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系统解剖学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内脏总论消化系统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时间4节教学内容知识目标:一、内脏总论1.熟悉内脏的概念。2.了解内脏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的一般结构特点。3.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二、熟悉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三、消化管(一)口腔1.掌握牙的分类、形态结构、牙式的描写。2.掌握舌的形态结构,颏舌肌的作用。3.熟悉口腔的组成和分部、大唾液腺的位置、其导管的开口部位。(二)咽1.掌握咽的位置、形态结构、分部和交通。2.了解咽淋巴环的位置、组成和功能意义。(三)食管1.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和分部。2.掌握食管三个生理性狭窄(四)胃1.掌握胃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体表投影。2.了解胃壁的结构。(五)小肠1.掌握十二指肠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2.熟悉空、回肠的位置、形态结构。(六)大肠1.熟悉大肠的分部、位置及其特征性结构。2.掌握阑尾的位置、体表投影,寻找阑尾的标志。3.熟悉肛管的位置、形态结构。四、消化腺(一)肝1.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及体表投影。2.了解肝毗邻关系。(二)肝外胆道1.掌握胆囊的形态结构、位置和体表投影。2.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3.了解胆汁产生及其排出径路。(三)胰1.熟悉胰的形态、位置、功能及其导管开口。2.了解胰的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能力目标:1.明确牙式、颏舌肌的临床意义。2.明确咽的交通及临床意义。3.明确食管三个生理性狭窄的临床意义。4.明确胃的位置、体表投影及胃窦的临床意义5.明确十二指肠球部的临床意义。6.明确阑尾的体表投影及临床意义。7.明确齿状线的临床意义。8.明确肝脏的位置、体表投影的临床意义。9.明确胆囊体表投影及临床意义。内脏学总论内脏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个系统消化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食物残渣呼吸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泌尿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尿液,排泄机体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生殖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产生性激素和生殖细胞,繁衍后代在行态与发生上,胸膜、腹膜和会阴与内脏器官关系密切,所以均属内脏学的范畴一、内脏的一般结构中空性器官: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和生殖道实质性器官:如肝、胰、肾及生殖腺等二、胸部的标志线1.前正中线:沿身体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直线2.胸骨线:沿胸骨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3.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直线4.胸骨旁线:在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5.腋前线:沿腋前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6.腋后线:沿腋后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7.腋中线:沿腋前线和腋后线之间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8.肩胛线:通过肩胛骨下角的垂直线9.后正中线:沿身体后面正中线所作的垂直线三、腹部的标志线和分区(一)腹部标志线上横线:通过两侧第10肋最低点间的连线下横线:通过两侧髂结节间的连线左、右垂直线:通过左、右腹股沟韧带中点与上述两条横线垂直相交的线(二)腹部分区由上述两条横线和两条纵线将腹部分为三部九个区部位右区中区左区腹上部右季肋区腹上区左季肋区腹中部右腹外侧区(右腰区)脐区左腹外侧区(左腰区)腹下部右腹股沟区(右髂区)腹下区(耻区)左腹股沟区(左髂区)临床上,有时可通过脐作横线与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左、右上腹和左、右下腹四个区。