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为什么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放在一起?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是干旱和半干旱区发育的独特地貌,风力是其塑造地貌的重要营力。它们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以及成因上都有密切联系。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成的地貌,称为风沙地貌(风成地貌)。黄土是风把干旱沙漠、戈壁地区的细粒物质吹送到半干旱草原区堆积而成。黄土的堆积地貌是由风力作用主导形成的,而现代黄土侵蚀地貌,则由流水的侵蚀作用所控制。概述风成地貌的发育条件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盛行;降水少,变率大且集中,蒸发作用强,地表径流贫,流水作用弱;植被稀少,疏松沙质,地表裸露;风大且频繁,是塑造风成地貌的主要营力。风成地貌的主要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大陆性冰川外缘、湿润区少植被的沙质海岸、湖岸、河岸。全世界干旱区荒漠一是分布在南北纬15°~35°之间,由副热带高压引起的干旱荒漠;另一是在北纬35°~45°之间的温带、暖温带大陆内部的干旱荒漠。副热带荒漠副热带荒漠是由于气流下沉,使空气增温,相对湿度减少而非常干燥形成的。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荒漠都分布在副热带高压带,例如北半球的撒哈拉大沙漠、西南亚的阿拉伯沙漠、美洲南部的基拉沙漠;南半球有西南非洲的卡拉哈里沙漠和纳米布沙漠,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和拉丁美洲的阿塔卡玛沙漠等。温带、暖温带干旱区荒漠温带、暖温带干旱区荒漠是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气流不能伸入而终年极其干燥形成的。例如亚洲的大荒漠位于欧亚大陆内部,夏季季风盛行时,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带来的潮湿气流受地形阻挡,不易到达大陆内部,因而由南往北或由东南向西北的雨量越来越少;冬季欧亚大陆在强大的冷高压控制下,气候干燥寒冷,因而形成大陆性温带和暖温带荒漠。主要有土库曼的卡拉库姆沙漠、乌兹别克的克孜勒库姆沙漠、蒙古大戈壁、中国西北沙漠和美国西部荒漠等。第一节风沙流风沙流:含沙的气流一、风沙流的形成二、起沙风速与起沙风1、起沙风速: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起沙风:一切超过起动风速的风2、影响起沙风速的因素:三、风沙流运动形式:包括悬移、跃移和蠕移,以跃移为主四、输沙率及影响因素五、风沙流运动区域:绝大部分在离地表30cm的高度内,特别集中在0-10cm的气流层中第二节风蚀地貌一、风蚀作用(winderosion)风蚀作用分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吹蚀作用(deflation):磨蚀作用(abration):石窝是在陡峭的迎风岩壁上,经风蚀形成许多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又可细分为石格窗和风蚀壁龛。二、风蚀地貌形态(一)石窝石窝和风蚀壁龛2新疆西北的博尔塔拉州石窝和风蚀壁龛5甘肃1、风蚀蘑菇在水平节理或裂隙上的孤立突起的岩石,尤其是上硬下软的水平岩层,经长期的风蚀作用,形成顶部大、基部小的蘑菇状岩石。(二)风蚀蘑菇和风蚀柱主要由于风沙流对岩石磨蚀受到高度的限制。距离地面一定高度以上的气流沙量少,磨蚀小;而近地面部分沙量多,磨蚀作用强。特别是水平成层、软硬不同的岩石,当下部的岩性较上部易于风化,易于变得疏松时,蘑菇石更易形成,如图。2、风蚀柱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后形成的孤立的柱状岩石,如图。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三)风蚀谷和风蚀残丘1、风蚀谷干旱荒漠地区,因暴雨洪流的冲刷形成冲沟,在长期风蚀作用的改造下逐渐加深扩大成谷,沿主风向延伸。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2、风蚀残丘基岩组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和暂时水流的冲刷,以及长期的风蚀作用后,残留下的孤立小丘。风城:基岩岩性软硬相间且水平成层,垂直节理不均的干旱地区经长期流水侵蚀和强劲的风蚀作用形成平顶层状或尖塔状小丘,远看像古城堡的断壁残垣,故称。PhotographbyPeterL.Kresan风蚀城堡-魔鬼城新疆乌尔禾(四)风蚀雅丹(风蚀垄槽)泛指发育在古代河湖相的土状堆积物中,方向与主风向一致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的地貌组合,如图。