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苏政发〔2009〕124号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现将省发展改革委、气象局会同省有关部门制订的《江苏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二○○九年九月二十日江苏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目录前言第一部分江苏省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本情况一、自然环境与资源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三、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四、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与成就第二部分气候变化对江苏省的影响与挑战一、江苏省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及趋势二、气候变化对江苏省的影响三、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第三部分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与任务一、指导思想二、原则三、目标与任务第四部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一、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第五部分保障措施一、加强机构建设强化组织保障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专项资金三、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支撑能力四、加强国际交流深化科技合作五、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前言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制订并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7年6月中国政府制订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7号),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本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抓紧制订本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方案。2008年1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指导意见》(国气候办函〔2008〕1号),对各地制订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专门成立了以罗志军省长为组长的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应对气候变化办公室。为全面落实《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我省组织编写了《江苏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第一部分江苏省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本情况一、自然环境与资源(一)自然地理条件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东濒黄海,西连安徽,北接山东,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全省陆上国土面积10260千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1.1%,在全国各省中名列第24位。全省平原面积7060千公顷,占全省陆上国土面积的68.9%,主要有苏南平原、江淮平原、黄淮平原和东部滨海平原;水域面积占全省陆上国土面积的16.8%,主要有长江、太湖、洪泽湖等;丘陵山地占14.3%,主要有宁镇扬丘陵山区等。海洋面积3750千公顷,主要为南黄海和少部分东海海域。沿海岛屿16个,潮滩湿地650千公顷,有全国首屈一指的海底沙脊群(辐射状沙洲),面积约126.84千公顷。(二)土地利用结构2007年底全省耕地面积4730.48千公顷,建设用地1902.33千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2043.87千公顷。2007年全省减少耕地28.13千公顷,其中,建设用地占84.8%,农业结构调整占6.9%,灾毁减少占7.3%,其他占1%。通过土地开发、复垦、土地整理增加耕地23.07千公顷,实际年减少耕地5.06千公顷。(三)气候条件江苏省处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气候带,大致以淮河—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南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雨量集中、光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全省年降水量704—1250毫米,江淮中部到洪泽湖以北地区降水量少于1000毫米,以南在1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3.5—16.0度,自北向南呈增加的趋势,南北部间温差大于东西部间温差;日照时数1816—2503小时,自北向南呈减少的趋势;天气气候复杂,经常出现暴雨、台风、洪涝、干旱、雷电、大雾、冰雹、寒潮、低温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四)自然生态系统特征江苏省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已栽培的农作物有40多种,经济作物有260多种,蔬菜80多个种类、1000多个品种。江苏有淡水鱼类140余种,已利用的有40多种。沿海还有麋鹿、丹顶鹤、白鹤、天鹅等珍稀动物。江苏建立了大丰麋鹿保护区、射阳丹顶鹤保护区和洪泽湖湿地保护区等31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约占全省陆上国土面积的7.19%。2007年江苏的森林覆盖率达到16.9%。(五)能源资源特征江苏省能源结构以煤为主,2007年一次性能源消费量为1.76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所占比例为74.74%,石油为19.92%,天然气、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等为5.34%。江苏省现有一座核电站,沿海滩涂风能资源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已经起步,但目前所占比重较小。(六)水资源分布情况江苏省水资源总量丰富,水系发达,但时空分布不均,过境水较多,江河湖泊洪涝灾害易发,水污染严重。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20.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6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11.7亿立方米,地表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56.5亿立方米。淮河中上游区域占7.4%,淮河下游区域占26.7%,沂沭泗河区域占26.2%,长江下游干流区域占17.4%,太湖区域占22.3%。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38.3立方米。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一)行政区划及人口江苏省现有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共13个省辖市、106个县(市、区)。2007年末全省总人口7624.5万,人口密度743人/km2,自然增长率2.3‰。(二)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江苏省正处于工业化转型期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期,2007年全省GDP25560亿元,居全国第三;人均GDP33689元,居全国第五。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6.7:55.9:37.4。2007年进出口总额3496.7亿美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7.5%。(三)工业能源利用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量中,煤炭占79.7%,焦炭占9%,原油占9.7%,汽油、柴油、燃料油及液化石油气共占1.6%。江苏2007年每万元GDP能耗为0.853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408吨标准煤。2007年与2005年相比单位GDP能耗下降了7.63%。(四)支柱优势产业发展情况江苏省的支柱优势产业主要有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基础材料与新材料产业(包括冶金、石化、建材等)、现代轻纺产业、现代服务业(主要有物流、软件、金融)等。