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台燃煤有机热载体炉供热DCS控制系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多台燃煤有机热载体炉供热DCS控制系统作者:全江楚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事大学相似文献(5条)1.期刊论文张则军.陈永明.罗麟浅析DCS温度调节回路故障对生产影响的改进思路-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8,35(4)通过对尿素车间二分塔出口尿液温度检测元件铂电阻引线断路,引发蒸发造粒管线喷头堵塞的事故的细致分析,对企业内两套DCS系统温度回路控制方案做了针对性的改善和优化,当调节回路温度检测故障时回路切成手动并报警提示操作工,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学位论文王振基于PLC的锅炉供热控制系统的设计2008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资源和环境矛盾同趋尖锐,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临严峻挑战。作为供热系统重要能源转换设备的燃煤锅炉能耗巨大,占我国原煤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然而,我国目前运行的很多锅炉控制系统自动化水平不高、安全性低,工作效率和环境污染普遍低于国家标准,因此实现锅炉的计算机自动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高校锅炉供热控制系统为背景,设计了基于PLC的锅炉供热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下位机控制和上位机控制两部分。文中给出了通过时间和室外温度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对系统温度进行调节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都可以单独的优化,便于整个系统的升级、控制管理和同后的维护,并且具备完全的开发性,保证了系统有良好的可扩充性,保护了用户投资。系统下位机利用西门子PLC(STEP7)进行软件开发,设计了对四台锅炉和五个换热站的计算机控制程序,其中包括对各台锅炉的给煤量、鼓风、引风、出水温度、回水温度、母管压力、汽包水位和蒸汽流量等参数的监测和控制;系统上位机利用西门子工控组态软件WINCC设计,实现系统启/停控制、参数设定、报警连锁保护、历史数据查询、报表打印等功能。上下位机采用现场总线进行数据交换。整个系统安装维护方便,运行稳定、可靠、人机界面友好。经过一年多的运行表明,本文设计的控制系统实现了锅炉燃烧过程的自动控制,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有效地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3.学位论文吴朋大型超临界机组先进控制策略研究2006电力系统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作用。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煤炭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之一,以煤炭为主要一次能源。目前我国全国生产的煤炭约有50%用于发电。所以生产同样多的电量供电煤耗比国际水平竟高出25%之多这不是个一般性的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问题。何况我国火电生产的规模还在急剧扩大,国际上的节能降耗水平也在日益提高,降低全国火电煤耗问题急需认真对待。为了实现电力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在利用目前电力供需矛盾缓和的有利时机,抓紧进行火电结构调整,大力推动新技术的采用,淘汰高能耗机组,加强节能环保改造。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电站项目朝着高参数、大容量的方向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近年来超临界锅炉技术在国内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我国在已掌握制造亚临界300~600MW机组的基础上,正在加快开发、研制超临界机组的步伐,通过引进技术或合作制造,逐步实现国产化和批量化,逐渐提高超临界机组在火电装机中的比重。现在至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以攻关关键技术、发展大型超临界机组为重点来发展和加强发电装备工业。目前,国产大型超临界机组已完成试制并投入运行,即将具有商品化生产能力。超临界火电机组容量指600MW及以上,超临界压力指蒸汽压力从亚临界参数过渡到超临界参数,即主蒸汽压力从17Mpa提高到24~25Mpa;主蒸汽温度从530℃提高到540℃,由一级中间再热改进为两级中间再热,使温度再提高到566℃及以上;供电煤耗小于300克/千瓦时,机组效率比同容量亚临界机组提高2~2.4%。以60万千瓦机组为例,超临界机组比亚临界机组每年可节省约2.5万吨标准煤。大型超临界机组的研制需解决一批重大的关键技术,包括设计技术、生产工艺、材料技术、自动化技术、运行技术。其中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超临界机组关键仪表和关键系统控制。仪表和控制系统是超临界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600MW超临界机组仪表和控制系统的技术,主要包括:1、超临界机组的分散控制系统(DCS)平台和自动化技术研究;2、超临界机组的管理信息系统(MIS);3、超临界机组的监控系统(SIS);4、超临界机组的全仿真系统;5、超临界机组的辅助控制系统;6、超临界机组的电气控制系统;7、现场总线和超临界高温高压检测仪表。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超临界机组分散控制系统的先进控制策略及其应用。超临界机组由于其压力等级高,工作介质刚性提高,动态过程加快;锅炉为直流炉,锅炉蓄热能力小,各子系统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机炉之间、给水、燃烧、汽温之间等各系统的控制是一个交叉联系的有机体,只有在控制系统设计时全局统筹考虑,通过采用并行静态/动态前馈、引入锅炉动态加速指令、汽机压力校正等策略,加快锅炉侧响应,充分利用锅炉蓄热,才能提高机组的负荷适应性与运行的稳定性。