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四章城市化原理第三节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2一、城市化的类型•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以大城市为中心来考察城市化现象•向心型城市化:–城市中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公司的总部、银行、报社等脑力劳动机关,都有不断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特性,这就是向心型城市化,也称集中型城市化。–向城市中心集聚部门包括∶•①是决策部门(如政府机关、公司总部、银行等),•②需要与服务对象进行直接交流的部门(如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等),•③需要以稠密的人流作为经营对象的部门(如商店、酒楼等)。–这些部门的职能特点,要求它们向城市中心运动,密集布置。结果:向心型城市化促使城市中心土地利用密度升高,向立体发展,形成中心商业事务区。3一、城市化的类型•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离心型城市化∶•与上述部门相反,有些城市设施和部门则自城市中心向外缘移动扩散,这被称之为离心型城市化,也称扩散型城市化。•这些具有离心倾向的部门包括–①需要宽敞用地,如大型企业,自来水厂等;–②需要防止灾害和污染,如煤气厂,垃圾处理厂等:–③需要安静环境,如精神病院、传染病院等;–④具有特殊使命,需要离开市区,如兵营、监狱、火葬场等。结果:离心型城市化导致城市外围农村地域变质、城市平面扩大。4一、城市化的类型•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如果城市的离心扩展,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这种扩展方式称之为外延型城市化。–最为常见的一种城市化类型,在大中小各级城市的边缘地带都可以看到这种外延现象,–在进行外延型城市化的边缘地带被称之为城乡结合部。5•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飞地型城市化∶–如果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职能上与中心城市保特联系的城市扩展方式,则称为飞地型城市化。•飞地型城市化一般要在大城市的环境下才会出现。因为大城市的人口、用地规模业已十分庞大,各类城市问题较多,如果继续采取外延型的发展方式,将使各种矛盾更为尖锐。在此情况下,通常采取跳出中心城市现有边界,到条件适宜的地理位置上去发展。•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经济过分集中于沿海地区和发展内地经济的目的,将首都搬迁到内地,或在内地开辟增长中心,从广义上讲,这也是飞地型城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6•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是传统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因为这种城市化直接创造市区,所以也称直接城市化。–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某些地区,农业人口的职业已基本转化,他们有着宽敞的住宅和现代化的家庭设施,尽管他们没有搬到城镇中去,但是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居民相比,显然也更“城市化”。7•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职能型城市化,–指的是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系列中发挥效用的过程。这种城市化表现了地域进化的潜在意识,不从外观上直接创造密集的市区景观,所以也称间接城市化。–在发达国家的城市中正在进行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地带内,留有大片的自然景观,人口和建筑密度都比较低,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却比城里人高–间接城市化的出现,对城市地域的划分和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有重要影响。目前,国外普遍采用城市功能区(即城市核心连同周围功能上有联系的区域)来替代城市行政区作为城市的地域范围,并以城市功能区的人口作为城市总人口。8•4.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城市化•消极型城市化:–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也称假城市化或过度城市化。–消极型城市化的产生是由于农村经济的破产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缓慢所造成的。由于农民在乡村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条件(原因是多样的,如人口激增、灾害、土地制度、战争等),只好向城市迁居。尽管实际上城里生活条件丝毫不优于乡村,但给人们以某种希望。随着农村人口源源不断涌入城市,贫民窟、失业、犯罪、饥饿、传染病等各种城市病症开始蔓延。显然,要消除消极城市化现象,除了发展经济之外,还要实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变革。中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20年•中国现状(樊旭兵.环球时报,2010.3.26)•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城市化的加速。和欧美的情况不同,中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20年,并缺少从容工业化的时间。•2009年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6.6%,与2007年世界平均城市化率50%相比,中国不久将达到并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逐步建立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基本同步发展。•比较各国在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时的城市化率,美国58%(1945年)、日本68%(1960年),世界平均大约为54%。中国在人均1000美元时,城市化率只有34%(2001年)。按中国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计算,中国城市化比工业化国家同期落后大约20年。•有学者认为,要解决城市化不足问题,必须要大力发展小城镇,走城镇化和城市化双管齐下道路。•假设到2030年中国总人口为16亿,城市化率达到65%,则届时城镇总人口为10.4亿。以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到2030年中国的大中小城市总共可容纳大约5亿人口,剩余的5.4亿城镇人口需要生活在将近2万个小城镇中,这大概相当于2030年中国城镇总人口的52%。那时平均每个小城镇的城镇人口约为27000人,是目前的2.7倍。•陆大道院士冒进式城市化得到部分遏制.doc拉美的过度城市化道路•二战后,拉美国家人口激增,大量农民涌向城市,政府在工业化过程中执行“进口替代战略”和“高福利政策”,致使城市人口进一步急剧膨胀,城市化发展过度,陷入随后的“赶超陷阱”。•2000年拉美工业化水平只有30%,城市化率却达到75%,仅次于北美,超过欧洲与大洋洲。•过度城市化造成大量进城农民找不到工作,大量工人失业和大量非正规部门的就业,进而形成大量城市贫民窟。