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14.岩石变形的力学分析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24.1应力分析4.1.1外力、内力和应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这些物体发生机械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一个力,具有三个要素:方向、大小、作用点。对于一个物体来讲,力又可分为外力和内力,外力又有面力和体力之分。例如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属于体力。内力是同一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又可分为固有内力—自然状态粒子结合力,以及附加内力—反映外力作用效果,我们所讨论的主要是与物体发生变形和破坏有关的附加内力,所以,后面所说的内力都是附加内力。内力通常用应力来表示他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34.1.2应力状态与应力椭球体受力物体内任意点的应力分布可截取包含该点的小单元体—正六面体来考察。当物体受力而处于平衡状态时,通过该物体内部任意点总是可以截取这样一个微小单元体,使其六个面上都只有正应力(σ)的作用,而无剪应力(τ)的作用。这六个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其可以是拉伸,也可以是压缩。当六个面上三对主应力值都相等时,物体只会发生体积改变,而形状不变;当三对主应力大小不等时,物体就会发生形状的变化,此时,三对主应力分别称为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和中间主应力,最大和最小主应力的差值越大,物体形态变化越大。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4空间应力状态我们可以根据三个主应力的矢量为半径作出一个椭球体,这个椭球体称为应力椭球体。应力椭球体的三个主轴称为主应力轴;应力椭球体的形态决定于三个主应力的相对大小。物体中一点的空间应力状态可以根据其应力椭球体的形态分为三种:1、三轴应力状态2、双轴应力状态3、单轴应力状态4、纯剪应力状态5、静水压力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54.1.3二维应力分析我们在中学时就学过,一维是直线,二维是平面,三维是空间,本部分我们重点介绍平面上应力分布状态。1、单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2、双轴应力状态分析3、明斯关于物体内一点的二维应力状态的概括(1)、静水拉伸(2)、一般拉伸(3)、单轴拉伸(4)、拉伸压缩(5)、纯剪应力(6)、单轴压缩(7)、一般压缩(8)、静水压缩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64.1.4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应力轨迹和应力集中任何一物体或岩体中的每一点都存在着一个与该点对应的瞬时应力状态,一系列瞬时的点应力状态组成的空间称为应力场。应力场中各点应力状态都相同则称为均匀应力场。如果应力场中各点应力状态并不相同,从一点到另一点其应力状态存在着变化,则称为非均匀应力场。构造应力场:是指地壳内某一瞬时,一定范围内的应力状态。构造应力场中的应力分布和变化是连续而有规律的,研究构造应力场的目的在于揭示一定范围内应力分布的规律;构造应力场的性质;地壳运动的方式和方向;及其对区域构造发育的制约关系和推断可能在何处出现的某种构造等。例如,对一个区域构造应力场了解后,就可根据其发展规律而预测和推断矿产、油气田的分布状况,以及钻探孔位布置,地震剖面的选择。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7构造应力场的类型构造应力场的类型:1、根据研究对象的规模可分为:局部构造应力场区域构造应力场全球构造应力场2、根据时间新老可分为:古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应力场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8应力轨迹构造应力场中应力状态可以用应力轨迹表现,应力轨迹又称应力迹线、或应力网络,它定性地表示了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作用方位。应力轨迹可以通过光弹模拟实验和计算方法求得。应力轨迹的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构造应力的分布状态,构造应力的分布状态又同一定的边界条件—作用外力的性质(张、压)、大小、方向及受力岩块边界的几何形态等有密切关系。当边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已经形成的构造应力场,将随边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从而引起构造形态及其力学性质的转化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9应力集中根据材料力学计算,当物体内部有孔洞、缺口或微裂隙存在时,就会在该处产生局部的应力集中。岩体中常有许多裂隙,所以应力集中的现象在地壳中是常见的现象,从而影响构造应力场中应力分布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应力集中的问题。例如,当一张纸上有一条口子时,此处应力集中,非常容易破坏。对于岩体来说,应力集中现象存在,对岩石的破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岩石中早期断裂处,应力最容易集中。应力集中和受力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应力集中与岩石的力学性质密切相关研究应力集中现象对于地震地质,水文和工程地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10研究构造应力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目前研究构造应力场的主要方法有:野外构造观察和分析区域性构造的综合分析室内光弹模拟实验有限单元法数值模拟计算在进行构造应力场研究时应注意:地质发展历史的长期性地质体的不均匀性地质构造形成的多期性地质构造形成的复杂性地质构造形成的叠加性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114.2变形分析变形和应变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其内部各点间相互位置发生改变,称为变形。变形可以是体积的改变,也可以是形状的改变,或二者均有改变。物体变形的程度用应变来量度,即以其相对变形来量度,应变所涉及的物体形态的变化,总是与物体的两个状况有关—初态和始态,所以下面所指的应变,只涉及到系统的两个特定的状态。A.平移;B.旋转;C.形变;D.体变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124.2.1应变1、线应变:物体变形前后的相对伸长或缩短。又可分为纵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1)定义:变形前后线段长度的变化(ε)(2)应变量计算:A.单位长度比:式中:ε—线应变量;l0、l1—变形前、后同一线段的长度比(伸长为正;缩短为负)B.平方长度比:式中:λ—变形前、后同一线段的长度比的平方001lllε2201ε1/llλ实验证明:在弹性变形范围内,一种材料的横向线应变和纵向线应变之比的绝对值为一常数。这个常数称为泊松比。泊松效应:在单轴拉伸或压缩条件下,既有平行于作用力方向的变形,又有垂直于作用力方向上的变形。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13剪应变2、剪应变原来互相直交的两条直线,变形后所改变的角度值。剪应变以旋转角度的正切函数表示由于材料力学所考虑的变形为弹性范围内的微量变形。所以,通常剪应变可以用弧度表示。