消化系统Digestiveappauatus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口腔咽食管上消化道盲肠胃阑尾消化管十二指肠大肠结肠小肠空肠直肠回肠下消化道肛管大肠消化腺分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大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的腺体一、口腔Mouth(一)口腔境界和分部前壁:为上、下唇,借口裂通外界境界后界:经咽峡与咽相通上壁:为腭下壁:为口腔底侧壁:为颊分部:以上、下牙弓和牙龈为界,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二)腭palatine腭构成口腔的顶,分隔鼻腔和口腔硬腭:腭的前2/3,由上颌骨腭突、腭骨水平板及表面覆盖粘1.腭的分部膜构成软腭:位于腭的后1/3,由肌肉和粘膜构成腭帆:软腭后部向下倾斜的部分2.软腭有关的结构腭垂:软腭游离缘中部向下的突起腭舌弓:软腭两侧连于舌根外侧的粘膜皱襞腭咽弓:软腭两侧连于咽侧壁的粘膜皱襞咽峡isthmusofthefauces: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腭咽弓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和咽的分界,也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部。(一)牙tooth乳牙共20个,恒牙全部出齐共32个1.牙的功能: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嚼碎,辅助发育及语言等牙冠:暴露在口腔内的部分,其内腔称牙冠腔牙的外形分部牙颈:介于牙冠和牙根之间缩细的部分牙根:嵌入上、下牙槽内的部分,其内腔称牙根管,与牙冠腔相通,管末端细有根尖孔乳牙:分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乳磨牙切牙:牙冠扁平,一个牙根2.牙的分类尖牙:牙冠呈锥形,一个牙根恒牙前磨牙:牙冠呈圆形,一般一个牙根,上颌第一前磨牙可以两个牙根磨牙:牙冠最大呈方形,上颌磨牙3个牙根,下颌磨牙两个牙根牙本质:构成牙的大部分3.牙组织牙釉质:在牙冠部的牙本质外面覆盖的部分牙骨质:在牙根部的牙本质外面包绕的部分牙髓:位于牙腔内,由结缔组织、神经和血管共同组成牙周膜:介于牙根和牙槽骨之间的致密结缔组织4.牙周组织牙槽骨:属于上、下颌骨的牙槽突牙龈:是覆盖在牙颈和牙槽突表面的口腔粘膜5.牙式:右上颌12345678恒牙:第第第第第尖侧中左下颌三二一二一切切磨磨磨前前牙牙牙牙牙牙磨磨牙牙ⅤⅣⅢⅡⅠ左上颌乳牙:右下颌乳乳乳第第中侧尖一二切切牙乳乳牙牙磨磨牙牙6.临床牙式记举例:5右上颌第二前磨牙;6左下颌第一磨牙;Ⅲ左上颌乳尖牙;Ⅳ右下颌第一乳磨牙(四)舌tongue舌的功能:感受味觉、协助咀嚼、搅拌食物、辅助发音舌尖:舌的前端1.舌的形态舌体:占舌前2/3,在舌背以界沟与舌根为界舌根:占舌后1/3舌乳头:丝状乳头:呈白色丝状,司一般感觉菌状乳头:呈红色圆形,司味觉上面(舌背)叶状乳头:在舌侧缘后部,呈叶状,司味觉轮廓乳头:在界沟前,7-11个,司味觉舌扁桃体:在舌根背面的小结节,由淋巴组织组成2.舌粘膜舌系带:在舌底正中线上的粘膜皱襞舌下阜:舌系带根部两侧小圆形隆起,是下颌下腺和下面(舌底)舌下腺大管的开口舌下襞:舌下阜后外侧粘膜皱襞,深面有舌下腺及舌下腺小管开口此处伞襞:舌系带两侧斜行的粘膜皱襞,内有舌静脉3.舌肌:舌肌为横纹肌,分舌固有肌和舌外肌舌固有肌可使舌縮短、变窄或变薄舌外肌有四对,以颏舌肌在临床上为重要,该肌起于颏棘,肌纤维呈扇形向后上方分散,止于舌中线两侧两側颏舌肌同时收缩时,拉舌向后下方,即伸舌一側收缩时,使舌伸向对侧(五)唾液腺salivarygland大唾液腺有三对,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形态:不规则三角形,分浅、深两部1.腮腺parotid位置:耳廓前下方,咬肌后缘,下颌后窝内gland导管:从腮腺前部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横过咬肌表面,穿颊肌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开口处称腮腺管乳头形态:呈卵圆形2.下颌下腺submandibular位置:在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围成的下颌下三角内gland导管:自腺体内侧面发出,经口腔底粘膜深面前行,开口于舌下阜形态:扁长圆形3.舌下腺sublingual位置:在舌下襞深面gland导管:大管与下颌下腺管共同开口于舌下阜,小管约10条,开口于舌下襞二、咽漏斗形的肌性管道,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方起于颅底,下方在第六颈椎下缘与食管相接,后壁与侧壁完整,前方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咽分三部:鼻咽、口咽和喉咽(一)咽腔位置:是咽腔的上部上界:颅底;下界:软腭后缘与口咽分界1.