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题趋势在高考中往往将一些地理热点问题通过地理图像展示出来进行考查,在各种题型中都有体现。主要涉及的热点问题有:土地利用类型、工程建设、交通线的选择以及其他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等。二、备考建议1.从景观图中找出标志性景观(如典型的植被、地形特征、标志性建筑等),进行空间定位。发掘区域图和景观图之间的联系,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根据题意明确读图分析的目的和对象,掌握其基本特征,如掌握地理事物及要素的分布特点、发展演变过程、空间结构等。2.分析地理示意图时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全面获取图上信息,挖掘图中地理事物、地理环境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3.在复习每一个区域相关知识后,可拿一张相关的空白地图,将教材中的文字尽量转换在地图上,将各种地理事物进行叠加,形成知识小结。探究一景观图的判读1.判读的一般步骤(1)根据景观图的图名,确定景观图所表示的主题属于何种地理要素或简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景观图的清晰程度直接影响判读效果。(2)从景观图中找出标志性景观(如典型的植被、地形特征、标志性建筑等),进行空间定位。(3)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即图中信息的地理意义,对景观图所在区域形成整体的认识,把握区域地理特征。(4)根据景观图中信息,提取与设问相关的部分,并联系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和回答。2.根据类别进行解读(1)对于自然景观图,首先要进行空间定位,然后分析景观指示的自然环境特征,接着分析自然景观形成的原因,归纳规律,并探讨人类的利用与改造、协调发展问题。(2)对于人文景观图,首先是进行空间定位,然后分析图中事物所处的自然环境特征,最后分析其功能及随时代的变化。【典题导法】例1下图中甲为世界某地房屋景观图,乙为世界某地生产活动景观图(图中植物为橡胶树)。读图回答(1)~(2)题。甲乙(1)甲图所反映的自然条件可能是()①风力强劲②气候炎热③气候寒冷④太阳辐射强烈⑤台风肆虐A.①②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④(2)乙图反映的生产活动最不可能出现在()A.大洋洲B.亚洲C.欧洲D.非洲AC【解析】(1)甲图中的建筑具有墙厚、窗小、顶平的特点,多分布于西亚、北非的沙漠地区;墙厚可防热,窗小可减少风沙影响。(2)天然橡胶种植区多分布于热带地区,而欧洲无热带。探究二示意图的判读1.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解读该类示意图的方法是:2.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地理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3.地理事物分布模式示意图的判读该类图利用某种模式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空间分布规律)、地理事物发展变化(演变规律)、地理事物之间本质的联系(空间联系规律)等。运用模式示意图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某一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的分布规律。常见的地理事物分布模式示意图有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模式图等。地理事物分布模式图的判读技巧:(1)概括地理因素分布的一般规律、成因及特点,掌握分布模式图的由来。(2)把规律落实到具体的地理位置中。4.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判读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地理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用关联图考查的地理知识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如四季的产生、大气的热力作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移动、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与结果、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水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转换、人类活动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等。(2)某一国家或区域突出的地理特征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如青藏地区高寒气候的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西北内陆地区干旱气候的成因及对农牧业的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影响等。(3)某一企业、公司的原材料来源、生产流程、市场销售网络图等,如某钢铁、汽车、化工、服装公司甚至跨国公司的生产、销售网络结构图,要求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生产与布局,这种关联图突出了个别性。(4)某一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治理措施,如黄河中下游泥沙的治理,这种关联图突出了区域性。(5)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演变过程、发展趋势及治理措施,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6)用关联图来表现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粮食问题、贫困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分析其实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关联图的各构成部分都有对应的因果关系,分析图的关键在于地理原理、过程或规律的文字表述与关联图的互译,透析各部分的成图原理及因果推理,让整图“动”起来。在判读关联示意图时,首先应弄清楚该图的中心思想,认真读懂图意,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其次根据图中信息进行联想,回忆相关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判断。有的关联示意图会留几个空框要求填空或选择填空,在推理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当已知条件逐渐增多时,再推理其他空白处的内容就相对容易了。