(1)定义:角应变:变形前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ψ)剪应变:角应变的正切(γ)(2)应变量计算:γ=tgψ(右偏为正;左偏为负)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14应变轴的规定及与主应力轴之关系通过变形物体内部任意点总可以截取这样一个立方体,在其三个互相垂直的面上都只有线应变而无剪应变,即只有伸长和缩短,这三个互相垂直的面称为主应变面,三个主应变方向称为主应变轴。并规定:最大伸长方向为最大应变轴(A轴),最大缩短方向为最小应变轴(C轴),介于两者之间为中间应变轴(B轴),B轴方向既可是拉伸,也可以是缩短.一般情况下,最大主应力与C轴一致,最小主应力与A轴一致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154.2.1.2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在自然界中,岩石发生变形的方式有五种:拉伸、挤压、剪切、弯曲和扭转。这五种方式归纳起来,就为两种变形类型: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161、均匀变形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均匀变形的特征:原来是直线,变形后仍然是直线。原来互相平行的直线,变形后仍然相互平行拉伸、挤压、剪切属于均匀变形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17TectonicForcesandResultingDeformation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182、非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岩石各点变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质是变化的变形。非均匀变形的特征:原来是直线,变形后为曲线原来互相平行的直线,变形后变成不平行的曲线。岩石中各点的主应变轴方位是变化的弯曲和扭转属于非均匀变形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讨论岩石变形时,通常将整体非均匀变形近似地看作是若干连续的局部均匀变形的总和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194.2.2岩石变形的阶段岩石和其他固体物质一样,在外力的作用下,一般都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三个阶段。由于岩石力学性质不同,不同岩石的三个变形阶段长短和特点也就各不相同。如脆性岩石的塑性变形阶段就短,而韧性岩石的塑性变形阶段就长。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201、弹性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又完全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岩石的这种力学性质叫弹性。弹性变形的主要特点是:应力与应变之间成正比关系,符合虎克定律。从显微机制来看,岩石变形是由组成他们的内部质点,如分子、原子或离子受引力的作用而发生分离、靠拢或转动,从而导致岩石形态和体积的改变。质点位移打破平衡,吸收位能,短期内,外力去掉,位能作用使位移了的质点又回到它原来的位置或部分恢复到它原来的位置,这就是弹性变形回复或弹性回跳现象。地震冲击波的转播就是地壳内岩石具有弹性变形的一个特征。岩石发生的纯粹弹性变形是很少留下痕迹的,对研究地质构造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对地震研究、工程建设等方面具有一定意义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212、塑性变形当外力继续增加,变形继续增强,以致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弹性极限时,此时如将外力去掉,变形后的岩石不可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而留下永久性变形,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屈服(CD段)屈服点(C点)屈服极限(σc值)低碳钢拉伸变形时的应力-应变曲线示意图σa-比例极限;σb-弹性极限;σc-屈服极限;σe-强度极限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222、塑性变形岩石在断裂前塑性变形应变达5—8%为中等韧性,超过10%的材料性质为韧性,而脆性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后,和断裂变形阶段前就没有或只有极小的塑性变形(3—5%)。由于岩石类型、围压条件、温度、应变速率和施加应力类型的不同,出现脆性到韧性的一系列变化现象,在压缩和拉伸条件下,其变化有五种情况。从完全脆性到完全韧性的性能变化系列示意图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23塑性变形的显微机制从显微机制上来看,岩石塑性变形的本质是质点的滑移,塑性变形时,岩石内部质点运动有两种方式:粒间滑动和粒内滑动。粒内滑动又可分为:平移滑动双晶滑动遭受塑性变形的岩石,外貌虽然改变,但内部的结合力基本未被破坏,仍保持它的连续完整性。组成地壳的岩石具有弹塑性,其变形特征是形成褶皱构造的重要因素。岩石的塑性变形,可以理解为岩石在固体状态下的流动。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243、断裂变形任何岩石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总是有一定限度,当应力达到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内部的结合力遭到破坏,就会产生破裂面,岩石失去连续完整性,这时就发生断裂变形,强度极限又称破裂极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同一岩石的强度极限值,在不同性质的应力作用下,差别很大。在常温常压下,某些岩石的抗张强度、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见教材上表3—1。注意:岩石的抗压强度大于抗剪强度大于抗张强度低碳钢拉伸变形时的应力-应变曲线示意图σa-比例极限;σb-弹性极限;σc-屈服极限;σe-强度极限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25岩石在外力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同一岩石的强度,在不同性质的应力作用下,差别较大。常温常压下一些岩石的强度极限岩石抗压强度(MPa)抗张强度(MPa)抗剪强度(MPa)花岗岩148(37-379)3-515-30大理岩102(31-262)3-910-30石灰岩96(6-360)3-612-20砂岩74(11-252)1-35-15玄武岩275(200-350)10页岩20-802岩石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张强度3、断裂变形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26张裂和剪裂岩石的断裂变形有两种方式:张裂和剪裂张裂是在外力作用下,当张应力达到或超过岩石的抗张强度时,在垂直于主张应力轴或平行于主压应力轴方向上产生的断裂。剪裂是岩石在剪应力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时所产生的断裂。岩石性质不同,破裂方式也不同,在韧性材料中,当张应力达到D点时,开始出现细颈化现象。此时外力不增加,变形仍就继续发展,达E点时,出来在细颈处断裂,断口呈不平坦形态。脆性材料在拉伸状态下的破裂方式,没有细颈化现象,多直接表现为张裂。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