罗布泊洼地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最为典型。(五)风蚀洼地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长期吹蚀形成大小不同的以椭圆形为主的,沿主风向伸展的洼地称风蚀洼地。单纯由风蚀作用造成的洼地多为小而浅的蝶形洼地,若有水,则形成湖泊。分布在罗布泊内的“雅丹”地貌有2000多平方千米最瑰丽的岩石雅丹:乌尔禾(新疆)乌尔禾鬼城,位于准格尔盆地西南边缘,西南距克拉马依约100千米位于若羌县关部,罗布泊的东北面,面积1000平方公里,是到楼兰去的必经之地。主要是在灰白砂泥岩夹石膏层的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土丘一般高10-20米,延伸很长且有弯曲,一般长200-500米,也有长达几公里的,远远看去好象一条条白色巨龙蜷伏在大漠之中,故有白龙堆之称。第三节风积地貌一、风积作用风沙流运动过程中,当风速变弱或遇到障碍物(如植物或地表微小的起伏),以及地面结构或下垫面性质改变(如由坚硬细石床面变为松散的沙粒地面)时,沙粒从气流中下落堆积的作用。二、风积地貌形态沙漠里最基本的风积地貌是沙丘,按其与塑造沙丘形态的风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分:垂直于风向的横向沙丘形态——新月形沙丘、沙丘链和复合型沙丘链等;平行于风向的纵向沙丘形态——新月形沙垄、沙垄和复合型沙垄等;多方向风作用下的沙丘形态——金字塔沙丘等。在风向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形成,形似新月,两翼顺主风向延伸,迎风坡凸而缓,坡度5-20°,背风坡凹而陡,坡度28°—34°,高度不大,很少超过15m。(一)横向沙丘新月形沙丘2塔克拉玛干沙漠▲新月形沙丘的形态△新月形沙丘(Barchan)是一种最简单的横向沙丘形态。△平面形态:呈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有顺着风向向前伸出的两个兽角(翼);△剖面形态:有两个不对称的斜坡,迎风坡凸而平缓,坡度为5°~20°;背风坡凹入而较陡,坡度为28°~34°,相当于沙子的最大休止角。△其高度都不大,一般为1~5m,很少超过15m;其宽度一般为长度的10倍。▲新月形沙丘的形成过程△盾形沙堆:当风速变弱或遇到障碍时,沙粒就从气流中沉积下来形成一种较小的盾形沙堆。△雏形新月形沙丘:盾形沙堆形成后,贴地层气流在沙堆的背风坡会发生分离,形成具有水平轴的涡旋,速度减弱,沙粒过丘顶后在背风坡沉积下来,并逐渐堆积增高,当坡度达到沙子的最大休止角(34°)时,形成小落沙坡,发育为雏形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沙丘的不断堆积增高,气流分离越来越厉害,小落沙坡不断扩大;同时,沿沙丘两侧绕过的气流,把沙子搬运到两侧的前方堆积,逐渐形成了两个顺着风向向前伸的兽角,这样就形成了典型的新月形沙丘。落沙坡风向落沙坡迎风坡背风坡在沙源充足的地区,密集的新月形沙丘相互连接,形成与风向垂直分布的新月形沙丘链。新月形沙丘和新月形沙丘链还会不断增高和扩大,形成复合新月形沙丘和复合型沙丘链。新月形沙丘链2复合型新月形沙丘链(二)纵向沙丘这是一种在单向风或几个近似风向作用下形成向主风向延伸的垄状堆积地貌,在亚热带信风沙漠中分布最普遍。有些规模巨大沙垄上发育复合纵向沙垄。PhotographbyE.TadNichols两种风向呈锐角斜交,新月形沙丘一翼延伸,另一翼退缩,演化为新月形沙垄。纵向沙丘的成因很多:其中有一种是新月形沙丘在两种风向呈锐角相交的作用下,由沙丘的一翼向前延伸而成。(三)多风向沙丘多风向且风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发育金字塔形、星形等形状的沙丘。多风向沙丘一般作零星的单个分布,但也有多个组成的不规则垄岗。PhotographbyPeterL.Kresan三、沙丘的移动(一)移动方向力的合成方向(大致与逆沙风的年合成方向一致)(二)移动方式1、前进式2、往复前进式3、往复式(三)移动速度主要取决于风速和沙丘高度,人类活动也会对沙丘移动速度产生一定影响第四节荒漠的类型荒漠是气候干旱、地面缺乏植被覆盖,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地带。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一是南北纬30°-45°的亚热带,如北非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等。二是温带的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和美国西部等。干旱荒漠按照地貌形态与地表物质不同可分: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世界荒漠的分布一、岩漠(石质荒漠)发育在干旱山地或丘陵区,地面被切割破碎,山岭陡峭,石骨嶙峋,基岩凸露。岩漠形成原因除了气候干燥,还因为构造运动较稳定,长期受风化、流水作用,碎屑物堆积下来。岩石表面常覆盖油黑发光的“荒漠岩漆”(凝结水溶解带出的黑色铁锰沉淀物在风沙摩擦后光亮夺目),标志干旱区地貌发育到成熟阶段。