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完整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教程1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2、一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共时←—————————————→历时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特殊文学史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民族的)。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与文学研究的客体和视角密切相关。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不同视角):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虚静”、“神思”、“滋味”、“物感”、“妙悟”、“童文学理论教程2心”、“性灵”、“神韵”、“出入”说。西方文论:亚理斯多德“净化”说、立普斯“移情”说、弗洛伊德“无意识升华”说、荣格“原型”说、“投射”说、克罗齐“直觉”说3、文学社会学孟子“知人论世”说丹纳三因素说: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4、文学符号学5、文学价值学6、文学信息学7、文学文化学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论1、康德2、黑格尔3、费尔巴哈二、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个基本观念1、文学活动论人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意识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艺术是人的精神性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是“人学”。2、文学反映论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3、艺术生产论只有产品进入资本运作过程中,作家的劳动才是艺术生产→商品生产。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特殊性的一面:文学的审美特征5、艺术交往论: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当代性):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密切结合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现实经验,充分借鉴传统文化的理论精华,面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复杂现实和21世纪的西方文论挑战,敢于采用一些新的方法。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一、人类活动的性质1、生命活动:动物性的一面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出具有动物性的“本我”(id)对理性的“自我”(ego)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2、生活活动:自觉意识的一面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从发生学层面看生活活动:生活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发展、延续的基础从认识论层面看生活活动:马克思主义:从主客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文学理论教程3人的生活活动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产生前提。1、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动物对事物感觉的角度是单一的:生命本能的人的感觉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是多样化的:功利的、伦理的、道德的、诗意的人的活动的多种意义:经济技术、革命实践、审美创造2、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人的活动的美学意义:文学创造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的能动的创造,达到了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3、生活活动特性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人在审美王国和诗意世界中体悟自身的价值三、文学活动的地位人类活动系统: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精神活动的分类:人脑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来分:1、理论性或认识性的精神活动: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2、宗教性或幻想性的精神活动3、伦理性或意志性的精神活动:道德意识,伦理观念4、审美性或情感性的精神活动:艺术,文学精神活动与经济基础关系来分:1、非意识形态的精神活动:主要为自然科学2、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观念性的上层建筑):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恩格斯称之为“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一、世界和作者1、世界:在这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万物与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主观世界包括人的思想感情,也包括宗教信仰意义上的超验世界。人是文学所反映的“世界”的中心。在文学活动中,世界和作者是分不开的。2、作者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1、中国传统“诗言志”说“感伤诗”是“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内外分别指客观的世界与主观的作者)2、西方传统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①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②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③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应该指出,文学表现与日常表现的区别:文学表现要经过深思熟虑文学理论教程4苏珊·朗格:“一个艺术家表现的是情感,但并不是像一个大发牢骚的政治家或是像一个正在大哭或大笑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艺术家将那些正常人看来混乱不整和隐蔽的现实变成了可见的形式,这就是将主观领域客观化的过程。”二、作品作品与现实的差异: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形式主义文论1.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性”“陌生化”效果强调作品的形式之于作者的意义2、英美新批评兰塞姆创造了一个术语:文学本体论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3、结构主义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注重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共时与历时/横组合关系与纵组合关系/语言与言语/代码与信息/能指与所指/秩序与序列等三、读者读者之于作品:读者在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的基础上,运用想象、联想而使作品内涵在头脑中具体化→涉及读者再创造问题。文学阅读的接受活动对于文本意义具有能动的再创造作用。★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20世纪60年代兴起;代表人物:姚斯《走向接受美学》:“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伊瑟尔:提出“隐含的读者”,开启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作家在从事创作的时候,都已设定了阅读对象,这些对象需要用作品中的空白结构去召唤。四、文学活动是一个交往结构(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文学活动四要素的交往性:马克思:“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中介;这表现为它们的相互依存;这是一个运动,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关系,表现为互不可缺。”哈贝马斯:“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其中,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和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它不但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作品,作为显示客观世界的“镜”和表示主观世界的“灯”,作为作者的创造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文学理论教程5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文学活动的发生★巫术仪式发生说认为巫术意义的生产过程对文学创作有某种启发意义。(巫术仪式→戏剧艺术的胚芽)英国人类学家詹.乔.弗雷泽:在《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巫术有两条原理“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宗教发生说宗教与文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点集中表现在欧洲中世纪。宗教对文学的影响除了欧洲文艺主要反映宗教题材外,其发展也受到基督教的制约。赫尔德:诗歌情感同宗教神秘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追求情感表达就是艺术的目的。实践活动追寻外在目的,审美活动以情感表达为内在目的,游戏介于二者之间。格罗塞把艺术也当成一种宗教。★游戏发生说★劳动说(文学发生根本原因的揭示)该派认为劳动是文学产生的原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且人就是在生产活动中生成的);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诗乐舞一体)。二、文学活动的发展1、文学活动发展的动力和原因的探讨★社会风气与时代变化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黑格尔的理念:文艺发展不过是作为世界本原的理念(idea)对文艺产生了不同作用而已。文艺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理念有由精神外化为物质形态再返回精神的自生长的要求,理念运动的不同阶段就有不同艺术类型来表现它。★弗莱:循环动因文学的发展的内在动因与自然界四季“循环”一样;春天对应为喜剧;夏天对应为传奇;秋天对应为悲剧;冬天对应于缺乏正面目标的讽刺文学;★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学》:从一百多个俄罗斯神话与民间故事分析出三十一种功能,各个不同的民间故事无非是这三十一个功能不同组合下呈现的不同样式。★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俄狄浦斯神话流传中形成了不同变种,不同“版本”,它们都体现出大体相似的“主题”,即“过分强调人的血缘关系与过低估价人的血缘关系”的矛盾。该神话的不同变种无非是由同一些纸屑组合成了不同图像。2、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等经济因素是文学发展的最终制衡力量,其他一些因素有时更直接的发生作用。例如上层建筑的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观念以及一些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政策、设施等。经济因素只是在最终的意义上作为文学发展的根源性的、最基本的因素;3、马克思指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平衡关系: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文学理论教程6第一节文学的含义一、文学的文化含义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在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8世纪之前,文学通常被作为一般文化形态即广义文学看待。1、魏晋前,文学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