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论一、小儿年龄分期(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共40周。胎儿的周龄即为胎龄,或称为妊娠龄。(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之前,按年龄划分,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3)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此期是生长发育极其迅速的阶段,因此对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4)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6)学龄期:自入小学始(6~7岁)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7)青春期: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岁~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二、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3.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营养、疾病、母亲情况、家庭和社会环境。四、体格生长1.一般常用的形态指标: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等。2.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其中骨骼、肌肉、内脏、体脂、体液为主要成分。(1)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次、胎龄、性别以及宫内营养状况有关。(2)参考值:(男3.3kg,女3.2kg)(3)生后1w内因奶量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暂时性体重下降或称生理性体重下降约在生后3~4日达最低点,下降范围为3%~9%,以后逐渐回升,至出生后第7~10日应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4)正常足月婴儿生后:第1m体重↑可达1~1.7kg;第3~4m体重≈出生时的2倍;第1y前3m体重的增加值≈后9个月内体重的增加值,即12月龄时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10kg)。年龄体重(kg)年龄身高(cm)12个月1~12岁10年龄(岁)×2+812个月2~12岁75年龄(岁)×7+753.身材增长:(1)身高(长):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立位的测量值比仰卧位少1~2cm。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时平均为50cm,生后第1年身长增长最快,约为25cm;前3个月身长增长约11~12cm≈后9个月的增长值,1岁时身长约75cm。2岁时身长约87cm。(2)坐高(顶臀长):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为顶臀长。坐高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3)指距:是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距离,代表上肢长骨生长。4.头围:出生时——平均32~34cm;第1年前3个月头围的增长(6cm)≈后9个月头围的增长值(6cm)——1岁时头围约为46cm;生后第2年头围增长约为2cm——2岁时头围约48cm;2~15岁头围仅增加6~7cm。头围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头围<X−2SD常提示有脑发育不良的可能,<X−3SD以上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往往提示脑积水。5.上臂围: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6.胸围:代表肺与胸廓的生长。出生时胸围32cm,<头围1~2cm。1岁左右胸围≈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头围(约为头围+年龄-1cm)。7.身体比例与匀称性:▲头与身长比例:头长占身长(高)的比例——在婴幼儿为1/4,12岁时为1/2,到成人后为1/8。8.骨骼:(1)头颅骨:后囟——出生时很小或已闭合,至迟约6~8周龄闭合。前囟——出生时约1~2cm,6月龄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最迟于1.5岁闭合。前囟大小以两个对边中点连线的长短表示。(2)脊柱:出生时脊柱无弯曲。3个月左右抬头的出现→颈椎前凸;6个月后能坐→胸椎后凸;1岁左右开始行走→腰椎前凸。(3)骨化中心:反映长骨的生长成熟程度。▲腕部于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其出生后的出现次序为: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下桡骨骺(约1岁)、三角骨(2~2.5岁)、月骨(3岁左右)、大、小多角骨(3.5~5岁)、舟骨(5~6岁)、下尺骨骺(6~7岁)、豆状骨(9~10岁)。10岁时出全,共10个。▲(PPT)骨龄落后——生长激素缺乏症、呆小病、肾小管酸中毒等;骨龄超前——中枢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9.牙齿:人一生有乳牙(共20个)和恒牙(28~32个)两副牙齿。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乳牙萌出顺序一般为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约于2.5岁时乳牙出齐。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6~12岁乳牙逐个被同位恒牙替换,此期为混合牙列期.....;12岁萌出第二恒磨牙.....;约在18岁以后萌出第三恒磨牙(智齿)。10.神经系统:生后脑重的增加主要由于神经细胞体积增大和树突的增多、加长,以及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约在4岁左右完成。在胎儿期,脊髓下端在第2腰椎下缘,4岁时上移至第1腰椎,11.听感知发育:出生时鼓室无空气,听力差;生后3~7日听觉已相当良好;4岁时听觉发育已经完善。12.语言发育:新生儿已会哭叫,3~4个月咿呀发音;6月龄时能听懂自己的名字;12月龄时能说简单的单词,如“再见”、“没了”。13.运动的发育:▲平衡与大运动:(1)抬头:新生儿俯卧时能抬头1~2秒;3个月时抬头较稳;4个月时抬头很稳。(2)坐:6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个月时能坐稳。(3)翻身:7个月是能有意识地从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然后从俯卧位翻至仰卧位。(4)爬:应从3~4个月时开始训练,8~9月可用双上肢向前爬。