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战后实力急剧膨胀战前经济积累发战争财—民主国家兵工厂远离战场军事:装备先进拥有核武器政治:反法西斯战争的领导者,联合国倡导者苏联经济:战后继续五年计划,迅速恢复经济政治:联合国的创始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社会主义老大哥军事:苏德战场的卓越贡献1949原子弹冷战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经济马歇尔计划(美-西欧)1948经济互助委员会(苏-东欧)1949军事北大西洋公约1949华沙条约1955朝鲜战争?有人认为,眼下在欧洲有两种东扩,一种是制度性的,一种是战略性的,这是指下列哪两种的东扩A、北约与华约B、华约与欧盟C、欧盟与北约D、恐怖与流感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全球战略攻势,一方面积极推动北约东扩,另一方面加强与日本的战略合作,其目的是(1)压缩俄罗斯的势力空间(2)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施压(3)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4)加速世界格局多极化A、(1)(2)(3)B、(2)(4)C、(1)(2)D、(1)(2)(3)(4)欧共体成立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战争的灾难与思考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背景摆脱美国抗衡苏联前提:法德和解1870普法战争1914-1918一战1939-1945二战过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50年代欧洲共同体1967年欧洲联盟1993年欧元2002年影响1、对西欧:经济实力增强2、对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削弱3、对世界:多元化趋势加强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20世纪70年代,两极格局进一步受到冲击,主要是A、欧共体成立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不结盟运动的诞生D、苏联解体以下关于1948年马歇尔计划与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的实施促进了整个欧洲的繁荣B.后者的出现是为了称霸世界C.后者的出现说明前者的实施意图开始遭遇挑战D.后者是前者的实施的目的日本崛起1956-1972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原因政治:战后美国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封建残余经济:外:美国扶植(军事订单)内:制定经济计划实行科教兴国国民艰苦创业影响对日本:经济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日本继而谋求政治大国对美国:霸权地位动摇对世界:多元化趋势加强不结盟运动背景二战后亚非拉诞生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反对美苏争霸,谋求独立主权与发展标志:1961年,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意义:标志第三世界兴起冲击超级大国霸权促进世界多元化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的代表咒骂联合国内存在着“多数暴政”,并于1983年表示愿意看到联合国总部从美国搬走,上述材料说明①美国决定退出联合国②联合国内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③强权政治在联合国内受到挑战④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两级格局在二战后初期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对抗,50、60年代开始逐渐被美苏争霸所代替20世纪50、60年代:美攻古巴导弹危机(肯尼迪——赫鲁晓夫)20世纪70年代:苏攻美苏缓和(尼克松——勃列日涅夫)苏入侵阿富汗尼克松主义背景美实力削弱军事:越南战争经济:资本主义三足鼎立苏实力增强措施结束越南战争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对苏推行缓和外交20世纪80年代:美攻戈尔巴乔夫——里根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当今世界时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C、20世界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才开始呈现出多极化趋势D、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有专家认为2008年的国际格局是“群龙无首”,这一评价反映的实质是A.美国霸主地位动摇B.“一超多强”局面终结C.多极化格局形成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从国际关系及外交环境的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后最艰难和危险的是什么时期:A.建国初期B.50年代中后期C.60年代末70年代初D.80年代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