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样囊肿Dermoidcyst皮样囊肿的简介病因—皮样囊肿属先天性疾患。病因不明。皮样囊肿起源于异位的胚胎上皮细胞,是胚胎发育早期(3~5周)在神经沟封闭时将部分皮肤组织带入的结果。颅内、椎管内头皮、面部(鼻、咽、口唇)颈部、上胸部、背部、臀部及阴囊表浅者多见于颅骨骨缝处,深在者多见于卵巢、肾前间隙及腹主动脉前方盆腔、骶前十分罕见好发部位发病年龄早,多见于儿童。曾有人统计,出生时即已存在者占37.2%,5岁以前发现者为62.7%。成人病程较长,自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多在1年至数年之间。症状一般增长缓慢,体积不大,表面皮肤可自由活动,但基底常粘连固定。质较软,有波动或面团样感。囊肿为单房,壁较厚,类似完整或不甚完整的皮肤结构。症状伴发畸形皮样囊肿可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如颈枕区颅骨畸形、颅骨裂、脊柱裂、内脏转位等。合并症影像学检查可明确病变的性质及范围,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助于手术径路的选择。诊断平扫时可呈低密度区,CT值达-100Hu,有时可有钙化,而呈高低混杂密度影。一般边界清楚,偶有呈高密度者,CT值在20Hu以上。强化扫描一般无增强。肿物密度不均,可有脂肪密度区,相邻组织及骨壁可凹陷或缺损。CT检查皮样囊肿呈短T1,在T1及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MRICT扫描对发现囊肿有帮助,但不易确定其位置和性质,因其生长过程中压迫临近脏器造成假象,往往易误诊为直肠肿瘤、畸胎瘤、前列腺或膀胱肿瘤、脊索瘤、肛周脓肿,尤其囊肿继发感染时,鉴别更为困难影像学检查存在局限穿刺病理检查穿刺检查:皮样囊肿可抽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皮样囊肿一般呈球形或分叶状,表面光滑,囊壁较厚,边界清楚,与组织有牢固的粘连。少数有钙化,囊内含有油脂样物质,呈淡黄色或灰黄色,黏稠半固体状态,其中可有毛发,牙齿罕见。囊壁外层为少量的纤维组织,不仅有表皮而且有真皮及其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皮肤附件,瘤壁中偶可见到软骨和骨组织。组织学特征最内方为复层鳞状上皮的角质层,表皮其余各层和真皮层依次向外排列。真皮组织成分约占囊壁的90%,可见有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组织。囊腔内为干酪样皮脂并混有角化物质、上皮碎屑、胆固醇结晶、毛发和较稠厚液体,呈白色或黄色,无气味。病理学表现手术治疗为其惟一治疗方法治疗手术应尽量切除术单纯皮样囊肿表面皮肤只需沿皮纹方向作切口而不必切除,合并瘘管者手术切口以瘘口或囊肿为中心纵行切开皮肤,分离并不困难,但需注意保留皮肤及皮下厚度,以免影响皮肤的血液循环而导致皮肤坏死。如有感染史者则有瘢痕组织与四周粘连,则应一并切除之,如切除不尽,有复发可能。基底部如与深层骨膜有粘连,应将该部骨膜一并切除。鉴别诊断表皮样囊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