14一、城市化的类型•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是指国家投资于城市经济部门,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引起的城市化,具体地表现为原有城市发展和新兴工矿业城市产生两个方面。分:行政指向型、重点项目带动型、大城市扩散带动型重点项目带动型•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坚决反对在内陆建核电站.doc•支持者称内陆核电项目应更严格.doc•中国内陆核电站热“急冻”.doc•铺垫34亿咸宁力争首个内陆核电示范站重点项目带动型17一、城市化的类型•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自下而上型城市化–是指农村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集)镇,实现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18一、城市化的类型•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自下而上型城市化–“下”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主体上看,城市化的发动主体是来自“下”,即来自地方乡镇村等社区政府和农民,城市化发展的投资主体,是乡镇村地方社区和农民群体,以自有自筹资金为主。•二是从地域上看,城市化发生发展的地域在“下”——乡和镇,即在广大农村地区——“乡下”;城市化人口来源以来自农村的就地转移为主,即农村人口在农村内转化为城市人口(在经济发达地区也包括少数外来人口)。•三是从层次上看,城市化发生的等级系统是属于“下”层——乡镇。在中国行政体制上,乡镇为最基层的行政单元;在中国的城市系统层次上,建制镇是最下层的城市单元。•因此,自下而上的城市化,即指发生在农村地域,由基层社区政府发动和农民自主推动的、以农村人口在农村内就地转移,建立小城镇为中心的城市化过程。产生这两种类型城市化的根源•产生这两种类型城市化的根源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我国生产要素构成中除劳动力资源丰富外,按人均计算的资源并不丰富,资金更为有限。•如果单靠国家投资进行经济建设,城市所吸收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有限。•如果在农村发展各类乡镇企业,实现产业结构转换,就可吸收多得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可见,发展乡镇企业,走自下而上的城市化道路是我国实现城市化的重要途径。20二、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城市化现象涉及范围广泛,对城市化进行测度并非易事。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确定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1.主要指标法,•是选择对城市化表征意义最强的、又便于统计的个别指标,来描述城市化达到的水平。•主要有两个:–人口比例指标–土地利用状况。•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最常用的城市化测度指标。因为人口比例指标比土地利用指标在表达城市成长状态方面更典型深刻,更便于统计。21二、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1.主要指标法,•人口比例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城镇定义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城市人口数量的统计,进而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和比较。–其次,城市人口的定义不同也将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第三,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只是测度了城市化的数量,不能反应城市化的质量。如非城市型景观向城市型景观的转化过程,更不能反映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因而,在国际上它无法辨别真假城市化。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可能水平相同,但现代化设施和生活质量相距甚远。在我国,如仅用城市人口比重衡量省际城市化的差异,会出现西北某些省区的城市化水平高于江苏、浙江、广东等省。显然,这与实际情况不符。•22二、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1.主要指标法,•人口比例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第四,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比重表示,只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相对水平,不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规模。例如,我国虽然是一个城市化水平很低的国家,但城市总人口数却位于世界前列,城市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要增加数百万城市人口。–第五,它只是一个静态的刻划量•解决方法-为了克服其局限性,国内外学者在分析城市化问题时,还辅以其它指标反映城市化的进程,如城市人口的增长动态,城市数量的增长情况,不同规模城市的数量及人口的增长动态等。23二、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1.主要指标法,•土地利用指标–是从土地性质和地域范围上来说明城市化水平的一个指标。–测度方法主要是统计一定时间内非城市用地(如农业、草原、山地、森林、海滩等)转变为城市用地(如工厂、商业、住宅、文教等)的比率。这个指标因为统计困难,使用不广泛。随着今后航空遥感技术的提高和普及,这个测度指标将会显示出一些新的前景。24二、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2.复合指标法–是选用与城市化有关的多种指标予以综合分析,以考察城市化的进展水平。–优点:指标多,必然与具体地域结合紧,针对性强,–缺点:通用性差。•所以,复合指标法多半是对具体城市地域,或者具体国家地区作城市化分析时使用,而无法进行国际间的比较分析。咸宁市城市化水平•规划预测2015年咸宁市域总人口为312万人;2030年咸宁市域总人口为343万人。•规划预测2015年市域城镇化水平为57-62%,203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为72-77%。2015年城镇长口为177-194万人;2030年城镇人口为246-264万人。•——《咸宁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武汉城市圈城市化率(2009年)•武汉城市圈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格局,农业人口占比大,城市化进程慢。•2009年,武汉城市圈城市化率为38.5%,低于全省0.8个百分点。圈内九城市中,武汉(64.7%)、黄石(50.5%)两市的城市化水平稍高,其余7个市都低于城市圈城市化率的总体水平,其中孝感、黄冈、咸宁、仙桃等4个市的城市化率均不足30%,最低的孝感市仅21.8%。2010年武汉城市圈综合发展水平我国的城市化率•年份城市化率年份城市化率•91年26.9%92年27.5%93年28.0%94年28.5%95年29.0%96年30.5%97年31.9%98年33.4%99年34.8%00年36.2%01年37.7%02年39.1%03年40.5%04年41.8%05年43.0%06年43.9%07年44.9%08年45.7%09年46.6%10年49.68%11年51.3%思考题•用城市人口比例法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优缺点?29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