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1(DZ/T0201-2002)1范围(略)2规范性引用文件(略)3勘查的目的任务(略)4勘查研究程度(略)4.1预查阶段(略)4.2普查阶段(略)4.3详查阶段4.3.1地质研究程度通过(1︰5000)~(1︰2000)地质填图和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详细查明钨、锡赋矿层位和汞、锑含矿岩系的地层年代、岩性、岩相、层厚和层序,特别注意汞、锑含矿(体)层位和矿化屏蔽层的研究,建立详查矿床的含矿地层柱状图(地层层序表)。详细查明主要控矿构造(断层、褶皱、裂隙、破碎带等)的分布、产状、规模和性质,以及各种构造对矿床、矿体的控制作用;研究成矿后的构造对矿体的影响程度。侧重研究与钨、锡矿化有关的岩浆岩的种类、岩性、形态、产状、规模、侵入时代、演化特点、与围岩接触关系,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等;研究其与成矿的关系或对矿体的破坏关系。详细查明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和分布范围,研究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编制矿化-蚀变分布图;对与变质作用有关的矿床需基本1国土资源部2002-12-17发布2003-03-01实施458查明变质作用类型、强度、相带分布及岩性特征等。用系统取样工程基本查明钨、锡、锑矿体和汞含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数量,基本控制主矿体以及规划首期开采矿体的产状、形态、空间分布;对汞矿还需阐明含矿体内矿体的赋存状态、展布规律和确定合理计算含矿系数的原则,并论述其可靠程度;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和矿体间相互关系;估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为是否勘探及选择勘探方法提供依据。4.3.2矿石质量研究基本查明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及含量,有用矿物粒度、嵌布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化学成分,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种类、含量及分布规律;初步划分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基本确定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为矿山项目建议书和预可行性研究提供矿石质量依据。钨矿石要特别查明黑钨类和白钨类比例及空间分布。锡矿石要特别查明锡石锡、硫化锡和胶态锡二者比例及空间分布。锑矿石要特别查明锑氧化率,并据此划分氧化矿石(ωB>50%)、混合矿石(ωB为20%~50%)和原生矿石(ωB<20%)4.3.3矿石加工技术条件研究一般进行矿石的可选(冶)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对生产矿山附近,有类比条件的易选(冶)矿石,可以进行类比评价,不作选(冶)试验;对难选(冶)矿石或新类型矿石,可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以便对主矿种及其共伴生组分做出综合评价。4.3.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3.4.1水文地质基本查明地表水体分布范围及水(流)量情况;收集、了解大气降水资料;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圈出汇水边界。基本查明矿区和矿床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459分布及埋藏条件;含水层的裂隙或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及其富水性;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与区域水文地质环境的关系;地下水的水量、水位(水压)、水质、水温及其动态变化;隔水层的隔水性能和稳定性。基本查明断裂构造和破碎带的富水性及导水程度,各含水层之间及其与地表水的联系,矿体围岩的富水性和水压,老窿分布及其积水情况等对矿床开采的影响。初步确定水文地质边界和矿坑主要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根据矿床充水的主要含水层的类型和水文地质条件,初步确定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根据矿区及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评价矿区的供水水源条件,提出解决矿山供水的方向。缺水或干早矿区要投入找水勘查工程。4.3.4.2工程地质初步测定矿石、围岩的有关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基本查明矿区内断层、破碎带、风化软弱带、节理、裂隙带、岩溶等的分布范围;研究矿体及顶底板围岩的稳固性和露采边坡的稳定性;调查老窿、生产矿井的分布情况,大致圈出采空区范围;初步确定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4.3.4.3环境地质基本查明围岩、矿石、地表水体、地下(热)水、废石中危害人体健康的放射性元素、有害组分种类和含量,收集矿区及附近地震、岩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资料,综合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它们对矿山开发的可能影响;预测矿山开发可能引起的滑坡、塌陷、泥石流、地震、突水、地表水体水量减少或枯竭、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岩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分析它们对周边环境、人文景观等的可能影响。