在具体控制系统硬件选用上,超临界机组与亚临界机组对控制系统的要求没有什么不同。由于超临界机组是非常复杂的控制对象,其生产过程的动态特性是属于多变量、大惯性大滞后、非线性、分布参数和时变的,某些控制回路难以长期投运,或是难以达到满意的调节品质。因此,电厂迫切需要先进的控制策略,在不改变系统硬件结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DCS系统提供的强大计算能力取得更好的性能。尽管如此,由于生产过程的特殊性,以及对安全可靠性的独特要求,先进控制技术在超临界机组的应用的进程仍是缓慢的。从这个角度看,能将先进控制成功地应用于实际运行并取得良好效果是一个创造性的成果。本课题的主要创新之处是:(1)本文通过探讨利用模糊控制理论与PID串级控制的优点有机组合起来,应用于蒸汽温度调节,为解决多分布参数、非线性、大滞后、大惯性和不确定性系统的调节提供一种新的尝试。在串级控制方案中采用模糊先行作为导前作用,从而建立混合型模糊PID系统;该系统综合了串级控制调节精度高,模糊控制响应速度快、抗干扰性强、具有良好的鲁棒性等特点,在蒸汽温度系统中能解决系统小的超调量与系统快速性间的矛盾。(2)在H∞控制理论的框架内研究变工况条件下的控制系统设计,这种新的控制方案在机组再热汽温控制、主蒸汽温度控制和中间仓储式制粉系统控制中,获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3)电厂在线性能分析及故障诊断系统从热力学出发,分析热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对各可控参数进行能损分析,同时给出运行指导,使电厂的节能降耗工作得以有效进行。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模型,不必事先给出故障隶属度函数,它能借助于本身的自学习能力,从故障样本中自动获取故障隶属函数,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从协调控制的角度来说直流锅炉-汽轮发电机组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多变量被控对象,如何选择控制量与被控量的关系,是协调控制系统控制方案的关键。把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和其主要子系统构成整体控制策略,满足了超临界机组工作介质刚性提高,动态过程加快的特点,实现了快速的控制作用,更短的控制周期,以及锅炉给水、汽温、燃烧、通风等之间更强的协同配合。实际运行已经充分证明了先进控制策略是电厂过程控制中极为重要和有力的工具。本项目的成功实施,提高了机组的自动化水平和机组的可控性,从减少机组的强迫停机次数及预防重大事故、优化机组的运行工况和提高主要参数的稳定性、减人增效等几方面为电厂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并从提高机组的供电品质、提高电厂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机组运行的管理水平、提高机组的调峰能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适应状态检修的要求、提高人员素质、减少维护量、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提高全厂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火电厂热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等几方面为电厂带来社会效益。4.会议论文樊甲斌.张同科DCS在磷酸磷铵生产过程中的应用1999该文叙述了磷酸磷铵装置DCS系统的硬件、软件构成,并根据工艺要求阐述了磷酸反槽自动给料系统和造粒机尾气温度调节系统。5.学位论文杨修波基于CAN总线的温度测控系统研究2007CAN总线是目前最流行的现场总线技术,它具有可靠性高、价格低廉、实时性强等优点,在自动控制领域广泛应用。CAN总线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应用目前尚不多,但由于其自身优势,必将快速发展起来。本论文以广州周立功公司开发的CANstarter-Ⅰ开发套件为应用平台,研制了一套温度测控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农业工程领域里的冷储藏库的监控。传统的冷库温度控制系统多用RS-485总线组网,但可靠性差、维护成本高、传输距离受限。另外温度传感器多采集模拟信号,测温精度低,控制策略简单。因此,研究并设计基于CAN总线的智能的库温测控系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CAN总线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分析了CAN总线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的相关功能,并对其技术规范做了一些介绍。其次以CANstarter-Ⅰ为平台,研制数字式温度测控系统。按照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库房CAN智能节点,它以微控制器P87C52X2和CAN控制器SJA1000为核心,主要完成温度数据采集及显示、温度调节控制、CAN数据通信等功能。采用DS18820为温度传感器,完成其与套件的硬件连接并实现库房温度的采集与LED显示程序。考虑到库房温度没有精确的数学模型,设计模糊控制器,利用模糊控制算法对制冷压缩机滑阀开度进行调节,实现温度控制。制定了适合本测控系统的CAN通讯协议完成数据收发。另一部分是上位机节点,它以PC机和CAN接口卡CANmini为核心。CAN总线上的数据可通过CANmini收发,从而完成PC机与下面CAN控制网络的通信,PC机上运行测控管理软件,它利用VB6.0为开发环境,完成参数设置、实时监测、文件管理等功能,管理整个CAN控制网络。另外还对温度测控系统的控制模型进行了研究,结合模型,提出了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实现库温控制,并给出了算法实现。实验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基本能满足冷库库温控制要求。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3eac25b7-e9b0-4ddf-85bd-9de10047bc77下载时间:2010年8月29日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