(5)站、走、跳:11个月时可独自站立片刻;15个月可独自走稳;24个月时可双足并跳;30个月时会独足跳。▲细动作:(1)3~4个月握持反射消失之后手指可以活动;(2)6~7个月时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性动作;(3)9~10个月时可用拇、食指拾物,喜撕纸;(4)12~15个月时学会用匙,乱涂画;(5)8个月时能叠2~3块方积木;(6)2岁时可叠6~7块方积木,会翻书。五、体格生长评价1.资料分析及表示方法:均值离差法、百分位数法、标准差的离差法、中位数法2.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包括发育水平、生长速度以及匀称程度。$5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一、儿童营养基础1.营养:是指人体获得和利用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2.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3.营养素分为:能量;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量营养素【矿物质(常量和微量元素);维生素】;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纤维、水)。4.能量单位:千卡(kcal),或千焦耳(kJ),lkcal=4.184kJ,或1kJ=0.239kcal。5.儿童总能量消耗量:包括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热力作用、生长、活动和排泄5个方面.(1)基础代谢率(BMR):婴儿的BMR约为55kcal(230.12kJ)/(kg.d),7岁时BMR为44kcal(184.10kJ)/(kg.d),12岁时每日约需30kcal(125.52kJ)/(kg.d),成人时为25kcal(104.6kJ)~30kcal(125.52KJ)/(kg.d)。(2)食物热力作用(TEF):指由于进餐后几小时内发生的超过BMR的能量消耗,主要用于体内营养素的代谢。(3)活动消耗:儿童活动所需能量与身体大小、活动强度、活动持续时间、活动类型有关。(4)排泄消耗:正常情况下未经消化吸收的食物的损失约占总能量的10%,腹泻时增加。(5)生长所需:生长所需能量与儿童生长的速度成正比,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一般认为基础代谢占能量的50%,排泄消耗占能量的10%,生长和运动所需能量占32%~35%,食物的TEF占7%~8%。▲婴儿能量RNI为95kcal(397.48kJ)/(kg.d),1岁后以每岁计算。6.宏量营养素:(1)糖类:供能主要来源。2岁以上儿童膳食中,糖类所产能量应占总的55~65%。糖类产能80%或40%都不利于健康。糖类主要来源粮谷和薯类食物。(2)脂类:为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脂,是机体的第二供能营养素。▲必需脂肪酸——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对细胞膜功能、基因表达、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生长发育都有重要作用。▲亚油酸...(最重要的必需脂肪酸)在体内转变成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必需。▲α.-.亚麻酸...(n-3)——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脑、视网膜、皮肤和肾功能的健全十分重要。▲必需脂肪酸来源:主要来源植物,亚油酸——植物油、坚果类(核桃、花生);亚麻酸——绿叶蔬菜、鱼类脂肪及坚果类。母乳含有丰富的必需脂肪酸。(3)蛋白质: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组氨酸是婴儿所需的必需氨基酸(9种);早产儿(13种)还需胱氨酸、酪氨酸、精氨酸、牛磺酸。▲婴幼儿生长旺盛——优质蛋白质应占50%以上。7.微量营养素(1)矿物质:1)常量元素:常量元素中钙的问题最多,2岁以下每日钙在骨骼增加约200mg。乳类是钙的最好来源,大豆是钙的较好来源。钙的AI:母乳喂养婴儿为300mg,牛乳喂养婴儿为500mg,幼儿为600mg,4岁及以上为800mg,钙的补充控制在UL(2g/d)以下。2)微量元素:铁、碘、锌缺乏症是最主要的微量营养素缺乏病。必需微量元素是酶、维生素必需的活性因子;构成或参与激素的作用;参与核酸代谢。(2)维生素:一般不能在体内合成(VitD、部分B属及K例外)或合成量太少,必须由食物供给。对儿童来说VitA、D、C、B1是容易缺乏的维生素。8.其他膳食成分(1)膳食纤维:功能:吸收大肠水分,软化大便,增加大便体积,促进肠蠕动等功能。婴幼儿可从谷类、新鲜蔬菜、水果中获得一定量的膳食纤维。(2)水:儿童水的需要量与能量摄入、食物种类、肾功能成熟度、年龄等因素有关。婴儿对水的需要量为150ml/(kg.d),以后每3岁减少约25ml/(kg.d)。二、婴儿喂养方法(一)阶段1.喂奶阶段:全部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人工喂养2.过渡阶段:辅助食品添加3.改制成人:儿童4.饮食阶段:少年膳食(二)母乳喂养1.人乳的特点:人乳是满足婴儿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天然最好食物.(1)营养丰富:①所含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宜。②所含酪蛋白为β-酪蛋白,凝块小;白蛋白为乳清蛋白(促乳糖蛋白形成);两者比例为1:4,易被消化吸收。③人乳中宏量营养素产能比例适宜。④人乳喂养的婴儿很少产生过敏。⑤人乳中乙型乳糖(β-双糖)含量丰富:利于脑发育;利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生长,并产生B族Vit;利于促进肠蠕动;乳糖在小肠远端与钙形成螯合物,降低钠在钙吸收时的抑制作用,避免钙在肠腔内沉淀,同时乳酸使肠腔内pH↓,有利小肠钙吸收。⑥人乳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初乳中更高,有利于脑发育;人乳的脂肪酶使脂肪颗粒易于消化吸收。⑦人乳中电解质浓度低、蛋白质分子小,适宜婴儿不成熟的肾发育水平。⑧人乳矿物质易吸收,钙磷比例适当(2:1),钙吸收好;低分子量锌结合因子-配体,易吸收,锌利用率高;人乳铁吸收率(49%)>牛奶(4%)。⑨人乳中VitD(应让婴儿生后尽早户外活动)和K含量较低(鼓励乳母多吃蔬菜、水果和适当补充VitK)(2)生物作用1)缓冲力小:人乳pH为3.6(牛奶pH5.3),对酸碱的缓冲力小,不影响胃液酸度(胃酸pH0.9~1.6),利于酶发挥作用。2)含不可替代的免疫成分(营养性被动免疫):①初乳含丰富的......SIgA....(早产儿母乳的SIgA足月儿):抑制病原体繁殖,保护消化道黏膜,抗多种病毒、细菌。②人乳中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细胞.............(初乳更多);人乳中催乳素...可促进新生儿免疫功能的成熟..........。③人乳含较多乳铁蛋白.........(初乳更多,可达1741mg/L),是人乳中重要的非特异性防御因子........。(大肠杆菌、大多数需氧菌和白色念珠菌等)④人乳中溶菌酶......能水解G.+细菌...胞壁中的乙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