矿床地质勘查阶段一般与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勘查阶段相匹配;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矿区位于人口密集460区、城镇、旅游区、重要文物保护区、水源地和森林区等附近,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勘查工作要超前开展。4.3.4.4划分的技术条件类型根据上述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综合划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型(3类9型)。4.3.4.5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基本查明共、伴生矿产种类、含量、规模、赋存状态、分布范围和共伴生关系,对其工业利用价值做出评价。钨矿床注意综合评价锡、铋、钼、铜、铅、锌、锑、锂、铌、钽、钴、铍、银、金、锗、镓、铟、镉及稀土元素等。锡矿床注意综合评价钨、铋、铅、锌、铜、钼、铌、钽、银、硫等。锑矿床注意综合评价金、银、砷、钨、汞、铋等。汞矿床注意综合评价金、硒、铊等。4.4勘探阶段4.4.1地质研究程度在详查阶段基础上,用加密取样工程及相应的工作,进一步查明矿床的地质特征,建立矿床地质模型;在三维空间上详细查明勘探区内钨、锡、锑矿体(层)和汞(含)矿体(层)的数量、分布范围;详细查明主矿体(层)的规模、形态、产状、空间分布、厚度、品位及变化情况,确定其连续性;估算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4.4.2矿石质量研究在详查阶段工作基础上,对主矿体(层)进行详细的矿石质量研究。详细查明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种类及含量,化学成分,有用、有益、有害组分及其含量,研究它们在矿体(层)内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对氧化作用强烈的矿床,要详细查明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各自的矿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含量,化学成分,有用、有益、有害组分及其含量,研究次生富集(贫化)规461律,详细划分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详细划分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及矿石品级,以满足矿山开采和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的需要。4.4.3矿石加工技术条件研究一般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有类比条件的矿山,易选矿石进行可选(冶)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对难选的或新类型矿石,进行半工业试验,必要时大型矿山做工业试验,为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和矿山建设设计选择最佳工艺流程提供依据。4.4.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4.4.1水文地质详细查明勘探区水文地质条件,准确划分其复杂程度;根据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矿山开拓方案,采用合理方法计算首采区、第一开采水平的矿坑涌水量及动态变化,预测下一开采水平的涌水量;预测开采中可能出现的水文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4.4.4.2工程地质详细测定主矿体(层)矿石和顶底板围岩的有关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包括硬度、块度、湿度、体积质量(体重)、含泥率、安息角、松散系数、抗压、抗剪强度等;详细查明矿区内断层、破碎带、风化软弱带、节理裂隙带、采空区、溶洞等的分布范围;详细研究矿体(层)及顶底板围岩的稳固性和露天采场边坡角的稳定性;确定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预测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4.4.4.3环境地质详细查明水体、矿石、围岩、废石中危害人体健康的放射性元素、有害物质组分及含量,充分收集矿区及附近有关自然灾害资料,研究它们对矿山开采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预测矿山开采对环境、人文景观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4624.4.4.4划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型综合上述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准确划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型(3类9型)。