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处2009年6月30日迁钢信息行业参考国际铁矿石谈判现状及影响分析一、国际铁矿石谈判的背景分析1、铁矿石供需市场状况2、铁矿石贸易格局分析3、铁矿石谈判的动因分析二、国际铁矿石谈判的规则及历程1、国际铁矿石谈判的机制2、国际铁矿石谈判的历程3、国际铁矿石谈判基准价格及涨幅三、我国铁矿石谈判的现状及走势1、供需双方博弈现状分析2、铁矿石谈判的走势分析3、铁矿石谈判的影响分析四、国际铁矿石谈判格局对策分析-1-运营处2009年6月30日迁钢信息行业参考中国铁矿石进口规模快速上升,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和消费国。一段时期以来,围绕全球铁矿石资源供求变化及铁矿石大宗资源性商品贸易谈判,一直以来被舆论广为关注。本专题拟从国际铁矿石谈判的背景、规则及历程出发,进一步分析我国铁矿石谈判的现状及走势,并对我国钢铁业应对国际铁矿石谈判格局进行探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一、国际铁矿石谈判的背景分析1、铁矿石供需市场状况铁矿石是不可缺少的能源和钢铁工业原料,由于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步伐不一样,进而导致铁矿石消费在各国的不均衡。自2002年以后,受世界钢铁工业(主要是中国)的发展拉动,世界铁矿石产量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到2007年,世界铁矿石总产量已达17.6亿吨,较上年增长4.42%。世界铁矿资源丰富,据美国地质调查所2006年公布的数据,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400亿吨,储量基础为3100亿吨。尽管世界探明铁矿石储量足以保证100年内世界对铁矿石的需求,但是由于世界铁矿石资源富集状况相差很大,部分铁矿石资源消费大国的资源很紧张,如日本、韩国以及部分西欧国家;而部分资源消费相对比较小的国家却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如巴西与澳大利亚是世界铁矿石生产的两个“超级大国”。因此,世界铁矿石贸易繁荣,铁矿石海运贸易的兴盛成为必然。目前,中国国内铁矿石需求量的50%以上来自进口,日本铁矿石几乎全部依靠进口,德国、韩国、中国台湾、英国、意大利等则主要依靠进口,美国铁矿石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约为10%。表1:全球铁矿石总产量列表2、铁矿石贸易格局分析全球铁矿石市场上,主要的出口国为巴西、澳大利亚、南非、印-2-运营处2009年6月30日迁钢信息行业参考度,约占世界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85%。在全球铁矿石市场上,澳大利亚和巴西属于第一梯队,印度、加拿大与南非属于第二梯队。2005年,澳大利亚和巴西铁这两国铁矿石出口量合计达到4.64亿吨,约占当年全球铁矿石出口贸易量的65%。由于澳大利亚、巴西铁矿资源丰富、产能庞大,两国主宰着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也主导了国际铁矿石市场的定价权。目前,全球铁矿石生产日益向少数企业集中,全球铁矿石生产已形成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力拓矿业公司和必和必拓公司的“三足鼎立”之势,控制着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70%以上,居于垄断地位。在世界铁矿石市场上,主要进口方是中国、日本、欧洲和韩国,由于中国钢铁工业迅速发展,对铁矿石需求强劲,进口量占世界比重逐年提高,并从2003年起进口量已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2005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已达2.75亿吨,全球铁矿石贸易增量几乎100%流向中国。欧洲、日本等其他主要铁矿石进口国家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年进口量都比较稳定,随着世界铁矿石贸易量的增加,他们进口量占世界比重有下降的趋势,其中以日本与欧洲下降的最为明显,而铁矿石新增消费需求却集中在中国。中国2005年消耗的铁矿石约占全球的30%,成为全球铁矿石消费增长的主导力量。