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以莱茵-鲁尔和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作者:刘振灵,刘海滨,LIUZhen-ling,LIUHai-bin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刊名:城市问题英文刊名:URBANPROBLEMS年,卷(期):2008,(7)引用次数:1次参考文献(13条)1.冯春萍德国鲁尔工业区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期刊论文]-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3(2)2.刘振灵大沈阳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20063.赵映慧.修春亮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期刊论文]-城市问题2005(3)4.BlotevogelHHTheRhine-RuhrMetropolitanRegion:RealityandDiscourse1998(6)5.葛竞天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革[期刊论文]-财经问题研究2005(1)6.GemacaNorth-WestEuropeanMetropolitanRegions19967.郭凤典.朱鸣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期刊论文]-理论月刊2004(7)8.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200520069.张以诚我国矿业城市现状和可持续发展对策[期刊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0.孙雅静矿业城市转型模式的国际比较[期刊论文]-开放导报2004(1)11.丁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199912.宋梅.刘海滨从莱茵-鲁尔区的改造看辽中南地区资源型13.李晟晖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矿业城市的启示2002(9)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余初亮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2009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在全国城市群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全国其他城市群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的大趋势下,研究城市群经济区域一体化、协同化显得尤为必要。自21世纪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都已发生了重大改变,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问题,因此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研究不仅是热点也是难点问题。本文将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分析,以期为长三角城市群包括国内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提供理论和实证上的依据。本文首先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总结,同时阐述了长三角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战略地位;然后文章选取多项反映城市经济体各方面状况的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城市群内各个城市的综合经济质量水平;再接着,文章从经济结构差异的角度,选取并构建了反映城市经济结构情况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欧氏距离模型计算出城市群内周边城市与核心城市上海之间的欧氏距离,进而来分析长三角城市群内周边城市与核心城市之间的经济结构差异情况;最后,文章对已有的应用于经济学上的经验模型——引力模型做了一定的修正。将城市综合经济质量与城市经济结构两方面的指标结合起来,得出城市群内周边城市跟核心城市之间的经济吸引和经济联系的程度。然后通过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两方面相结合来考察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状况。通过揭示各个城市与核心城市上海在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上的差异性,来说明这些年城市群跟上海之间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最后论文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定有效的政策建议。2.期刊论文朱英明.ZHUYing-ming产业空间结构与地区产业增长研究--基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制造业的研究-经济地理2006,26(3)产业空间集聚所获取的集聚经济利益,是决定地区产业定位的重要因素.地区间产业的竞争与合作所获取的专业化经济利益,是决定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的空间集聚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即集聚经济结构,地区间产业的竞争与合作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即偏离经济结构,产业的集聚经济结构和偏离经济结构影响到地区产业的增长.依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模以上制造业行业部门的具体数据,构建增长模型,分析制造业集聚经济结构和偏离经济结构对城市群产业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3.学位论文荆瑛京津产业一体化过程中通道地区的发展思路——以平谷区、廊坊市为例2008国内外城市群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城市与城市群的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存在。通道地区,作为城市群各城市间交通联系的重要通道,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其经济发展对城市群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由南往北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组成了我国最重要的三大区域经济组合体。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已经比较完备,京津冀城市群一直滞后于其他两个地区。21世纪,以“十一五”规划为标志,以中央重点投资的滨海新区开发为契机,京津地区、乃至环渤海区域再次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京津冀地区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利用统计资料,从经济总量特征、经济结构特征、产业变化趋势三个方面分析了北京市和天津市的产业结构。通过比较得出北京市的产业优势在于第三产业,天津市的产业优势在于第二产业,京津之间存在着产业一体化的可能性与可行性。近几年,京津的一系列产业相关政策表明两市正在推进其产业一体化的进程。在京津产业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京津通道地区的产业发展战略格外引人关注。本文从行政隶属关系和交通通达性两个方面考虑,选择京津通道地区中的平谷区、廊坊市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个案分析。在平谷区的分析中,本文跳出平谷区位于北京市东北远郊区的行政束缚,紧紧抓住京平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给平谷区位条件带来的变化,以及形成新的交通节点和经济节点的发展契机,重新评估了平谷区价值,提出平谷区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水、地、路的独特吸引力,承接北京市的产业转移,今后在继续发展都市农业、都市工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基础上,将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旅游、物流和房地产业上。针对廊坊市的特点,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其产业发展环境,指出廊坊市应该利用处于京津之间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在区位、成本和环境方面的有利条件,在京津产业过渡中选择适当的产业,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将今后的发展重点放在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制造、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食品加工与制造、会展旅游以及物流业上。