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六章感染的概念:细菌等微生物在宿主体内与宿主防御机制相互作用并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变化的过程。第一节细菌的感染细菌的致病性(pathogenicity)概念:细菌引起机体产生疾病的性质。致病的特性——细菌种的特征细菌的毒力(virulence)概念:病原菌致病能力强弱的程度。指标:ID50(medianinfectivedoes)半数感染量能引起试验动物50%感染所需要的最小剂量。LD50(medianlethaldoes)半数致死量能引起试验动物50%死亡所需要的最小剂量。感染决定因素相互作用感染类型免疫力毒力免疫力毒力免疫力≈毒力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感染环境因素宿主免疫力细菌致病性(毒力,数目,门户)(一)感染的成因和类型(二)感染的来源外源性感染(exogenousinfection)来源于宿主体外病人带菌者携带有某些致病菌的健康人,传染病恢复期仍排菌者(重要传染源)病畜和带菌动物人畜共患病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infection)来源于宿主体内或体表大多为正常菌群人体正常菌群及其意义概念:定居于人体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的微生物群,正常时对人体有益无害,并与宿主保持动态平衡的生态体系。正常菌群(normalflora)生物拮抗作用营养和代谢作用免疫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衰老作用生理意义:拮抗机制:A.竞争受体:形成生物膜(biomembrane)B.产生有害代谢产物:酸类、H2O2C.竞争营养物质D.细菌素的作用条件致病菌概念: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仅在特定条件下致病的正常微生物群。致病条件:①宿主免疫功能低下②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③菌群失调菌群失调(floradisequilibrium)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比例发生大幅度改变,导致微生态失去平衡。最常见原因: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菌群失调症(disbacteriosis)由菌群失调引起的疾病。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在抗菌药物治疗原有感染性疾病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感染。(三)细菌的致病性(pathogenicity)决定因素:毒力——侵袭力和毒素侵入宿主机体的菌量侵入的门户是否合适概念:细菌引起机体产生疾病的性质。(1)侵袭力(invasiveness)概念细菌突破机体防御机能,在体内定居、繁殖与扩散的能力。与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的作用密切相关。1、细菌的毒力侵袭力菌表结构侵袭性酶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转葡萄糖苷酶蛋白分解酶菌毛脂磷壁酸荚膜表面抗原抵抗吞噬促进扩散协助粘附损伤细胞抵抗吞噬粘附定居(2)毒素(toxin)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等不同,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外毒素(exotoxin)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1)外毒素(exotoxin)来源:多数G+菌,少数G-菌产生方式:分泌到菌体外(多)—霍乱、绿脓、鼠疫等溶菌后释放(少)—肉毒、痢疾化学性质:蛋白质不耐热(60-80℃30’),不稳定例外:金葡肠毒素可耐受100℃30′,抵抗消化酶外毒素(exotoxin)结构:结合成分(B亚单位)决定毒素组织特异性抗原性强不被甲醛灭活可提纯为亚单位疫苗毒性成分(A亚单位)决定毒素毒性抗原性弱可被甲醛灭活A-B结构主要外毒素的结构成分毒素名称结合成分毒性成分霍乱肠毒素B亚单位A亚单位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A亚单位白喉外毒素B片段A片段绿脓杆菌外毒素B片段A片段破伤风痉挛毒素重链/β链轻链/α链肉毒毒素重链/β链轻链/α链外毒素(exotoxin)特点:毒性极强选择性亲组织性抗原性强:抗毒素抗体种类:肠毒素细胞毒素神经毒素外毒素种类神经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细胞毒素白喉毒素、葡萄球菌表皮剥脱毒素、葡萄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A群链球菌致热外毒素肠毒素霍乱肠毒素、ETEC肠毒素、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来源:G-菌,LPS性质:稳定,耐热结构: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2)内毒素(endotoxin)作用特点:毒性较弱致病作用无特异性抗原性弱内毒素(endotoxin)毒性作用:致热反应白细胞反应:WBC↑(伤寒杆菌例外)内毒素血症与感染性休克DIC(disseminatedintravscularcoagulation)Shwartzman现象免疫调节作用:小量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测定:鲎试验(limulustest)内毒素(endotoxin)凝固酶原凝固蛋白原凝固酶凝固蛋白内毒素凝胶状简单、快速、敏感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来源G+及少数G-G-菌释放多直接分泌菌体裂解化学性质蛋白质脂多糖热稳定性不耐热60-80℃,30min耐热100℃,1h免疫原性强,有类毒素弱,无类毒素毒素作用强,有组织特异性弱,无组织特异性有直接毒性作用无直接毒性作用有特殊临床表现功能紊乱为主特性外毒素内毒素细菌的致病性(pathogenicity)决定因素:毒力——致病能力的大小侵入宿主机体的菌量侵入的门户是否合适概念: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致病的特性—细菌种的特征2、细菌的数量细菌致病所需的细菌数量与其毒力呈反比。3、细菌的侵入门户和感染途径感染的发生与细菌是否侵入适当的门户有关,各种细菌侵入的门户都是特定的。细菌感染途径:经呼吸道感染经消化道感染接触感染创伤感染节肢动物媒介感染多途径感染感染决定因素相互作用感染类型免疫力毒力免疫力毒力免疫力≈毒力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感染环境因素宿主免疫力细菌致病性(毒力,数目,门户)(五)感染的类型感染的类型(结局)1、不感染2、隐性感染inapparentinfection当宿主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称亚临床感染。特点:机体获得足够的特异免疫力3、潜伏感染latentinfection当宿主体与致病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时,病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则潜伏的致病菌大量繁殖,使病复发。结核分枝杆菌4、显性感染apparentinfection(传染病)宿主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按病情缓急: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按病变部位:局部感染全身感染毒血症(bacteremia)菌血症(septicemia)败血症(toxemia)脓毒血症(pyemia)毒血症(toxemia):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例如白喉、破伤风等。菌血症(bacteremia):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例如伤寒早期。显性感染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杆菌等。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和肾脓肿等。5、带菌状态机体在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原菌未及时消灭,在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向体外排菌,称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是重要的传染源。小结掌握细菌致病性、细菌毒力的概念。掌握影响细菌致病性的决定因素,及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熟悉外毒素与内毒素的特性与区别。掌握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熟悉感染的来源和类型。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