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科技教育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教育发展规划)前言21世纪初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实施以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为核心的人才开发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保障。教育发展处于人才开发战略的基础性地位,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在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历史进程之际,教育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关键领域。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加速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制订“十五”教育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突出体现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部署。实施这一专项规划,要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方针,确立教育发展全面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主导思想,以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为指导原则,突出改革与发展的主题,着眼于解决教育更好适应、促进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教育以新的步伐迈入全面发展新阶段,进而为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条件。“十五”教育发展重点专项规划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所处的发展阶段,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主要矛盾及问题和面临的发展新机遇;二是新时期教育纳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发展战略思想和指导原则;三是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四是教育发展需要采取的若干重大政策措施;五是推进实施教育发展战略的重大建设工程。一、战略和目标(一)面临迈入发展新阶段的历史机遇1、历史性的发展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五”期间,中国教育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步伐,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如期实现,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已提高到8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2%,在校生达2500余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1%以上,在学人数达到1100万人,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在校生合计达860万人;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继续教育、再就业培训、文化技术业余学习等成人教育蓬勃发展,参加学习培训的各类人员达数亿人。我国在人均收入相对较低的国情下,造就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培养体系,使国民素质大大提高,培育了大批熟练劳动者和各类专业人才。教育体制改革成效明显,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和调整工作基本完成,高校后勤管理已开始步入社会化运营轨道,学校招生制度、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办学体制方面的改革都已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逐渐步入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行政的轨道。高等学校在发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方面军。教育的育人观念和培养模式正在更新,由“应试教育”开始向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学改革逐步深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正在成为新的教育质量观。教育发展已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知识贡献。2、面临的发展新机遇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教育正面临着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新环境:——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是实现教育加速发展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教育发展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全社会对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发挥重大促进作用的认识得到空前提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政府的教育投入将继续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将是教育实现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将教育同自己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投入于教育就是投资于未来的理念深入人心,接受更高质量、更高层次教育的社会愿望日趋增强,孕育着的巨大社会需求,必将调动起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投入,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世界新经济趋向正成为教育加速发展的强大驱动力量。国际上以信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趋向,以及由这一革命性变化所引发的日趋激烈的国际高层次人才争夺战,正在形成强大的驱动力量,要求我国加快教育发展,扩大培养规模和提高教育质量,尽快缩小人力资源差距和知识差距,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应对激烈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这既是严峻的挑战,更是有利的发展机遇。教育必须以更快的步伐跟上世界发展进程是大势所趋。——实现国家新时期发展战略目标对教育提出了加速发展的紧迫要求。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西部大开发、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总体发展目标和战略,都需要更加紧密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从根本上提出了加快扩大教育规模,扩展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形式多样化的要求,更给教育面向社会发展需要进行机制创新和结构优化提供了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正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加速了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网络教学等远距离教育和多媒体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传统教育手段、教学方式和方法,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在大范围共享,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效率大大提高,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更大产出效益成为现实,给教育超常规发展带来机遇。3、需要应对的基本矛盾和主要挑战当前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民大众对扩大受教育机会的强烈愿望,与实际教育供给能力不足构成现阶段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教育进一步发展需要应对的主要挑战是: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较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行政指令性管理在教育运行中仍起主导作用;教育投入渠道过窄,整体社会资源动员不足,难以有力支撑教育培养规模的扩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结构体系封闭性强,各种教育机构的功能过于分割和重复,各类教育缺乏有机衔接沟通;基础教育仍然薄弱,高等教育的科类、专业设置与实际社会需求不尽吻合;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经济社会变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偏重书本知识传授、追求学历文凭的“应试教育”倾向尚未根本改变。克服与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实现教育新的发展目标所面临的艰巨任务。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教育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面对着未来机遇大于挑战的有利发展环境,只要我们抓住这一重要历史契机,走改革创新之路,克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我国教育一定能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二)战略思想和指导原则迎接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赋予了教育新的历史发展使命。教育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培养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步伐,迈向新的发展目标。1、教育纳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发展战略思想(1)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适应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行动纲领和前进指南。教育要着眼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作出新的贡献。(2)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根本指导方针。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和创造能力的首要途径,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可靠保证。必须从新的历史高度来重视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三个面向”为根本指导方针,使教育成为经济繁荣、民族振兴的核心因素,在智力支持、知识创新和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促进功能。新时期教育要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确立适度超前发展的意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行动计划中,真正落实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作为根本性战略任务。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根本差距在于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力资源基础薄弱。改变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现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根本上要靠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教育的历史性责任和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根本性战略任务,是要致力于开发人力资源,迅速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必须围绕着这一战略任务的实现,调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一切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和有利于培养更多更好专门人才的教育、培训方式都应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发展。(4)以最大程度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发展导向。面对迈入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当前首要和突出地表现为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愿望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强烈。我们必须站在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重视培养国家建设所需人才。同时,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出发,着重解决好教育供给滞后于人民群众需求的矛盾,以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基本发展导向,调动一切社会资源,积极扩大教育供给,尽最大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更好接受教育的机会。(5)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发展和调节机制。加快教育发展步伐,必须转变观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理顺教育发展运行机制,在深化改革中获取新的发展动力。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主体导向,通过调节供给与需求的基本矛盾实现教育结构优化;要确立起教育的竞争观念,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作为教育市场的主体,激发应有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在竞争中形成反映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要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作为国家、社会和个人未来的投资进行运作,将公平和效率的政策调整好,调动起巨大的办学资源,有利于合理引导和培育新的社会投资和消费领域,实现更高的社会投资收益率,创造和扩大更广阔的就业机会;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改善教育管理方式,真正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改变政府统包统揽过多和行政指令为主的管理模式,建立信息发布、政策引导、监督评估、宏观调控的管理新机制。2、新时期教育发展需把握的指导原则(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坚持国家主导和社会办学相结合的原则。教育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必须坚持国家主导的原则。同时,接受教育也是使社会个人获得收益的投资行为,个人有责任担负一定比例的培养成本。要合理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教育的社会公益性与个人收益性的程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保证全体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国家的职能和义务,政府要全力负责,确保财政投入,实现义务教育普及;非义务教育阶段个人收益性增大,要采取国家、社会和个人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方式,以加快发展步伐。(3)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公平、公正性原则。要在提高教育发展效率的同时,大力促进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坚持面向全体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受教育问题,为全体公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要通过调整政府公共政策,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对西部等贫困地区和少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