2007年全省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8197.9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5181.7亿元,纺织业产值4323.8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5147.6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3324.8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3994.6亿元,其他工业新产品产值3938.5亿元。(五)农业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江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2007年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827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9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392万千瓦。实现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3064.72亿元。种植业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2007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为2228.07千公顷,小麦种植面积为2039.12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为326.93千公顷,油菜种植面积为434.36千公顷,蔬菜面积为1563.57千公顷,造林面积82.59千公顷,全年肉类总产量305.6万吨,禽蛋总产量166.1万吨,牛奶总产量60.2万吨,水产品总产量409万吨。三、温室气体排放现状2007年江苏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82445.7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最主要来源,约为59927.34万吨,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2.7%;其次是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温室气体,约为20674.47万吨,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5.1%;再次是农业生产过程排放的温室气体,约为43.9万吨甲烷,折算为922.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只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处理排放温室气体总量为43.9万吨甲烷,折算为921.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一)化石燃料燃烧2007年江苏省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9927.34万吨,其中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碳为38391.89万吨,占化石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4.1%;其次是燃油(包括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7978.31万吨,占13.3%;焦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598.61万吨,占11%,位列第三;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779.84万吨,只占1.3%;其他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178.69万吨,占10.3%。可见燃煤是江苏最主要的能源品种,燃煤在江苏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中占主导地位。(二)工业生产过程2007年江苏省工业生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0674.47万吨,其中钢铁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为17847.4万吨,占绝对主导地位(86.3%);其次是水泥熟料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为2823.5万吨,占13.7%;电石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为3.57万吨,只占0.02%。(三)农业生产过程2007年江苏省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43.9万吨甲烷,折算为922.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稻田甲烷排放量为36.2万吨甲烷,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量为6.2万吨甲烷,动物粪便管理系统甲烷排放量为1.5万吨甲烷。农田和动物粪便氧化亚氮排放量暂未估算。(四)林业碳汇2007年江苏省林分蓄积量6030.3万立方米,较上年增长6.8%。活立木蓄积量4228.42万立方米、疏林4.6万立方米、四旁树167.9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量118.2万立方米、竹林3.68万公顷。林业碳汇约折合为73.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五)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处理排放温室气体总量为43.9万吨甲烷,折算为921.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固体废弃物排放21.6万吨甲烷,废水排放22.3万吨甲烷。四、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与成就(一)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节能降耗作为“十一五”期间重点工作任务,并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加强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组织实施节能改造重点工程。扎实推进电力工业“上大压小”工作,“十一五”以来累计关停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696.2万吨、水泥生产能力2500万吨左右、造纸生产能力53.8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553万千瓦,关闭淘汰“小化工”生产企业4326家。15个城市、20个园区和155家企业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2007年和2008年单位GDP能耗分别比上年下降4.28%和5.85%。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1.265吨标准煤/万元,比2007年下降10.35%。在39个行业大类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4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单位能耗下降1.3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单位能耗下降8.8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单位能耗下降9.46%,纺织业单位能耗下降8.54%,造纸及纸制品业单位能耗上升4.3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单位能耗下降6.05%。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技术、设备、工艺和材料,2008年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合计节能量达500万吨标准煤。(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江苏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能、风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连云港田湾核电站一期两台机组已于2007年5月17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单机容量106万千瓦。江苏将大力发展风电作为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减排、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沿海地区风电开发建设全面启动。2008年全省新能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