4.期刊论文李捷.LIJie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结构优化探讨-国际经贸探索2006,22(5)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在广东占据重要地位,其经济总量占全省八成以上,而且比重稳中有升,进入知识经济的新世纪,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城市群赖以存在的纽带--经济结构面临着进一步的调整,应从产业布局的调整、外源内源结合、内涵式高级化、产业结构梯度转移、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作用等方面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5.学位论文李翠鸿山东半岛产业集群与城市群互动发展研究2008加快城市化进程,构建城市群,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城市群的发展是以一定的产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是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结构在一定地域空间的集聚。因此,城市群与产业集群有着密切的联系,简单来说就是,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使城市群竞争力得到提升,城市群的发展与完善为产业集群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文章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群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首先对两者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行了理论阐述,然后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为实例,定量分析了在该地区两者的贡献量,最后提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产业集群的总体思路。文章中所讨论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八个地市,其中有两个副省级城市,6个中型城市,22个小城市。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产业集群的研究范围,具体分为12大类,17个亚类,它们都属于制造业。产业集群通过乘数效应、扩展效应等机制来推动城市群的发展,另外,产业集群也通过分工、交易费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技术创新行为因素对城市群施加影响。总而言之,产业集群有助于城市群体系的完善,提高城市群的竞争力。城市群利用群体的内聚力完成其成长过程中的集聚,同时也伴随着扩散,影响城市群扩散作用的因素包括:人口压力、城市中心的竞争、物质结构老化和运输方式革命,城市群的这种集聚与扩散为新的产业布局提供了空间。城市群功能整合的过程中伴随着产业的高度分工,分工的后果就是产业集群的形成,由于受距离衰减规律的限制,企业对外扩张对象和地域的选择受到地域上临近性和相似性的限制,而高度整合的城市群正好具备了这方面的条件,成为产业集群形成和广泛分布的理想地域。文章在定量分析产业集群对城市群的影响时,选取地方化经济结构、比例偏离结构、差异偏离结构三个指标,通过建立模型,用SPSSl3.0进行多元回归,量化了产业集群对城市群的作用。用城市流强度所反应的城市群的集聚与扩散和城市群内的主要因子,分别对产业集群的地方化经济结构做相关分析,另外用城市群位序一规模指数所代表城市群的整合程度(城镇体系),与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做定性判断,得出结论。综合不同类型的定量分析,确定结论,即:目前,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集群对城市群的作用大于城市群对产业集群的作用。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选取的模式和构想。文章对我国城市群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关系的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6.学位论文李捷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对策研究2004广东省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经济建设的核心地带。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凭借着政策和区位优势,以外资为主要推动力,率先发展了经济,工业化的迅速推进有力地推动了珠三角城市化进程,两者相互促进,珠三角城市化的发展已经呈现为城镇连片的城市群。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在新一轮的经济浪潮中,珠三角城市群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全文共分四个部分:一、简述城市群的概念和内涵,城市群的演进及相关理论,城市群的基本特性及功能,文章认为,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城市之间组合成的统一有机体。城市群,表现为地理位置相近城市的聚集,但又不单纯是地理聚集,城市之间还发生广泛、深入的社会经济联系,城市之间的经济往来、分工协作才是城市群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必然要求经济在竞争中发展、在合作中前进,也必然导致竞争主体向集团化、区域化转变,这种区域化在一国范围内表现即为城市群,如美国西岸都市连绵区、大巴黎地区等。实践证明,城市群作为整体在激烈的市场博弈中能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和利益。二、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概况,文章从行政组织结构、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等方面,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认为,从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看,珠三角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对我省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2002年,珠三角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约为72.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是广东省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已形成了连片的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高速增长,人口和产业高度聚集,辐射能力强,城市化水平居全国前列,已发展为全国三大城市群之一。三、21世纪,珠三角在改革开放之初拥有的政策和地缘优势逐步弱化,本文结合广东省建设委员会在1996年所做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战略规划,主要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行政组织结构的存在问题、城市等级结构不健全、产业结构雷同化等进行讨论,并对其面临的挑战作了分析。随着我国加入WTO、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面对强手环伺的新形势,珠江三角洲要想发掘新的发展潜力、巩固和强化在区域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就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和深入了解现存的不利条件。四、只有通过建立大城市群、整合区域优势,提升区域竞争力,才能争取经济的更大发展。珠三角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不但关系到广东省能否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而且对全国的现代化建设也将产生重大影响。结合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本文从行政组织结构、经济结构、等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7.期刊论文陈忠祥.李莉.CHENZhong-xiang.LILi行政区划变动与城市群结构变化研究--以宁夏中北部城市群为例-人文地理2005,20(5)本文以宁夏中北部地区为例,探讨了由于行政区划变动致使原银川、吴忠、青铜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