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一、把握高考脉搏,预测命题方向高考考点山东卷考题全国卷Ⅰ考题新时期的政治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一国两制、外交政策调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决策2014年20题改革开放背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011年13题所有制形式改革2013年35题(中苏对比);2011年34题国企改革2012年“下海潮”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社会生活与教科文成就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2010年14题四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教科文成就二、纵横贯通,打通时代脉络世界(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1978年以后)总体特征:总体特征: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教育、文化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剧烈变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现代化建设进入改革开放新阶段,成就突出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世界政治格局:世界形势:苏联: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两大趋势: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主义经济理论变化凯恩斯主义失去主流地位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断完善民主法治建设措施一国两制外交政策、活动加强交流与合作维护和平与发展农村、城市改革对外开放格局、WTO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成就:教育、文化: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解放社会生活:阶段时间内容影响启示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49—19521953—19561958—80年代初1978年至今一大二公,一平二调。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确立农村的集体所有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在农村坚持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级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三、重难点突破1、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2、世界现代化经济发展道路的多元化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改革以失败而告终,根本原因何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先后突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表现是什么?(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苏联: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根本原因: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表现: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②1992年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1997年十五大“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知识总结:苏联(苏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经济政策或经济体制是如何调整与创新的?由此得出什么启示?苏(俄)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主义政策国家干预经济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启示: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借鉴;要根据本国国情,选择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道路,不能照搬别国;经济发展模式不能一成不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与创新,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3、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亚投行总部北京定位基础设施成立时间2015年底成员国数量未确定主导国中国创建背景一带一路截至4月2日统计,提出申请以意向创始成员国身份加入亚投行的国家(地区)总数已达52个,其中33个国家已成为正式的意向创始成员国,亚投行筹建迈出实质性步伐。1、中国提出和倡议的一带一路与亚投行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什么发展趋势?2、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扩大说明了什么?3、两个新生事物的出现体现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重点是什么?【课堂小结】中国新时期经济建设的阶段特征与成就•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中国梦要靠走中国道路来实现;•中国梦是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参与全球治理;•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我们拭目以待,我们翘首以盼,但我们更要付以实际行动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巩固练习1、《人民日报》1978年7月1日最新刊登了毛泽东在1962年发表的一篇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还是懂得不多……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当时刊登这份讲话的真实用意是()A.展现了毛泽东敢于自我批评的高尚品质B.打破个人崇拜,促进思想解放C.展示毛泽东的不足之处,为否定毛泽东做思想准备D.重新调整经济政策,实行改革开放2、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人民日报》为这封来信所加的“编者按”明确指出,当时已经出现“‘三级所有’,‘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这反映出()A.十一届三中全会制订的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3、学术界普遍认为:“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一思想。”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B.引进外资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C.引进固定的粮食税减轻农民负担D.废除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4、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5、电影《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法庭,村长终被拘留。这部影片反映了()A.“文革”后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B.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C.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D.我国已形成了完备的法制制度6、据入世谈判的中国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1-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差不多16年。最初6年就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当时我们反复讲,我们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最后人家说你不要讲了,你就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搞不搞市场经济?当时谁敢讲这个话呀!这说明()A.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B.西方国家借经济问题施压中国C.世贸组织规划对中国的发展不利D.中国入世需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7、2010年8月,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认为:“(解决两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应该是()A.在维持两岸现状的前提下,谋求两岸和平发展B.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C.拒绝两岸统一,坚持“台独”立场D.反对台湾独立,促进国家统一8、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如唐之“丰满华丽”,宋之“理性美”,民国的“中西合璧”,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多姿多彩”。这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百家争鸣”、商业繁华、政治民主、经济全球化B.富强开放、理学盛行、民主共和、经济全球化C.“百家争鸣”、理学盛行、新思想萌发、百花齐放D.富强开放、民族融合、中体两用、百花齐放9、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为我国农民致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一条新路,它是指()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府C.发展乡镇企业D.进城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