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第1章)(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及发展:(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国民经济核算是运用统计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和说明。是对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积累(最终使用)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数量联系的描述,可分为生产阶段、收入分配阶段、最终使用阶段来核算。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二)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结果的数量特征及统计核算,为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是一项应用性统计技术,它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重要统计工作,世界各国基本如此。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领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三)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国民经济核算属于经济统计的范畴,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统计学知识。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认识: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信息源是以企业、金融、政府单位,以及各类学会、民间团体、事业组织等微观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逐级核算成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数量特征。因此要理解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不同。会计是对具体的法人单位或机构单位负责,全面系统核算资金流及债权、债务关系的结果。统计同样也会发生在企业等微观单位,并与会计密切配合为经营管理服务,但是,统计主要是建立在描述经营过程数量特征,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控制积极因素、改进消极因素服务的工具。因此,统计核算,虽然叫核算,但是与会计核算有一些质的不同:(1)统计核算的时期、时点是严格与实际描述的活动特征对应一致的。例如,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本期实际发生的,其中可能包含本期以前生产的产品但在本期销售的收入;统计核算则只核算本期生产又在本期销售的收入,因为,统计要求销售收入的统计必须与本期的生产时期统一一致。(2)统计核算是坚持现行市场价格的原则。会计核算生产投入的原材料使用的是历史成本法,即生产使用原材料的价格按照购入时的价格,而不区分什么时间,如果是两年前购入的原材料,就按照当时的购入价格核算。统计核算是坚持现行市场价格的原则,不论什么时间购入的原材料,完全按照其生产投入使用时的现行市场价格核算,以保持生产与成本统计描述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我们准确认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基础,而企业购入原材料时的价格与现在生产时的原材料价格的差额单独核算,作为企业经营中的市场风险收益或损失。2.国民经济核算是应用统计学的重要学科。从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看,主要是描述统计的工作内容,包括针对具体统计对象的活动特征的统计测度和数据调查采集,实际工作可能是统计设计者借助应用统计领域的知识和现实做法来设计具体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口径范围的。可以把国民经济核算看成是一个反映国民经济运行复杂过程系统的描述体系,所以,在统计设计上需要更多地利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来设计各个具体统计指标和指标之间的统计关系。统计描述、统计归纳、统计分类等的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在国民经济核算设计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运用。我们学习国民经济核算时要在经济学知识基础上,重点增加相应的统计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国民收入统计的产生可追溯到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对英国当时国民收入的估算工作。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世界发展。联合国1953年公布《国民核算表及补充表体系》(称旧SNA);联合国1968年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新SNA);1993年联合国第27届统计委员会会议又通过了关于SNA的修改方案,迸一步改进和完善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了全球一体化。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我国原来实行的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MPS)。1984年底开始建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各项工作。1992年提出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试行方案,并确定在1992一1995年期间分两步实施。1998年国家统计局在总结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于1998年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正式定期公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数据。(五)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1)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国民收入统计的产生可追溯到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对英国当时国民收入的估算工作。20世纪40年代初国民经济核算形成以前的国民收入统计,其重心并未反映当前国民经济核算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理论和方法,而主要在国民收入统计总量的理论基础、口径范围和估算或统计方法方面。威廉·配弟1665年关于英国国民收入估算中,已采用了从收入和支出方面进行复式核算的方法,它只是在核算项目和平衡关系上尚不够成熟。法国A.L.拉瓦锡1791年估算当时法国国民收入时,为了避免重复计算,首次提出了时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概念。澳大利亚统计学家T.柯格兰在1886年对国民收入统计研究时,提出了从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或消费)三个方面进行反映,即从生产方面反映国民收入来自何种产业,也就是制造业、农业、商业等等各生产了多少国民收入;从分配方面反映支付各生产要素的报酬,也就是工资、租金、利息、利润等等的份额;从使用方面反映国民收入用于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的数量。法国经济学家F.魁奈1759年编制的《经济表》理论,反映了从再生产过程和部门投入产出角度描述经济运行过程的学术思想。总之,国民经济核算概念和理论方法虽产生较晚,但它的形成却溶于国民收入统计的发展过程之中。(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世界发展。英国经济学家R·斯通和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在国民经济核算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前者主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后者以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为基础创立和发展了美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和实际统计工作。