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两宋经济的继续发展•1两宋经济发展的原因•(1)政治(环境):A统一: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基本完成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B政策:统治者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如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2)民族关系:和议使民族政权之间消除了战争状态,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4)技术:宋朝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5)历史基础:隋唐五代打下基础。(通古今、通彼此)•(2)两宋经济发展概况•综述:两宋社会经济有较全面的发展。(思考:领域与空间格局)•①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形成南方经济领先北方的格局,江浙成为全国经济重心。•②农业发展:耕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成熟,水田农具改进;水稻跃居首位;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扩大。•③手工业进步:丝织、棉纺织业有了发展;制瓷业技术提高;造船业发达;除官办丝织作坊外,江浙一带还出现独立的私人作坊“机户”。•④商业发展:民间商品经济发展(集市)、四川出现交子,国内外贸易与城镇商业活跃(东京、临安),尤其是海外贸易发达,出现广州、明州、泉州等外贸港口和专门管理贸易事务的市舶司,榷场贸易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部分。•⑤交通运输发达: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海上丝绸之路兴盛。•(3)两宋经济发展的特点•1)农工商全面发展•2)江南经济发展迅速,经济重心南移;•3)商品经济活跃,对外贸易频繁,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封建生产方式不断向边疆扩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营业时间:延长了营业的时间产品种类:市场上的产品更加丰富《清明上河图》二、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综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依据)(一)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南方开发过程):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促使南方经济有长足发展,但经济重心还在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2)到唐中期,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但北方仍占有一定优势。3)到南宋时期,南方经济赶上并超过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而同时期的北方,因战乱而人口减少、城镇衰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4)元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二)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时间及原因•1.时间:南宋•2.南宋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原因:•1)历史上南方的开发,为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奠定基础.•2)南方:•A北方人口南移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发展生产(如水田),使南方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C南方相对安定;江南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如重视海外贸易);•3)北方:从唐朝后期到宋金对峙时期,北方因战乱而人口减少,城镇衰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三)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依据)1南方农业突飞猛进(具体表现或直接原因)(1)农业技术:水田农具改进、农业耕作技术成熟、稻麦轮作推广•如:牛转翻车(看图)是在龙骨水车的基础上,配以用牛牵引的巨型齿轮来传输动力,引水上岸,灌溉农田,是当时最有效的水田灌溉工具。•技术如:靠田还水法(放水、还水)、科学施肥、选良种(2)耕地面积:人口压力促使耕地大量开垦,开辟出圩田、沙田、梯田多种形式的耕田,耕地面积增加(看图14页)•对圩田、沙田、梯田的评价:1)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2)破坏了生态环境(3)农作物品种:A水稻:水稻跃居全国粮食作物的首位,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B棉花、茶叶、桑蚕: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普遍,桑蚕业的中心由北方移到南方。•为纺织业的发展提供原料。宋代耕获图翻车复原图(曹魏时马钧发明)曲辕犁使用示意图秧马水稻茶棉花太湖圩田•2.手工业发展(1)综述:宋代的纺织、制瓷和造船等手工业有较大发展。(注意:哪三个部门)官营手工业技术更高(2)分述:1)南方丝织业发达:A条件:桑蚕业的中心由北方移到南方。B表现:a杭州、苏州、成都等地设官办丝织作坊。(看地图,都位于长江流域,南方)b江浙一带出现私人作坊,又称机户,(全国机户有十万户)•宋代机户指从事纺织业的专业户,遍及各地,以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以及浙江、四川、河北为盛。农村的机户常常自己栽桑、养蚕,规模较大的机坊,开始雇人生产。2)南方棉织业发展:A条件——棉花种植由海南、闽广传播到江南一带•B表现——海南岛发展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出土随葬棉毯——表明浙江一带的棉纺织业有很大发展“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蜀锦战占全国20%朱克柔的《茶花图》,缂丝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棉织业南宋时扩展到江南广大地区,出现了纺车、弹弓等工具;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到明朝时成为主要衣被原料。钧瓷【河南禹州】汝瓷【河南宝丰】官瓷【河南开封】定瓷【河北曲阳】哥瓷【浙江龙泉】官窑葵瓣洗定窑孩儿枕宋代五大官窑钧窑鼓钉三足洗汝窑三足洗哥瓷瓷都【江西景德镇】景德镇瓷3)制瓷业:评价——较前代发达•代表——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4)造船业:评价——东南沿海城市的造船业发达,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表现——指南针用于航海车船官方设置的造船工场,每年可造内河运粮船近3000艘船体有密封隔舱,加强了安全性,船上多樯多帆(3)南方手工业发展意义:A改善人民的经济生活B反映宋代经济繁荣,经济重心南移C为对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提供物质基础3商业:商品经济活跃,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具体:1)民间商品经济有所发展(集市)2)四川出现交子——最早纸币(四川属南方)3)国内外贸易与城镇商业活跃,明州泉州广州三大对外贸易港口都在南方,临安城市规模大,商业繁荣4)海上丝绸之路繁盛5)边境榷场贸易活跃交子的使用,免除了人们特别是商人肩挑车载负铁钱到处奔波之苦,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年代南方诸路北方诸路南北之比人数(人)1078年(北宋元风年)56,888,0003398400063:67垦田(亩)1077年(北宋熙宁年)318,480,00014317500069:31赋税(贯)1045年(北宋熙宁元年35,811,0004509500044:56表一:北宋时期南北经济比较表表二:南宋时期南北经济比较表年代金朝南宋南北之比人数1200年43,800,00080,600,00065:35赋税1196年14,319,00060,000,00081:19•4.人口和赋税•(1)宋代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增大,超过北方。