表2:全球主要铁矿石出口国及出口量3、铁矿石谈判的动因分析国际市场上的大宗商品贸易定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作为全球定价中心的国际期货市场的期货合约价格为基准价格来确定国-3-运营处2009年6月30日迁钢信息行业参考际贸易价格;另一种是由国际市场上的主要供需方进行商业谈判以确定价格。国际铁矿石贸易定价方式采用的是后一种。在国际市场上,铁矿石交易方式一般有两种:长期合同矿(协议矿)和现货交易(贸易矿)。因而,国际铁矿石贸易的定价方式有合同价格和市场价格两种。前者指铁矿石供应商和消费商谈判确定一个财政年度内的铁矿石价格,价格一经确定,双方则依照谈定的价格在一年内执行。后者则指铁矿石供应商根据市场当时的供需状况与消费商商定单笔交易的成交价格。澳大利亚、巴西等铁矿石是以年度合约价为主,进口到岸价格的变化主要来自于运费的升降,总体进口价格比较稳定,而印度铁矿石则是根据市场走势而定,价格波动较大。从国际铁矿石市场的现状来看,国际铁矿石三大供应商凭借其对精铁矿国际海运的高度控制,在定价中不断将价格提高。作为上游产业的原材料,进口铁矿石价格猛涨不仅对本国钢铁行业有长期不利的影响,而且对建筑、机械、轻工、汽车、集装箱和造船等用钢量较多或者钢材占产品成本比例较大的行业也有连锁影响。同时,价格是经济运行的核心问题,它决定了国际经贸利益的分配格局。从当前国际市场情况看,少数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主导了国际市场定价权。近年来铁矿石价格暴涨,严重影响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在变化不定的铁矿石市场中,为了减少铁矿石暴涨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国际铁矿石谈判成为利益攸关方维护自身利益的诉求点。二、国际铁矿石谈判的规则及历程1、国际铁矿石谈判的规则现行的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始于1981年。当时,日本每年进口铁矿石达1.2亿吨—1.3亿吨,居世界第一位;德国每年进口铁矿石近4000万吨,居欧洲第一位。于是,在每个财政年度(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开始之前的几个月里,亚洲以日本铁矿石用户为代表,欧洲以德国用户为代表,与世界铁矿石三大主要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矿业公司(CVRD)、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集团(BHP)、力拓集团(RioTinto),进行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4-运营处2009年6月30日迁钢信息行业参考进口铁矿石离岸价格的谈判。多年的铁矿石谈判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国际铁矿石定价惯例,它主要包括以下原则:1)“三对三”多边谈判:巴西淡水河谷和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两拓)代表供方,中国宝钢集团、日本新日铁、欧盟钢厂代表各地需方,三大供方与三大需方以“交叉捉对”的形式展开谈判,如新日铁与BHP、RIO、CVRD谈判的同时,CVRD也在与JFE、阿塞洛和宝钢谈判。2)同品种同涨幅:即只对各品种的矿石确定价格,不考虑该品种矿石中不同品质矿石的差异。2003年至2007年连续5年的谈判结果中,每个品种内只有一个涨幅,并且除淡水河谷的BF球团矿外,各公司其余品种矿石的价格涨幅都是相同的。定价方式为同涨幅,即同一品质的铁矿石各地涨幅一致,同一类型各品质铁矿石涨幅一致。虽然存在亚洲和欧洲两大钢铁市场,但欧洲价格和亚洲价格涨跌保持了同步。3)首发跟随:第一场谈判达成一致的首发价格将被其余各场谈判的谈判方们接受,成为全年的定价标准,并且买方不会在以后的谈判中确定以更高的价格向其它卖方采购,卖方也不会在以后的谈判中确定以更低的价格向其它买方出售。在寡头供应的格局下,拒绝接受基准价格的矿山企业和钢铁企业只能在现货市场出售或购买矿石。4)“长协价、离岸价、年度定价”原则:定价对象为长期协议铁矿石,国际铁矿石价格一旦确定,那么下一财年的国际铁矿石均以此价格买卖,不受现货价格波动的影响;计价基准为离岸价,不包含海运费等费用;价格谈判为一年一次,每年第四季度开始下一矿石年度的谈判。每个矿石年度的起止时间为当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现行全球铁矿石谈判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预热阶段,10一11月会在亚、欧分别召开一系列专业性会议,举行钢铁企业和矿山的专业性对话,交流企业状况和市场状况;第二阶段是被称为“聊天谈判”的预谈判,供需双方从11月下旬开始,按照多个定价要素来讨论是涨还是跌;第三阶段才是具体的定价阶-5-运营处2009年6月30日迁钢信息行业参考段,谈判一般会进行若干轮,以确定当年的交易价格。