4.4.4.5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在勘探主矿种和主矿体(层)的同时,对矿体(层)中及勘探区内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矿产、伴生有益组分进行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必要时采用加密工程详细查明它们的品位、规模、分布范围、赋存状况、分布规律及与主矿种关系,计算矿产资源/储量,并研究综合回收利用的途径。如需独立系统开采,则视市场需求布置专门的勘探工程。5勘查控制程度5.1勘查类型确定5.1.1勘查类型的划分在地质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从矿床实际出发,抓住主要因素,参照类似矿床的勘查经验划分勘查类型。确定勘查类型要分清主、次矿体及其变化情况,如果主、次矿体在同一地段平行重叠分布,且间隔较小时,应以主矿体为准;若矿体间距较大,或主、次矿体分布于不同地段,勘查或开采都可以构成单独的系统,则主、次矿体应分别确定其矿床勘查类型。随着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原先划定的勘查类型应进行及时的检查与修正。5.1.2确定矿床勘查类型的主要参数矿体规模、形态复杂程度、厚度稳定性、矿石有用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构造破坏程度等五个方面。5.1.2.1矿体(汞:含矿体)规模矿体(汞:含矿体)规模分级详见表E.1。5.1.2.2矿体(汞矿:含矿体)形态复杂程度a)简单,即外形规则,呈层状、似层状、薄板状矿体,产463状变化1小或变化规律明显,内部无或很少有夹石和无矿天窗,基本无分枝复合或分枝复合有规律;b)较简单,即外形较规则,呈似层状、板脉状、扁豆状、透镜状、不规则的带状,产状变化较小,内部有夹石和分枝复合;c)复杂,即外形不规则,多呈透镜状、扁豆状、管状、楔状等,夹石及分枝复合现象出现频繁,产状变化大,且规律性不明显。5.1.2.3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钨、锡、锑矿按品位变化系数划分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详见表E.2;汞矿按含矿系数划分矿化连续性,详见表E.3。5.1.2.4厚度稳定性或矿体内部结构复杂程度钨、锡、锑矿按厚度变化系数划分矿体厚度稳定程度,详见表E.4;汞矿体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则按含矿体与其中的矿体产状是否一致及矿化富集规律明显与否来划分,详见表E.5。5.1.2.5构造破坏程度a)小,即矿体基本无断层破坏或岩脉穿切,矿体的圈定和连接基本没有受影响或影响很小;b)中等,即矿体有断层破坏或岩脉穿切,矿体的圈定和连接受构造明显影响;c)大,即有较多断层或岩脉穿切,矿体的主体欠完整,错动距离大,严重影响矿体形态。5.1.3勘查类型划分原则按照主矿体(汞矿:含矿体)规模、形态、厚度稳定程度(汞:含矿体内部结构)、有用组分稳定程度(汞:矿化连续性)、构造影响程度等因素,将勘查类型划为三类,详见表1。各1产状变化:变化小或较小,即受控于单一的波状褶皱(或断裂),含矿体产状与控矿构造一致;变化较大,即受控于产状复杂的褶皱(或断裂),含矿体产状与控矿构造基本一致;变化大,即控矿构造复杂,含矿体产状多变。464勘查类型实例详见附录F。5.2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5.2.1勘查工程间距确定的依据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合理性主要是用控制矿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来检验的,当一个矿床由多个稳定程度不等的矿体或矿段组成时,应根据各自特征分别确定工程间距。5.2.2影响勘查工程间距的主要因素影响勘查工程间距的主要因素是矿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变化规律及矿体地质变量。对于钨、锡、锑矿体而言,一般以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有用组分的稳定程度、厚度稳定程度、构造破坏程度等作为主要地质变量;对于汞矿而言,则主要以含矿体规模、形态、矿化连续性、矿体内部结构及构造破坏程度作为主要地质变量。表1矿床勘查类型划分表勘查类型钨、锡、锑汞第Ⅰ类型(简单型)矿体规模达大型(钨为中等至大型),形态简单一较简单,厚度稳定一较稳定,主要组分分布均匀较均匀,构造破坏程度小一中等含矿体规模达大型,形态简单一较复杂,矿化连续—基本连续,内部结构简单—较复杂,构造破坏程度小—中等第Ⅱ类型(中等型)矿体规模属中型,少数为大型,形态较简单—复杂,厚度较稳定—不稳定,主要组分分布较均匀—不均匀,构造破坏程度小—中等含矿体规模中等,形态复杂,矿化不连续,内部结构复杂,构造破坏程度小—中等第Ⅲ类型(复杂型)矿体规模为小型,少数为中型,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组分分布不均匀,构造破坏程度中等—大含矿体规模小,形态复杂,矿化不连续,内部结构复杂,构造破坏程度中等—大5.2.3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方法465勘查工程间距确定的方法主要有三种:a)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