•(2)南方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由此可见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江淮赋税,国用根本”——杜牧《樊川文集》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丝织业超过北方(江浙、蜀地)。棉织业推广重心在江南(哥窑、景德镇)宋代居首位(广州、泉州)商业城市繁荣(临安)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明州、市舶司、50个国家)商业都市对外贸易货币太湖流域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经济作物棉花、茶树、桑蚕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粮食作物北宋出现交子,南宋纸币和铜钱并行农耕技术成熟,耕地面积扩大二、海上丝绸之路•1.海上丝绸之路(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1)由于西夏的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2)商品和地理条件: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提供了丝瓷茶等商品),经济重心南移,使得丝、瓷等商品产地离对外港口较近,为海外贸易的兴盛奠定物质基础。(3)政策鼓励: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比较汉朝重农抑商政策和西方重商主义政策)•宋高宗对大臣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4)交通技术: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指南针的使用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提供物质条件((联系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新航路开辟及交通通讯技术的改进;工业革命推动商品、资本输出;殖民扩张打开国门)••宋代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措施•A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B市舶司所在的港口,设有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番坊”和用于番货交易的“番市”。•2.海上丝绸之路(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表现:•A交往范围:从海路前来通商的国家有50多个•B港口:广州、泉州、明州(宁波)是三大外贸港。•C市舶司、番坊、番市: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市舶司所在的港口,设有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番坊”和用于番货交易的“番市”。•D商品种类:输入——香料、珍宝、药材等奢侈品•输出——丝织品、瓷器、茶叶南海一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对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等都提供了典型标本。其搭载的文物有可能解开‘海上丝绸之路’的诸多秘密,其文物考古价值远远高于经济价值。•3海上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由于贸易商品以香料、丝织品和瓷器为大宗,当代中外学者把宋代的海上商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或“香料之路”。•4丝绸之路的路线:•起点——中国泉州•终点有——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看16页图)临安明州泉州广州高丽、日本苏门答腊岛印度阿拉伯半岛东非•5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意义:•1)使宋朝政府获得巨额财政收入。(占15%)•2)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活力,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指南针、火药、印刷等技术传往外国)探索与争鸣•有学者认为:宋朝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潜在的可能性从未实现。如何理解“宋朝时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结合处中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宋以后的中国终未成为“海上强国”?•答案(1)两宋时期,传统纳贡体系的崩溃和岁币的输出,使海外贸易成为必要。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指南针的发明,又使得海外贸易成为可能。特别是南宋,海外贸易成为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海外贸易的繁荣,使南宋经济逐渐背离了悠久的农业传统,朝着成为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2)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政策。练习与测评•1.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始于何时?为什么两宋时期中国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南移后,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加以说明•答案:(1)三国两晋南北朝;(2)两宋时期,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经济赶上并超过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而同时期的北方,因战乱而人口减少、城镇衰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3)农业:水田农具的改进、农业耕作技术的成熟、稻麦轮作的推广。耕地的大量开垦,圩田、沙田和梯田,水稻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苏湖熟,天下足”。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手工业:杭州、苏州、成都等有官办的丝织作坊,江浙一带出现了“机户”。棉花种植由海南闽广传播到江南一带,海南岛发展出较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东南沿海城市的造船业也十分发达,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商业外贸:宋朝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鼓励对外贸易,设市舶司管理外贸,出现广州、泉州、明州三大外贸港口、“番坊”、“番市”。海外贸易的商品、“海上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路线、意义。•2.史料记载:南宋统治者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于是规定:商人如能招揽外商,可授一定官职;管理对外贸易的官吏如能发展通商关系,也可得到晋级的奖励。为什么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南宋统治者的上述规定说明了什么?•答案:•(1)由于西夏的崛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对外贸易在南宋经济中的重要性。如绍兴末年,泉洲、广州两市舶司的每年收入达到200万贯,约占当时南宋政府年度财政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2)经济重心南移后,对外贸易成为南宋王朝的重要收入来源。•3.当代中外学者把宋代的海上商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并给予许多赞美之言,如:向外传播丝绸、瓷器等商品的“经济贸易之路”,传播各国人民友谊的“友好往来之路”,传播各族人民光辉灿烂文化的“文化交流之路”;传播我国四大发明、科学技术交流的“造福人类之路”等。•(1)根据所学内容、识读有关地图、辨认“海上丝绸之路”的空间位置及其演变。•(2)查询相关资料,选择上述一个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并在班上进行交流。•答案:•(1)广州、泉州、明州是著名的三大外贸港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