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论述题专项复习龙海市实验中学梁丽萍2017.3.22开课班级:九年10班【学情分析】1、通过老师对“材料论述题”答题方法的讲述,让学生明确答题的基本方法。2、通过“材料论述题”例题解析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答题的基本方法。3、针对命题预测的考点,并根据当前复习进度选取几道“材料论述题”当堂练,引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教学目标】“材料论述题”作为2017年中考新题型,虽然有过两三次的考试与讲评,但是还有相当一大部分学生存在害怕心理,感觉答题无从下手,甚至放弃,空着不答。为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切实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提高得分率,很有必要进行此专项复习。【命题范围预测】《省考试指导意见》里的理解和运用层次,共43个考点,应引起重视。材料论述题一、表现形式:纯文字,字数200字左右,无阅读障碍。二、分值:8分(第一问2分,是送分题;第二问6分,其中,观点2分,论述4分)三、考查意图:考查史论结合的思维方法,考查论述能力,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阅读史料,读取有效信息,归纳、提炼观点,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能力。1、阅读材料:先通读材料,包括材料的出处。阅读时要找出材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主干事件等关键词,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定位题目考查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思考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定向答案的来源和答题的思维方向。2、提炼观点:(三方法)一是先概括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提炼主题,从中提炼一个切合材料的观点。二是借用教材中原有的观点。三是引用材料中现成的观点。四、答题方法:读——找——答(三步骤)注意事项:(1)观点要明确,要用陈述句,最好是言简意赅的一句话。(2)观点一定要提炼,不能照抄原文,否则不得分;即使材料里已经蕴含观点,切忌不能照抄原文,你可以换一种表述,用另一句话来表达相同的意思。(3)要注意不能把史实当观点,注意史实与观点的区别。(史实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所做事情的陈述,是具体的,形象的;观点(论点)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主观看法、评价,是抽象的。如:“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和“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前面一句是史实,后面一句是观点。(4)观点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符合主流价值观,符合唯物主义史观。(5)观点不要过多突出个人情感,不要以第一人称“我”来表述观点,不出现“我认为”等主观性很强的词语。如:“我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这个观点要去掉“我认为”,直接表述“洋务运动是失败的。”观点要表达对历史本身的分析,对历史本身的态度、看法,不宜出现”我要怎样“的词语,如:”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观点是不合适的。3、进行论述:论述要紧扣观点,能自圆其说,就是所选史实必须为论证观点服务,所选史实不能与观点无关,更不能相悖。论述要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符合逻辑,语言表达通顺。注意:(1)论述部分4分,必须选取两个史实加以论证,一个史实2分,两个史实4分,而且一个史实必须由材料中来,另一个史实必须由所学而来。(2)在运用所学加以论述时,要采用最有把握的史实,不能出现史实性错误,否则不得分。五、答题要避免的常见错误:1、论点太大。如:“辛亥革命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样的论点必须举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四个方面的史实来论证辛亥革命后中国发生的变化,还要解释是根本性的变化而不是一般性的变化,显然这样的论点是不适合在4分的题目里进行论述的。2、词不达意,表达不清。如:“中国在政治上发生了改变。”这样的观点没有时间,也没有具体指出哪一历史事件导致的政治改变,表达不清。3、审题不清,答非所问。所提观点与材料无关。六、评分标准:第一层次: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4分。第二层次: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第三层次: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有结合,1-2分。评分标准解释:第三层次:观点不明确0分,但是论述部分能史论结合,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1-2分,当然所答内容需与材料有关,不能离题。“材料论述题”例题解析例一:1850年,英国生产了全世界金属制品、棉纺织品和铁产量的一半,煤产量的2/3,其他如造船业、铁路修筑都居世界首位。1860年英国生产了世界工业产品的40%~50%,欧洲工业品的55%~60%。1850年英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20%。……正如保罗▪肯尼迪所说:“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50%的现代工业能力。”——摘自唐晋主编《大国崛起》(1)在众多的工业部门中,英国的工业革命率先从哪个部门开始的?(2分)棉纺织业(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结合英国在工业革命中的成就进行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观点:(2分)经过工业革命,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论述:(4分)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瓦特改良蒸汽机在工业各部门广泛应用,英国的工业化程度迅速提高,并且率先实现了工业化,(2分)到1850年英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20%,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2分)观点:(2分)英国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论述:(4分)英国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2分)蒸汽机作为动力机械广泛运用到工业各部门及运输业中,为工业革命注入强大活力,并将人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蒸汽时代,到1860年英国生产了世界工业产品的40%~50%,工业革命成就巨大。