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管理智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道家管理智慧——道家管理智慧——目录前言上篇:《老子》论道下篇:“黄老”之学与用人之道——道家管理智慧——老子(创始人)老庄学派(内圣之道)黄老学派(外王之道)魏晋玄学(内圣外王合一)前言什么是“道家”•中国古代的学术流派。•以老子为创始人。•道家思想关键词:自然、无为、道。•有“老庄”、“黄老”与“玄学”三个流派。前言——道家管理智慧——•道家是中国古代理性主义的学术流派,其理论主要为兴邦治国的谋略和修身养性的人生哲学,流行于士人阶层中。•道教属于宗教信仰,以神仙学说安置生命的终极关怀,流行于各社会阶层,对民众的影响胜过道家。道家非道教前言——道家管理智慧——“自然、无为”,并非道家专有,而是中国古代几乎各个学派共享的理论资源。但是这些学派只是借用这些概念丰富自家的学说或在某个理论层面上运用,如儒家、法家等。道家与中国其它学派和教派的最后分野,在于道家将自然无为原则贯彻到各个领域,并作为终极价值,安置生命的终极关怀。道家与儒家、法家管理思想的异同儒家:以道德为本的管理学说法家:以权力为本的管理学说道家:以自然为本的管理学说前言——道家管理智慧——•道家的“因循”哲学,将儒法及诸子学说融为一体,构建了中华文化的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儒家“仁义”道德与道家“以屈求伸”为表里,成为中国人的基本处世方法。道家的历史影响前言——道家管理智慧——上篇:老子论道老子其人其书《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通行本分上篇《道经》与下篇《德经》,共81章,5000余字。上篇:老子论道•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厉乡曲仁里人。•师承大隐士商容(常枞)。•曾任东周王朝史官,传说孔子向其问学。•出函谷关,著《老子》。•逝世于秦地——道家管理智慧——一、自然之道什么是“道”“道”是万物的运行规律•“道”:无形,简称“无”。•万物:有形,简称“有”。•有形万物只有遵循无形的“道”才能完善。上篇:老子论道一、自然之道——道家管理智慧——为何将“规律”称为“道”规律是无形的,无法命名。称其为“道”,是取人类出行必遵循“道路”之意。夫“道”也者,取乎万物之所由也。王弼《老子指略》上篇:老子论道一、自然之道——道家管理智慧——“道”是万物之本•天地万物的生成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42章》•天地万物得以完善的动力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11章》上篇:老子论道一、自然之道——道家管理智慧——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第40章》道的运行规律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老子·第41章》与常识相反上篇:老子论道一、自然之道——道家管理智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道法自然法自然者,在方而法,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老子·第25章》王弼注上篇:老子论道一、自然之道——道家管理智慧——“自然”本性不可改变只能顺应万物的自然之性。试图改变,必然失败。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第29章》————————王弼注:“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物有常性而造为之,故必败也;物有往来,而执之故必失矣。上篇:老子论道一、自然之道——道家管理智慧——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老子·第12章》改变生理自然,导致病态。改变伦理自然,导致道德沦丧。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第18章》上篇:老子论道一、自然之道——道家管理智慧——珍视生命名利与生命哪个更重要?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第44章》二、修身之道上篇:老子论道二、修身之道——道家管理智慧——宠辱若惊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第13章》上篇:老子论道二、修身之道——道家管理智慧——摈弃错误的知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第81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第56章》无知无欲上篇:老子论道二、修身之道——道家管理智慧——回归赤子之心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老子·第20章》上篇:老子论道二、修身之道——道家管理智慧——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48章》内省悟道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老子·第47章》上篇:老子论道二、修身之道——道家管理智慧——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老子·第10章》玄览:直觉体悟上篇:老子论道二、修身之道——道家管理智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8章》三、胜人之道上善若水水顺应万物上篇:老子论道三、胜人之道——道家管理智慧——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功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老子·第78章》以柔克刚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第43章》上篇:老子论道三、胜人之道——道家管理智慧——王者气量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第66章》上篇:老子论道三、胜人之道——道家管理智慧——以弱胜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第76章》物壮则老,谓之不道。《老子·第55章》上篇:老子论道三、胜人之道——道家管理智慧——反骄破满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chuai)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第9章》上篇:老子论道三、胜人之道——道家管理智慧——以静制动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第28章》上篇:老子论道三、胜人之道——道家管理智慧——和光同尘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老子·第56章》上篇:老子论道三、胜人之道——道家管理智慧——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老子·第68章》善战者不怒不争之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东坡《留侯论》上篇:老子论道三、胜人之道——道家管理智慧——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第36章》欲擒故纵上篇:老子论道三、胜人之道——道家管理智慧——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老子·第24章》以曲求伸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第2章》上篇:老子论道三、胜人之道——道家管理智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32章》自知与自胜上篇:老子论道三、胜人之道——道家管理智慧——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第22章》天下莫能与之争上篇:老子论道三、胜人之道——道家管理智慧——四、治国之道实施“无为”管理圣人无心——没有先入之见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老子·第49章》上篇:老子论道四、治国之道——道家管理智慧——顺应人民自然本性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64章》上篇:老子论道四、治国之道——道家管理智慧——圣人“不仁”——顺应社会规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o)籥(yue)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第5章》上篇:老子论道四、治国之道——道家管理智慧——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老子·第60章》谨慎治大国上篇:老子论道四、治国之道——道家管理智慧——不搞“察察之政”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老子·第58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老子·第75章》反对“有为”管理上篇:老子论道四、治国之道——道家管理智慧——拒绝智谋与巧利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第19章》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老子·第57章》上篇:老子论道四、治国之道——道家管理智慧——使民无知无欲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第3章》上篇:老子论道四、治国之道——道家管理智慧——社会自治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第17章》管理的最高境界上篇:老子论道四、治国之道——道家管理智慧——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老子·第三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则民自富,我无欲则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无为而无不为上篇:老子论道四、治国之道——道家管理智慧——道家的诞生《老子》的历史地位哲学突破时代的开始对民族精神发展的深远影响上篇:老子论道下篇:黄老之学与用人之道一、黄老“因循”管理哲学一、黄老“因循”管理哲学下篇:黄老之学与用人之道战国秦汉之际百家合流中产生的新道家学派。“黄”是古代帝王黄帝,“老”是道家创始人老子。代表作:《吕氏春秋》、《淮南子》《人物志》。什么是黄老之学——道家管理智慧——黄老之学运用于政治实践形成于战国中后期汉初为官方统治思想三国之际复兴下篇:黄老之学与用人之道一、黄老“因循”管理哲学——道家管理智慧——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以道家的“因循”哲学是指导原则,融合法家、儒家、阴阳家、名家等诸子百家,以经邦治国为目的。“黄老”道家与诸子学说的融合下篇:黄老之学与用人之道一、黄老“因循”管理哲学古之王者,其所为少,其所因多。因者,君术也;为者,臣道也。为则扰矣,因则静矣。·············故曰君道无知无为,而贤于有知有为。《吕氏春秋·任数》以道家“因循”为治国原则将《老子》的“无为”改造为“因循”下篇:黄老之学与用人之道一、黄老“因循”管理哲学“因循”社会形势,灵活对策。禹之裸国,裸入衣出,因也。墨子见荆王,锦衣吹笙,因也。孔子道弥子瑕见釐夫人,因也。汤、武遭乱世,临苦民,扬其义,成其功,因也。故因则功,专则拙。因者无敌。《吕氏春秋·贵因》下篇:黄老之学与用人之道一、黄老“因循”管理哲学荆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遺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聞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

1 / 8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