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城市规划中的调查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城市规划中的调查研究一、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分析方法(一)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方法1、区域环境调查区域环境在不同的城市规划阶段可以指不同的区域。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指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城市和广大的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域范围;在详细规划阶段,可以指与所规划地区发生相互作用的城市内的周边地区。由于详细规划对周边地区的调查主要依据规划内容和规模而展开。这里主要介绍总体规划阶段的区域环境的调查(1)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现状城镇的数量,各城镇的常住人口和定居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区域内的城市化水平历变化情况•农村各行业劳动力总数,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和发展可能•农村耕地的总量及历年的变化情况•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以及不同流动方向上的流量在该地区中,城市建设投资的数量及城市人口规模扩大所需的城市建设投资增加的数量等等。(2)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主要包括:一是城市职能,通过城市性质体现,不同性质城市数量和组合特征;二是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多少表示,不同规模城市的数量和组合;三是各类各级城市的地理分布,它们的地理位置、互相距离及在区内各地的密度分布、城市间的相互关系等。•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以及在广区域范围内的作用和地位(更广区域依据所规划城市的不同类型职能而确定)•市域范围资源种类、数量及分布状况•全市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市域范围内的交通条件,包括铁路、航运、公路等的规模等级、容量、利用率等。•市域内各城镇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地位,其中包括各城镇的性质、规模及其腹地范围,各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与潜力,各城镇的经济结构与主导产业,各城镇具有区际意义的企业及其产品,各城镇间经济、社会联系等。•市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状况2、历史环境的调查(1)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把握城市发展动力以及城市形态的演变原因。(2)城市的历史特色和风貌:一是社会环境方面,是城市中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结晶,体现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居民的习俗、文化素养、社会道德和生活情趣等。二是物质环境方面,表现在建筑形式与组合,建筑群布局、城市轮廓线、城市设施、绿化景观以及市场、商品、艺术、文物和土特产等方面。•自然环境的特色,如地形、地貌、河道的形态与城市的关系•文物古迹的特色,如历史遗迹•城市格局的特色,如北京的构图方正、轴线分明等,常熟”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而形成的”琴城”•城市轮廓景观,主要建筑物和绿化空间的特色•建筑风格•其他物质和精神的特色,如土产、特产、工艺美术、民俗、风情等。3、自然环境的调查自然环境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同时也是影响甚至决定了城市的功能组织、发展潜力、外部景观。•自然地理因素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城市与周边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关系地形地貌,影响布局、建设项目、工程设施与建筑物的布置密度、景观。包括:坡态、坡度、坡向、标高、地貌等。工程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影响城市供水能力和工程•自然气象因素,风象、气温、降雨、太阳辐射•自然生态因素,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基础,主要涉及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分布,生物资源、自然植被、城市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4、社会环境的调查,人口、社会组织和结构城市是一个社会实体,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与社会构成而形成的社会空间环境。人类的社会行为是确定功能空间的依据,同时,功能空间又制约了人类的行为。因此,需要通过对城市中社会环境的调查来把城市发展的状况和未来趋向。(1)人口方面,也就是作为整体的人的构成方面,主要涉及到人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人口自然变动是指通过自然生理过程而导致的城市人口整体性的变动,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年龄中位线、人口的性别构成、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变化的历史。•人口的迁移是人口在空间上的变化情况,涉及到人口的地域分布、人口的年机械增长率等及其变化历史。•人口的社会变动是人口在社会构成上的变动,主要包括人口的部门构成(是城市产业结构的一种表达方式)、人口的劳动构成、人口的文化构成、人口的民族和宗教构成等及其变化的历史(2)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主要涉及构成城市社会整体的各类群体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家庭规模、家庭生活方式以及家庭的空间行为模式,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方式、空间行为模式;•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它公共部门的组成、行为模式、决策模式等•城市中的社区组织与作用模式,市民参与规划的方式、途径与程度以及公众意愿表达的途径等。5、经济环境的调查经济活动是影响和决定城市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可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经济环境的调查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总规阶段,主要涉及区域的、全市整体的经济状况,而详规中主要侧重于地区性的或项目性的经济状况。•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如城市经济总量及其增长变化情况,三次产业比例以及就当地资源状况而言的优势产业与未来发展状况•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经济状况,如工业经济状况、产业的构成以及主导产业、主要工业产品的地区优势、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基础设施等等。•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城市土地使用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任何土地使用的变化都会涉及到经济方面。