿语儿,一会里喧喧腾腾的谤;更排些戈儿戟儿,不哄中重重叠叠的上;生逼个身儿命儿,一霎时惊惊惶惶的丧。(哭科)兀的不痛杀人也么哥,兀的不痛杀人也么哥!闪的我形儿影儿,这一个孤孤凄凄的样。寡人如今好不悔恨也!【脱布衫】羞杀咱掩面悲伤,救不得月貌花庞。是寡人全无主张,不合啊将他轻放。【小梁州】我当时若肯将身去抵搪,未必他直犯君王;纵然犯了又何妨,泉台上,倒博得永成双。【么篇】如今独自虽无恙,问余生有甚风光!只落得泪万行,愁千伏!(哭科)我那妃子呵,人间天上,此恨怎能偿!蔡正仁《长生殿》哭像写意之美:无动不舞,细腻传神载歌载舞唱工见长,唱做并重。有声必歌,无动不舞。动作细腻,抒情性强。姚传芗辅导张继青《寻梦》姚传芗《牡丹亭》寻梦片断梁谷音、刘异龙《活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昆山市玉峰曲社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