联合国1947年公布的《国民收入的计量和社会核算表的编制》和1953年公布的《国民核算表及补充表体系》(称旧SNA),是以国民收入生产、分配和使用过程为基础来描述国民经济运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联合国1968年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TheSystemofNationalAccounts;缩写SNA),简称新SNA,并于1970年在世界各国推行实施,1990年代发展到170多个国家采用推行。1993年联合国第27届统计委员会会议又通过了关于SNA的修改方案,在总结各国SNA实践和应用基础上,迸一步改进和完善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目前国际上基本上全部实行SNA基础上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了全球一体化。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与之平行存在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或称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英文缩写MPS)。当时称为世界两大核算体系即SNA和MPS。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是以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计划经济过程和统一计划管理要求设计产生和发展的,也曾有十几个国家实行过。MPS与SNA相比较,主要区别是生产理论不同、指标体系不同、统计反映方式也不同。(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我国原来实行的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MPS)。1984年底在国务院领导下开始了建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各项工作。组织专门机构,从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研究、方案设计和试点试算等工作。经过数年的努力,于1992年提出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试行方案,并确定在1992一1995年期间分两步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工作正式步入国际一体化的SNA体系行列。1998年国家统计局在总结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于1998年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正式定期公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数据。2002年国家统计局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追求新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构成图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二、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概念(一)经济活动单位和部门:1.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机构单位: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包括住户和法人或社会实体。同类机构单位组合在一起,形成机构部门。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两类,即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二者的区别在于营利性机构单位是以营利为目;而非营利机构单位则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政府单位和为慈善目的的民间组织,以及消费者协会、工会、宗教、学术团体等民间组织,政府单位包括教育、医院、广播电视、文体、军队、公安和国家机关部门单位等)。从一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核算出发,机构单位可以区分为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常住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它们主要是:(1)非金融企业部门;(2)金融机构部门;(3)政府部门;(4)住户部门;(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6)国外。2.基层单位与产业部门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一般根据基层单位活动性质划分为产业部门。基层单位具有的基本特征为:(1)具有一定生产场所;(2)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包括劳动和资本生产要素的投入;(3)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生产活动,并能编制反映生产过程的生产账户。基层单位与机构单位的关系: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产业部门最综合的分类是三次产业分类。经济活动单位国民经济核算面对的是经济活动系统是由千千万万个经济活动单位所组成。根据经济活动的功能可以把这些经济活动单位可以分为两类,即国民经济活动的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它们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对象,也是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基本来源。对于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的全部基层单位,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特征,可以规类为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同样,根据机构单位可以规类为国民经济各个机构部门。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住户,一类是得到法律或社会承认的独立于其所有者的法人或社会实体,也叫法人单位。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可以做如下划分:(1)在市场经济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两类,即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二者的区别在于机构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一般讲,非营利机构单位并非绝对不能有利润或盈余,而是其收益不能由其成员占有,必须留在非营利机构单位中;(2)从一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核算出发,机构单位可以区分为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常住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非常住机构单位则是作为国外来处理的,因此,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是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1)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从事生产市场上的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法人企业组成。(2)金融机构部门,由从事金融媒介活动的所有常住法人单位和企业组成。(3)政府部门,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的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组成。(4)住户部门,由所有常住居民住户组成。(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它是法律实体,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主要从事为居民家庭生产非市场性服务,其活动经费主要是由各种捐赠的资金来源负担。(6)国外,指与该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全部非常住机构单位。国民经济基层单位的具体特征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它是以生产活动和生产某个产品的相对独立性为原则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