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生态 构建数学生态课堂──江宁区构建“数学生态课堂”课题研究沙龙纪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注课堂生态构建数学生态课堂──江宁区构建“数学生态课堂”课题研究沙龙纪要◆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关注课堂生态构建数学生态课堂──江宁区构建“数学生态课堂”课题研究沙龙纪要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关注课堂生态构建数学生态课堂──江宁区构建“数学生态课堂”课题研究沙龙纪要詹明道:(江宁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汇聚在上元小学就“构建数学生态课堂”进行研讨交流,“生态课堂”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区已有好几位老师撰写的关于生态课堂的文章在省级以上获奖,也在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了好几篇文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改的深入,大家越来越感觉到构建生态课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上元小学在2018年2月就针对这一专题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且得到了市教研室的支持和指导。下面请各位老师就“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淡认识、体会和做法。周祥林:(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江宁实验小学副教导主任)要构建数学生态课堂,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生态课堂,以及为什么要构建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是指克服了以往灌输式、园丁式教育等一系列缺陷和不足,从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中的每一生态元素,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出的新型课堂。构建数学生态课堂,源自多方面的需要。首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如何重新审视、梳理数学课堂,以和谐促科学发展,理应成为我们思考和聚焦的重点。其次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传统教育存在两大误区:“唯科学”和“唯工具”。教育沦丧为阶级斗争的工具,一切以知识为中心,分数第一。教育必须从这两大误区走出来。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理解生命的意义,研究生命的规律,挖掘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价值。再次是学生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的使命在于使学生获得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然而受功利主义影响,有些教师在课堂中“见物不见人”,一切以知识为重,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本身的兴趣和激情正一点点丧失,课堂沦落为知识的加工和传输场,全然没有了智慧的对话、精神的召唤和生命的会晤。张继安:(江宁区秣陵中心小学副校长,市优秀青年教师)从生态学的视角看,课堂构成了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任何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每一生态元素都会按自身固有的规律自由、合节律地生长、发展。然而,反观当下的数学课堂,作为课堂生态最重要元素之一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不少教师从不揣摩孩子的心理,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教育他们。这一现象值得深思。我们以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特点,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顺序,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和谐的发展。打乱了这一顺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并不丰满,也不甜美,这些果实可能酸涩而且很快就会腐烂。顺乎自然,遵循生长的规律,正是生态伦理的基本规律。王婷:(江宁区科学园学校骨干教师)这让我想到了叶圣陶曾说过的那句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就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那样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面对植物的种子,你只要准备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好阳光和水分,顺其内在的生长规律,相信种子内在的力量,它们一定能顺利的发芽、开花、结果!张立:(江宁区上元小学副校长、市优秀青年教师)的确,“生态”是指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联系我们的数学课堂,就是指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存在于课堂中的生态因素包括人的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呈多元互动的关系。生态的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它是由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问多维的对话过程。詹明道:刚才几位老师围绕构建生态课堂的意义和认识进行了交流,谈得很好,有些观点和认识很有价值。那应如何构建数学生态课堂呢?李月胜:(上元小学教导副主任、市优秀青年教师)生态课堂应该是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的课堂。它强调学生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以学生发展为本,其核心成份应该是通过最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发展的真正统一。因而,课堂上不仅要强调知识与技能,更应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情感意志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既要重视预设性目标,更要关注课堂生成,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思路、方法,教师的任务不只是完成预设的方案,而应和学生一同探讨、分享、创造美好的生命经历。周善伟:(江宁实验小学青年教师)数学生态课堂应该洋溢着人文的光辉,教师应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要。首先是满足学生“好奇”、“好学”的心理需求。用数学内在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定向的认知活跃状态,以积极的姿态摄取新知。其次是满足学生“好动”、“好玩”的需要,课堂教学应尽可能生活化、活动化、游戏化,在鲜活、生动的学习情境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满足学生“好以孕育出师生间良好的情感状态,唯有如此,课堂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得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积极的学习状态和生命体验才会真正得以形成。冯卫星:(江宁区淳化中心小学区骨干教师)作为补充,我觉得数学生态课堂还应该树立科学人文理念,有效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对话,使科学、人文、审美水乳交融。要通过科学人文理念的树立,使生态课堂在人文关照下凸显生命的魅力;要通过数学文化的演绎,让课堂在科学和人文的对话中闪现智慧的火花;要通过对现实和历史的解读,实现有人文价值的创新和创造;要通过对审美的关注,建构人文、美学交融的生态课堂。