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适应全省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促进卫生计生事业科学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取得的成就“十二五”期间,全省各项卫生计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差距逐渐缩小。2014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8.6岁,较2010年增加2.73岁,远高于“十二五”增加1岁的要求;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12/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7.2‰,分别较“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低45.5%、47.5%、48.6%,并且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婴儿死亡率城乡差下降33.3%,主要健康指标位于全国先进前列。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加快。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全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64%的村卫生室;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增加到2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扩展到全部44个县的89家医院,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同时,全省严控大型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推广紧密型医联体模式,推进远程医疗、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3.新农合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农民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筹资标准提高到500元,筹资总额较“十二五”初期翻了3倍。参合农民住院自付医药费比例从58%下降到50%,重大疾病病种扩大到22种,报销比例提高到70%以上。在全国率先实现新农合大病保险全省全覆盖,截止2014年年底,全省大病保险累计补偿新农合患者13.73万人次,补偿支出4.9亿元。4.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卫生资源结构得到优化。“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累计安排专项资金57.25亿元,支持近5000个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2014年全省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5.82张,执业(助理)医生数2.31名,注册护士数2.41名,分别名列全国第2、8、9位,分别比我省“十一五”末的4.28张、2.14人、2.02人增加了36%、7.9%和19.3%,医护比由1:0.92提高到1:1.14,医护比倒置问题得到解决。5.个人卫生支出有所下降,社会办医有了较快发展。目前,我省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37.54%,虽然没有达到降低至30%以下的规划目标,但较规划初期下降了2.3个百分点。2014年底,全省民营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由2010年的5.25%增加到13.63%,增长155.24%,增长速度是公立医院的10.8倍。6.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显著,中医科教快速发展。法定传染病总发病水平呈平衡态势,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得到加强。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计划免疫、慢性病管理等多项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报告率、计划免疫接种率、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等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健康白皮书发布制度。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医教协同、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实效。7.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人口保持基本稳定。“单独二孩”政策平稳实施,至2014年底,连续3年人口负增长的趋势得到缓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到1.49‰。出生人口性别比连续4年控制在109以下,超额完成“十二五”终期115以内的目标。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70元、340元。8.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建设三大数据库、六大业务系统,推进区域平台建设,开发妇幼保健、干部保健等30多个应用系统,建成“互联网+”移动支付平台,实现网上统一预约挂号,健康数据互联互通有效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成效显著,发卡量突破700万张,成为信息惠民的金钥匙工程,成功经验多次在全国介绍。9.卫生计生行业依法行政管理不断加强。加强卫生立法,完成了《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工作,积极推进《辽宁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制定了《辽宁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项目,制定审批业务和办事指南。健全卫生计生监督网络,推广手持终端执法实现县级区域全覆盖,卫生计生监督工作效能进一步增强。(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主要形势1.主要问题。“十二五”时期虽然我省卫生计生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但距离全面完成规划目标任务仍有一定的差距。我省个人卫生支出占比距离规划降低至30%以下目标还相差7.5个百分点,社会办医床位占比距离规划相差6.37个百分点(全国相差7.5个百分点),2015年底每个乡镇举办1所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的目标还没有全部实现,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问题比较突出,其中平均住院日比全国9.6天高1.3天。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比较薄弱,服务能力不能满足群众需求。2.“十三五”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一是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提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健康中国”的新理念,把发展健康和以健康促发展作为国家战略。辽宁正在实施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卫生计生事业面临新的历史任务,要求既要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做出贡献,又要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挥保障促进作用。二是卫生资源结构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比例失衡,公立医院所占比重过大,床位占比86.37%,没有形成多元化就医格局;资源要素结构失衡,部分专科服务能力较为薄弱,儿科、精神卫生、康复、老年护理等领域建设滞后;医护比、床护比失衡,医护比、床护比偏低,医护比仅为1:1.04,床护比在1:0.4以下的有8个市;此外还存在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间、区域间配置失衡的问题和公共卫生资源与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卫生资源结构有待优化。三是我省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2020年全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将达25.59%,人口老龄化、高龄化使康复、老年护理等卫生资源薄弱环节问题更为凸显。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主要疾病负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需求将呈现多元化。必须充分考虑人口结构和服务需求变化,优化配置卫生计生资源,调整卫生计生工作策略,强化健康管理。四是改革爬坡过坎。医改进入攻坚阶段,制约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日益凸显,对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路径创新提出更高要求。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大统筹力度,加快破旧立新,使改革成为促进卫生计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五是信息技术和科技发展加快。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卫生计生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科技和创新驱动,将成为卫生计生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将促进健康服务手段革新和新的医学模式产生。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中心,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合理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做到“三个坚持”、“三个转变”、“一个战略”,即坚持把基本医疗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实现深化改革从单兵突进到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协同推进的转变,实现以规模扩张发展到集约内涵发展的转变,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推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效发展健康服务业,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打造健康辽宁,为辽宁振兴发展做出贡献。(二)基本原则1.坚持保障基本,维护健康公平。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作为卫生计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切实落实政府责任,把基本医疗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省人民提供。2.发挥市场作用,激发社会活力。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卫生服务业发展环境,拓展卫生服务市场,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办医,调动社会力量办医的积极性,发展健康服务业,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各尽其能的卫生计生发展氛围。3.增强改革协同性,突出创新驱动力。促进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加强投入、补偿、人事、分配等政策协同,推进制度、管理、科技创新,化解卫生计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4.促进内涵发展,提高整体效能。优化卫生计生资源配置规模和结构,不断提升卫生计生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各类卫生计生服务机构功能互补、协同配合,成为有机整体,卫生计生体系宏观运行效率得到改善,协同优势充分体现。5.统筹兼顾,健康促进。统筹城乡、区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统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个体系,统筹出生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加强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有效落实预防为主、主动干预、医防结合的卫生计生工作策略,推进以疾病为中心到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健康中国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更加完善的生育政策,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康管理普及化、健康服务多元化,人均医疗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适应。人口质量和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期望寿命在2015年基础上提高1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3‰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7.2‰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1/10万左右。2.主要指标。“十三五”时期辽宁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主要指标指标类别指标名称2020年目标值健康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较2015年增加1岁婴儿死亡率≤6.3‰孕产妇死亡率11/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2‰计划生育出生人口性别比≤106疾病防控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4%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0%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4万肺结核报告发病率≤58/10万法定传染病报告率≥95%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60%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60%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10%妇幼健康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0%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80%医疗卫生保障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75%实际报销比例60%左右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28%左右医疗服务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8天院内感染发生率3.2%30天再住院率≤2.4%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10%开展门诊预约服务的公立医院比例100%开展居民健康卡服务的公立医院比例100%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6.1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54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3.19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3社会办医床位数占比≥30%医护比1:1.25床护比≥1:0.6三、重点任务(一)打造健康辽宁,全面深化医疗卫生改革。1、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打造健康辽宁,实现“三医联动。制定《健康辽宁2020行动计划》,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打造健康辽宁。编制全省深化医改“十三五”规划。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基本原则,突出公平可及、群众受益,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医药卫生管理、运行、投入、价格政策,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实现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2.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基本定位,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发展规模,促进其内涵集约发展。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采购机制、支付制度、监管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降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