风蚀岩漠二、砾漠(砾石荒漠)砾漠中的砾石常被风所挟带的沙子磨蚀成带棱角的、表面光滑的风棱石(右图)。砾漠是地势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如戈壁),常由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在强劲风作用下,细粒物质被吹走,粗大砾石残留地表形成(左图)。PhotographbyE.TadNicholsPhotographbyPeterL.Kresan戈壁(砾质荒漠)祁连山前敦煌敦煌昆仑山昆仑山前三、沙漠沙漠是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分布最广的一种荒漠。沙漠的形成需要干旱气候和丰富的沙源,因此常分布在巨大的山间盆地和干燥平原上。四、泥漠(粘土荒漠)由粘土物组成的地面,分布在干旱区的低洼带,特别是封闭的盆地中心。PhotographbyC.VanceHaynes泥漠五、荒漠化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原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三层含义)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退化它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结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表现形式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一)荒漠化的现状全球2/3国家和地区,1/3的陆地面积受荒漠化的危害,约1/5的世界人口受到直接影响,每年约有(5000-7000)*104km2的耕地被荒漠化,其中2100*104km2完全丧失生产能力,经济损失高达423亿美元…中国荒漠化状况我国是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占总面积1/3,且每年以2300km2的速度在推进,近4亿人口受荒漠化威胁,直接经济损失约642亿元/年,平均每天损失1.76亿元。其中:水力侵蚀400亿元,风力侵蚀36亿元,盐渍化及有机质丢失造成的损失约186亿元。每年因沙尘暴造成的损失超过13亿元。荒漠化及其衍生危害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约2889亿元/年。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西麓、锡林郭勒草原北部、阴山、黄土高原北部、兰州南部、祁连山、柴达木盆地东部以及青藏高原西南部一线以北地区。1、土地的生产潜力衰退2、土地生产力下降3、草场质量下降4、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二)荒漠化的危害沙漠化危害铁路荒漠化推毁村庄沙漠化危害铁路荒漠化推毁村庄(三)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原因:基本条件----干旱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动力因素----大风吹扬2、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砍伐过度樵采紧紧相邻的沙漠和绿洲西北地区荒漠的生态系统是较脆弱和易于被破坏的。盲目开垦,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原因,致使土地荒芜,草场退化,引起沙漠化的扩展。据统计,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由此可见,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受害者。产生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柴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认为因素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植被遭到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草原牧区,干旱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农恳区周围及荒漠绿洲使土壤风蚀沙化及次生盐渍化在缺乏能源的地区,樵采天然植被是燃料的主要来源。在鄂尔多斯沙区,每年每户大约要挖67平方米沙蒿作为烧柴。在内蒙古东部库伦旗北部的额勒顺乡,1000多户居民每年需要的薪柴相当于破坏近100平方千米的灌木林。鄂陵湖边退化的草场一些不法农民到内蒙古自治区去搂发菜,严重破坏植被,成了沙尘暴的主要风沙源之一。(四)荒漠化的防治总体思路:人与自然的协调----防治的核心工作内容预防:具有潜在

1 / 9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