(2分)观点:(2分)科技的发展是国家强盛的必要条件之一。论述:(4分)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推进,瓦特改良蒸汽机在工业各部门广泛应用,使英国的工业化程度迅速提高,并且率先实现了工业化,(2分)于19世纪上半期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2分)例二、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你们选拔官吏要通过考试,可是你们从来不看实际效果。现在还孤傲自大,怎么可以立足于当今世界呢?想想30年前,我们日本,国事沉沦,遭遇何其心酸,可是最终我们日本能砸碎西方的枷锁,免除被殖民的命运,原因是在危难之时,我们日本因时制宜,实行新政,变革旧法,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国家富强独立于世界才是第一要务……这次战争的胜败早就决定于两国的立国精神之中了……(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改编自唐德刚《从晚晴到民国》(1)文中“日本因时制宜,实行新政”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明治维新(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观点:(2分)一个国家和民族不能墨守成规,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改革创新,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论述:(4分)清朝闭关锁国,妄自尊大,导致落后挨打的局面,从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屡战屡败;(2分)而日本在危难之时却能与时俱进,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唯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2分)(清朝闭关锁国,妄自尊大,导致落后挨打的局面,从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屡战屡败;而当今中国综合国力大增,在国际舞台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皆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的新决策。)“材料论述题”当堂练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改编自徐秀梅等《商鞅变法的历史评析及现实反思》商鞅变法前的秦国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秦国遗留了大量的奴隶制社会风俗,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比东方六国晚了很久。“六国卑(看不起)秦,不与之盟(结盟)”。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秦国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国家。考点: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商鞅是在秦国哪位国君的支持下进行变法的?(2分)(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观点:(2分)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论述:(4分)商鞅变法前,秦国比东方六国落后,“六国卑秦”,商鞅变法后,秦国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国家,(2分)为以后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后来的秦国正是在此基础上灭了六国,实现了统一大业。(2分)秦孝公观点:(2分)改革能使国家富强。(改革是使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论述:(4分)商鞅变法前,秦国比东方六国落后,“六国卑秦”,商鞅变法后,秦国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国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由此可见,改革能使国家走向富强。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像他这样励精刻苦,在历代君主中确实罕见。国事无论大小,他都亲自裁决。他在位十二年,有五年巡行在外,他觉得自己的劳碌,无非是为了百姓的康宁。他夙兴夜寐,朝夕不懈,优恤百姓,匡正礼教。他从没有一道命令不成为事实,从没有一个抗逆他意旨的人,保得住性命。他创立的三公九卿和推行的郡县制度使后世受益,他接受李斯的建议,焚毁了《诗》《书》等所谓的经典,活埋了那些议论他功过的儒生。到了晚年,他劳民伤财派人寻求不死之药,结果死于这般方士的手中,结束他那伟大又残暴的一生。——改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考点:评价秦始皇(1)文中的“他”是谁?(2分)秦始皇(嬴政)(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观点:(2分)秦始皇的一生既伟大又残暴。论述:(4分)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采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措施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他是伟大的;(2分)然而,他实施暴政,法律严酷,从没有一个抗逆他意旨的人,保得住性命。他又是残暴的。(2分)观点:评价人物要全面客观、一分为二。(评价人物要采用辩证唯物史观。)论述: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措施都对后世影响深远,但他焚书坑儒、严刑苛法,他的统治是残暴的。汉武帝也为稳固大一统局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他晚年也穷兵黩武,也有“亡秦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