在当年4月1日之前达成价格协议,作为当年4月至次年3月的年度铁矿石交易价格。无论是欧洲市场还是亚洲市场首先达成价格协议,通常都以此作为世界铁矿石市场的年度基准价,被其它供方和需方接受。铁矿石长协合同条款规定,6月30日后供需双方仍未达成价格协议,双方将不再履约,实际按现货供应。2、国际铁矿石谈判的历程在2003年之前的十几年中,亚洲地区的国际铁矿石基本上由日本和世界上的几大铁矿石企业经谈判后决定。这一时期内,中国和韩国等一些亚洲国家的企业,只能被动的接受由日本企业和几大铁矿石巨头所商议制定的价格,由于这段时期内世界钢铁产量增长比较缓慢,所以国际铁矿石价格比较稳定,始终在25美元/吨上下浮动。200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买家。2004年,以上海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正式参加了当年的世界铁矿石价格谈判,但在价格主导权上尚无话语权,最终确定价格的还是日本新日本钢铁公司,该年度铁矿价格涨幅为18.6%;2005年,日方率先谈定涨价71.5%,宝钢尝试“中国价格”,最终失败;2006年,僵持到5月份,巴西淡水河谷与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达成涨价19%的“首发价”,宝钢继续要求谈判,认为这个价格没有考虑中国因素,但近一个月的努力未果,再次无奈接受19%的涨幅;2007年,宝钢终于获得“首发价”,与淡水河谷达成涨价9.5%,遗憾的是未能遏制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势头。表3:2006年度矿石价格谈判历程-6-运营处2009年6月30日迁钢信息行业参考2008年2月18日,日本钢厂新日铁(Nippon)宣布,该公司及其合作伙伴韩国浦项制铁(Posco)已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2008财年两种铁矿石基准价格达成协议,其中南部铁精粉涨65%,卡拉加斯粉涨71%。这改变了以往“同品种同涨幅”的惯例,把铁矿石定价机制撕开了一个小口。而力拓并未如往年那样不久就在谈判中跟随首发价格,而是表示将对出售给亚洲钢铁制造商的铁矿石征收超额运费,以到岸价(CIF)取代离岸价(FOB)。3、国际铁矿石谈判基准价格及涨幅从1981年至2007年总共进行的27次铁矿石基准价的谈判中,有12次是日本企业谈定的,14次是欧洲企业谈定的,1次则由宝钢代表的中国企业谈定。从1981年到2007年的27年间,其中涨价年份为15年,降价年份为11年,持平为1年。进入21世纪以后,2002年是国际铁矿石价格惟一一次下跌的年份。自2004年中国正式参加铁矿石价格谈判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已连续5年上涨。从2007年到2004年累计涨幅达到165%,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国际铁矿石市场的崛起是矿石涨价的原动力。以巴西Vale的卡拉加斯块矿为例,2000年该矿协议价格为16.19美元/干吨,到了2008年则上涨到了81.36美元/干吨,短短9年就上涨了4倍多,这对于大宗原料来说是巨大的涨幅。从铁矿石协议价格历史走势看,全球铁矿石价格处于大幅上涨态势,近年来更是呈现加速上涨态势。表4:1991--2008年国际铁矿石定价谈判情况统计亚洲市场欧洲市场年度定价时间定价企业粉矿涨幅%定价时间定价企业粉矿涨幅%19911991-1-30Hamersley7.931991-1-13CVRD-TKS7.9519921991-12-17hamersley-4.91991-12-17CVRD-TKS-4.919931993-1-13BHP-日本-111992-12-22SNIM-Usinor-13.4719941994-2-8Hamersley-9.51994-2-8Hamrsley-TKS-6.77Roberiver-14.5CVRD-TKS-9.519951994-12-20BHP5.81994-12-20SNIM-Usinor5.819961996-1-25BHP61997-1-29CVRD-TKS6-7-运营处2009年6月30日迁钢信息行业参考19971997-1-21BHP1.11997-1-29Hamrsley-Corus-1.9419981998-1-21BHP2.821998-1-22CVRD-TKS2.8219991999-2-16Hamersley-111999-2-19CV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