判读关联图时一定要在完成了各框内容之后,利用所掌握的概念、原理、分布规律等将所填内容验证一遍,确保其正确性。5.地理剖面示意图的判读地理剖面示意图是地理示意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现象、规律和本质。剖面图主要有地形剖面图、地质剖面图、地租剖面图、土壤剖面图、天气剖面图等,其中以地形剖面图最为常见。地形剖面图判读的基本方法:【典题导法】例2(2016江苏)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③⑥(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AC【解析】(1)遥感技术主要是从较远的地方用电磁波获得信息,图中居民点、水系和地形在地表可以获取影像,而土壤、岩层和地下水主要在底下,遥感技术难以获取,故选A。(2)农业生产强调因地制宜,应该考虑地形、水源、土壤等,故选C。探究三区域图的判读1.摸背景(区域定位)依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信息、海陆分布信息、相邻区域信息、大陆或国家(地区)轮廓信息、图例注记等,获取定位信息,以确定其所属半球、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邻区位置。近年的高考题中,有些直接给出某区域突出的地理事物,如著名城市、河流、山脉等,可以直接确定其区域;有些虽给出区域地图,但考查的不再是“这是什么地方”之类的问题,而是规律性的问题。所以定位时可以不知道“是哪儿”,但要追寻“这里符合什么规律”“有什么区域特征”等问题时就需要明确“在哪儿”,在什么背景环境之下,大背景大到全球、小背景小到山地的迎风坡、背风坡,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甚至河流的左岸、右岸等。2.找规律了解题目要求,明确解答题目需要什么信息,材料和区域地图中提供了什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区域相关要素的特征和规律。例如根据纬度位置分析其位于高纬度、中纬度还是低纬度,位于哪个热量带;根据海陆位置、地形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等,分析其位于哪个大陆(海洋)的什么方位、位于全球大地形区中的什么地形区、位于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什么位置、受哪个气压带控制或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等,得出地形、气候、水系水文等方面的一般特征,进而得出一般性区域发展特征或应该存在什么普遍性的问题,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等。3.寻个性在全球大背景环境下,其区域各种地带性规律综合形成了本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区域的个性特征。受该区域某非地带性地理要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影响区域人文特征,从而影响区域发展及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因此寻找个性特征主要是追寻区域受各种因素影响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区域的地质地貌、气候、水系水文特征,再由此追寻其他特征。【典题导法】例3(2016北京)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2)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解析】(1)大别山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山麓气温高于0℃,而古人登临时节山南春暖花开、山北则白雪皑皑,所以可能是春季。由于海拔较高,因此此时山顶有季节性积雪,山南向阳气温较高,山北背阴气温较低。(2)图示灌区位于大别山东北、长江和淮河之间,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季风气候区降水不稳定,主要集中在夏季,所以水利工程具有灌溉、蓄洪等为主的综合效益。【答案】(1)春季。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灌溉,抗旱,蓄洪,排涝。例4(2016江苏)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②指搬运作用C.③指成岩作用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ADAC【解析】(1)图中①表示一些离子在水的作用下形成岩石,属于化学沉积作用;②指固结成岩作用;③是由变质岩转化为土壤或沉积物的过程,不是成岩作用;④表示岩浆的一些物质进入大气,是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2)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再通过地壳物质循环进入内部圈层,所以说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物质进入大气中,岩浆中的碳释放到大气圈。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不会到地球内部。【方法总结】1.地理景观图方法:认清图中地理事物的位置或范围→展开想象,分析景观图中地理事物形成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综合分析人类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对策。2.地理示意图方法:了解图意,图文转化→知识回顾,寻找依据→紧扣题意,准确答题。3.地理区域分布图方法:读图名→读图例→读经纬度、海陆位置→读具体的分布情况(有什么地理事物、分布在哪里、哪里多或少等)。(2016湖南高三四校联考)图A为巴西兰索瓦玛朗汉斯国家公园每年雨季出现的“白沙碧水”奇观(照片是面向北方拍摄的被白色沙丘围绕的淡水湖泊群),此地位于该国东北部的某河河口附近。图B是该地区降水资料图。读图回答1~2题。1.观赏图中所示景观的最佳时间是()A.12、1月B.3、4月C.7、8月D.10、11月【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该景观出现在雨季,结合该地的降水资料图可知,3、4月降水多,所以3、4月份是观赏图示景观的最佳时间。B2.河口附近的白沙受定向风吹拂形成新月形沙丘,该风是()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解析】根据“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的规律,并结合图中沙丘形态东北部缓、西南部陡判断,该地的定向风为东北风。C(2016浙江温州一模)乙国有“花园城市”的美誉。近年来由于甲地农民烧荒开垦,该国时常受烟霾威胁。结合某月烟霾平均浓度示意图,回答3~4题。3.该月份最可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解析】乙国为新加坡,甲地为印尼,由烟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