鼻咽nasopharynx咽扁桃体:是顶后壁粘膜下的淋巴组织,婴幼儿较发达咽鼓管咽口:在侧壁,距下鼻甲后1cm处,向外通中耳鼓室主要结构咽鼓管圆枕:在咽鼓管咽口前、上、后方的隆起咽鼓管扁桃体:在咽鼓管咽口周围粘膜内的淋巴组织咽隐窝:是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凹陷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位置:是咽腔的中部上界:软腭后缘;下界:会厌上缘2.口咽oropharynx舌会厌正中襞,位于舌根后部与会厌相连的粘膜皱襞主要结构舌会厌谷:在舌会厌正中襞两侧的凹陷腭扁桃体:位于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扁桃体窝内咽淋巴环:由腭扁桃、舌扁桃体、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共同围成,有防御机能位置:是咽腔的下部上界:会厌上缘;下界:环状软骨下缘3.喉咽laryngopharynx主要结构:梨状隐窝:位于喉的两侧和甲状软骨内面之间,粘膜下陷形成,是异物常嵌顿停留的部位(二)咽肌咽缩肌:有咽上、中、下缩肌三块,呈叠互状排列咽提肌:包括茎突咽肌、咽鼓管咽肌及腭咽肌三、食管esophagus食管全长约25cm,为肌性管道,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或环状软骨下缘高度起于咽,下端在第11胸椎左侧续于胃的贲门颈部:上起环状软骨下缘高度,下至胸骨颈静脉切迹水平,长约5cm食管的分部胸部:上起胸骨颈静脉切迹水平,下至膈食管裂孔,长约18cm腹部:由食管裂孔至贲门,长约1~2cm第一个狭窄部:位于食管与咽交接处,距中切牙5cm食管的狭窄部第二个狭窄部:位于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25cm第三个狭窄部:为膈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40cm四、胃stomach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上起食管,下续十二指肠(一)胃的形态、分部两口:入口称贲门,接食管出口称幽门,下续十二指肠1.形态两缘:右上缘称胃小弯,凹向上,最低点有一切迹,称角切迹左下缘称胃大弯,起自贲门切迹,呈弧形凸向左下至第10肋软骨平面两壁:前壁和后壁贲门部:位于贲门周围的部分2.分部胃底:指贲门切迹以上的部分,亦称胃穹窿胃体:位于胃底与幽门部之间的部分幽门部:为角切迹与幽门之间的部分左侧管腔扩大,称幽门窦;右侧管腔狭窄,称幽门管(二)胃的位置胃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和幽门位置较固定,贲门位于第11胸椎左侧,幽门位于第1腰椎右侧;前壁右侧邻肝左叶,左侧邻膈和左肋弓,在剑突下贴腹前壁。后壁邻左肾、左肾上腺、胰、脾和横结肠等;胃底与膈和脾相邻(三)胃壁的结构粘膜层:在胃小弯处有4~5条纵行皱襞在幽门处,粘膜覆盖幽门括约肌形成环行皱襞,叫幽门瓣由内向外分4层粘膜下层:肌层:为外纵、中环、内斜三层平滑肌在幽门处,环层肌发达,形成幽门括约肌浆膜层:即脏腹膜五、小肠smallintestine小肠上起幽门,下续盲肠和结肠,全长5~7cm,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一)十二指肠duodenum十二指肠紧贴腹后壁,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腔最大的一段包绕胰头,呈“C”字形,长约25cm,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分1.上部superiorpart:长约5cm,起自幽门,向右后方至胆囊颈后下方转折向下移行为降部转折处称十二指肠上曲上部近幽门处的一段肠管,壁薄内面光滑,环状襞少,称十二指肠球。2.降部descendingpart:长约7~8cm,在右肾内侧下降至第3腰椎水平,转折向左续水平部,转折处称十二指肠下曲。降部左侧贴胰头,其后内侧壁上有十二指肠纵襞。纵襞下方有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距中切牙约75cm。大乳头稍上方,可见十二指肠小乳头,是副胰管的开口3.水平部horizontalpart:长约10cm,自右向左横过第三腰椎,至左侧续于升部。肠系膜上动、静脉贴前面下行4.升部ascendingpart:长约2~3cm,自第3腰椎左侧上升至第2腰椎左侧,急转向前下方,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移行为空肠。十二指肠空肠曲由十二指肠悬肌连于膈右脚,此肌是手术时确定空肠起点的标志(二)空肠和回肠孔肠和回肠由肠系膜连于腹后壁,又称系膜小肠,其波动度较大其区别如下:空肠回肠位置位于左上腹部位于右下腹部长度占全长的2/5占全长的3/5管腔较粗较细管壁较厚较薄颜色较红较淡环状襞明显不明显淋巴滤泡孤立淋巴滤泡集合淋巴滤泡、孤立淋巴滤泡血管弓少,1—2级弓多,3—4级弓直血管较长较短Meckel憩室:距回肠末端0.3~1m范围的肠壁上,有2~5cm长的突起,是胚胎时卵黄蒂末端消失形成出现率为2%。六、大肠largeintestine盲肠升结肠阑尾横结肠结肠袋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