李月胜:生态课堂的重要目标是学习生态的建立,追求的是生命实体在数学课堂中自然、和谐、自主的发展。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应体现以下三点:一是构建自由对话的平台。首先要建立平等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尽可能的呵护;其次要精选内容,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把能够真正进入学生视界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广泛地参与探究。二是构建师生互动的时空。生态时空中的感悟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是学生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三是构建感受成长的场域。生态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是创造者,教师构建促进学生成长的场域,学生收获的是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化、对人格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领悟。记得教学平均数这一内容时,由于教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操作、运算、对话、沟通的学习场域,最终赢来了学生对平均数的多元理解和建构。有的说,“平均数可以通过移多补少而来,它表示的是一组数的整体水平”;有的说,“平均数和以前学过的平均分不同,求出平均数以后,组里每人的套圈数还是他们原来真实的个数”;更有人说,“平均数是一些数通过相互调剂后,匀一匀所得到的整体水平”,质朴的表达中,折射出的恰恰是他们对于概念的深度理解。甘庆军:(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副教导主任、区骨干教师)张老师刚才谈到生态课堂要实行平等对话,对此我很有感触。以往的课堂交流仅仅是师生间单向交往模式(如图1),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要构建生态课堂,就必须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多向的真正对话(如图2),唯有如此,课堂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才能形成一种畅通、有效的信息交换,系统才会保持一种适度的张力的结构,和谐发展才会成为可能。王婷:其实,班级是一个群体的集合,合作共生是其最基本的生态表征。由此想来,新课程倡导课堂学习中的合作交流,恰恰和我们探讨的生态课堂有着本质的关联。一个没有合作交流的课堂必然缺乏生机和活力,其问的学习生态也必然是沉闷而乏味的。只是如何寻求真正有效、有价值的课堂合作,比如使学生明白自己在合作过程中的个人责任、并扮演积极的角色,知道如何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与人相处,怎样妥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怎样帮助、协调同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与质量等,这些都值得我们作深入的思考。许红梅:(江宁区科学园学校骨干教师)生态课堂以促进人的发展和生命的完善为宗旨。其实,就个体的发展而言,其内部本身也是一个生态系统。新课程将数学教学的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因这三个维度恰恰构成了生命个体和谐发展的生态系统。缺了任何一个维度,人的发展都是不丰富、不全面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在关注学生知识达成的过程中,还应更多地从人的和谐成长的角度作出回应,“知”“智”交融,“知”“情”相通,“知”“识”共荣,真正以生态的课堂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贾敏:(江宁区百家湖小学、南京市青年优秀教师)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的生态环境是多方面的,而人文精神、文化内涵也是生态课堂中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的根本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这一特征充分体现了数学文化的魅力。如我在执教“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回顾能被2和5整除数的特征后直入主题:“今天我们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根据以往的经验,你猜猜看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这仅是猜测,你们有办法证明吗?”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反思,主动建构。验证后学生发现猜想不能成立。“看来,用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你能举出自己找到的一些能被3整除的数吗?”接着老师说道:“观察一下,列举的这些能被3整除的数,你可能会有新的发现。”通过观察,又得到了新的猜想: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能被3整除就行。得出了一致的猜想,师生又开始了新一轮计算验证的历程。教学中老师故布陷阱,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反思自己的思路,在思想冲突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新的观念,不仅使其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探索论证解题的思想,有效培养了学生逻辑思辨的能力。一节数学课不仅要关注现实生活,更要关注数学文化,在科学与文化的坐标系中找准自己的切人点。将数学文化引入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与数学结下不解之缘,而且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张扬数学思考的魅力,促进对数学的深刻理解。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挖掘数学发展史中的经典内容,营造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注重数学知识与人文知识、数学文化的融合,以及融合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这样就形成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良情的生态环境,必须能让学生在个体与现实、历史与环境的统一中,感悟人性,提升心灵境界。王东敏:(江宁实验小学副校长、市优秀青年教师)尤其是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在众多的信息中去捕捉、提炼,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对知识的自主建构。由此看来,数学生态课堂是教师展现教学机智的课堂。充满机智就是“打动”他人,机智不可以事先计划,机智是表现为触摸心灵,机智受见解的支配又依赖情感。机智表现为对孩子体验的理解,表现为尊重孩子的主体性,表现为“润物细无声”,表现为对情境的自信,表现为临场的天赋。机智保留孩子的空间,保护生命中那些脆弱的东西,防止伤害,机智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机智对意想不到的情境进行崭新的、出乎意料的塑造,机智对孩子的兴趣感兴趣。可以说,唯有充满机智,我们才能寻得真正意义上的数学生态课堂。苏飞:(江宁区上元小学办公室主任)生态课堂并不是纯自然状态下的无序教育,它既应该遵循生物界的自然规律,更应该遵守人的知、情、意、行规律,就像我们在强调个性的同时不能丢掉共性一样。不能把“生态”绝对化。比如一片原始的草地.虽然没有遭受一丝的人为破坏,但原始的生态决不是高水平的生态;而如果完全不顾草地的自然状态,一味地人为加工也会破坏自然规律,这里面就有一个有效调控的问题。数学课堂也是如此,讲究对课堂生态主体──学生的有效调控。学生的自我调控远比单纯的教师调控或强制调控要生态的多,这是与生态教育的理念相吻合的。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在如朋友般的合作与交流中,在经历了一次次思想的交锋、一次次原汁原味的争论后,留下的是一次次知识的收获、一次次能力的提升、一次次情感的满足,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感受着学习的快乐,品尝着成功的喜悦,真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