土地使用权的分布、土地价格、土地供应方式与管制、土地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及它们的运作特征与相互关系、房地产市场情况等。•城市建设资金的筹资、安排与分配,既涉及城市政府公共项目资源的运作,也涉及到私人资本的运作。6、城市土地使用的调查按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所确定的城市土地使用分类,进行对各类土地使用的范围、界限、用地性质等在地形图上进行标注。在详细规划阶段还应对地上、地下建筑物情况进行调查,完成土地使用的现状图和用地平衡表。7、调查所使用的方法:•观察—主要用于城市土地使用、城市空间使用等方面的调查,也用于交通量调查。•抽样或问卷调查—可针对单位,也可以针对居民。如居民对区域环境的评价、改建的愿望、公众参与等•访谈针对无文字记载也难有记载的民俗民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对历史状况的描述针对尚未文字化或对一些愿望与设想的调查城市空间使用的行为研究中心的情景访谈。•文献资料,历史的统计年鉴、各类普查资料、城市志、历次的城市规划等涉及到的一层次规划、政府的相关文件与大众传播媒体,也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二)城市规划中分析方法1、定性分析因果分析法和比较法城市规划分析中涉及的因素繁多,为了全面考虑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先尽可能多排列出相关因素,发现主要因素,找出因果关系。城市扩展与城市功能的关系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定量分析但又必须量化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常常用比较法,如新区各类用地指标的确定时常参考相近的同类已建城市的指标。2、统计分析(1)频数和频率分析频数分布:是指一组数据中取不同值的次数分布情况频率分布:一组数据中不同取值的频数相对于总数的比率分布情况。住房面积户数百分比50m2以下4221.3%50-70m24422.3%70-90m24020.3%90-120m24623.4%120-150m2168.12%150m2以上94.58%(2)集中量数分析集中量数分析指的是用一个典型的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说反映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平均数加权平均niixnx11nfxxniii1年龄人数年龄人数17102040182521201950225平均年龄为19.3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如上表中众数为19。(3)离散程度分析与集中程度分析相反,它是用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地区1:78、79、80、81、82平均为80地区2:65、72、80、88、95平均为80地区3:35、78、89、98、100平均为80极差它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地区1:82-78=4地区2:95-65=30地区3:100-35=65标准差S1=1.44,S2=10.8,S3=23.8离散系数是一种相对的表示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它能够使我们对两个不同总体中的同一离散数统计进行比较nxxSi2如某市的人均收入为1200元,标准差为210元。人均住房面积为7.5M,标准差为1.8M。试比较该市人均收入和人均住房情况哪一个差异程度比较大。人均收入的离散系统为:CV=S/X=210/1200=17.5%人均住房面积的离散系统为:CV=1.8/7.5=24%3、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矩阵分析、层次分析等等Y=2.736t-5157.8R2=0.9915年份市域人口年份市域人口1978255.81989283.219792581990288.11980260.519912911981262.91992293.41982266.219932971983268.11994299.51984269.81995301.81985271.41996304.21986273.219973061987275.61998307.619882794、空间模型实体模型和概念模型概念模型一般用图纸表达,用于分析和比较,常用的有:几何图形法等值线法方格网法图表法二、城市规划的专题研究(一)城市性质研究城市职能是城市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它的主导职能,就是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的总纲,是体现城市的最基本的特征和城市总的发展方向。科学地确定城市性质是充分发挥用重要前提,因为这样才能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合理选择建设项目,有利于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城市总体布局,组织城市用地和安排各项设施。1、城市类型我国按城市性质分,大体有以几类:•工业城市,以工业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运输用地占较大的比重。又可以分多种工业和单一工业为主的城市•交通港口城市,又可分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内河港埠。•中心城市•县城•特殊职能的城市2、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国家的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包括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建设条件和历史现状基础条件。其中,城市区域因素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从地区入手,由面到点,调查分析周围地区所能提供的资源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发展水平和对工业的要求,以及相邻城市的经济联系和分工协作。•全面调查分析本市所在地点的建设条件、自然条件、历史状况和现有基础,以及附近的风景名胜和革命纪念地等。•自上而下,充分了解各级有关部门对于发展本市的想法•进行地区综合平衡。4、城市性质确定的检验•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区域经济对该城市的任务与要求。•与城市所拥有的条件是否相符•要研究城市区域与城市的关系对城市性质的影响•检验城市性质中主导部门确定的依据•要充分考虑发展变化的因素,预测其发展的前景(二)城市规模研究1、城市人口规模2、城市用地规模三、城市用地的调查分析(一)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1、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1)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土质与地基承载力•地形条件,地形一般可分为三类,山地绝对高度为500m以上,相对高度为200m以上;平原绝对高度为200m以下,相对高度为50m以下;丘陵介于两者之间。(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2、气候条件(1)太阳辐射(2)风象,由风向和风速组成,表示风向最基本的一个特征指标叫风向频率。风向频率一般是分8个或16个罗盘方位观测、累计某一时期内(一季、一年或多年)各个方位风向的次数,并以各个风向发生的次数占该时期内观测累计各个不同风向(包括静风)的总次数的百分比来表示。表示风速是按每个风向的风速累计平均值来表示的。根据城市多年风向观测记录汇总所绘制的风向频率图和平均风速图叫风玫瑰图。(3)气温(4)降水与湿度3、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的评定一般可分为三类(1)一类用地,适用于修建的用地。一般具有地形平坦、规整、坡度适宜,地质条件良好,没有被洪水淹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