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建筑:巴特农神庙(帕提侬神庙)神庙简介雅典娜胜利神庙(TempleofAthenaNike)建于公元前449-前421年,也称为雅典娜胜利女神庙,尼基神庙,无翼胜利女神庙,位于卫城山上。采用爱奥尼亚柱式,台基长8.15米,宽5.38米,前后柱廊雕饰精美,是居住在雅典的多利亚人与爱奥尼亚人共同创造的建筑艺术结晶。在希腊人心目中,雅典娜是代表着智慧、技艺与胜利的女神。雅典人建起这座神庙,以求给国家带来胜利。但这座神庙在公元前480年的一次战争洗劫中荡然无存。雅典娜胜利女神庙,前后有着四根爱奥尼亚式列柱,内有一尊没有翅膀的雅典娜神像。据说在争战中力求胜利的雅典人,故意将胜利女神翅膀切下,以常留住胜利的荣光。雅典娜胜利女神庙位于山门右侧。NIKE在希腊诸神中是胜利女神,她通常是以插有双翼的形象出现的。传说雅典人为了将胜利女神永远留在他们那边,塑了没有翼的女神像,从那时起,胜利女神在希腊艺术中总是同雅典娜在一起的,她被称为ATHENANIKE。神庙的位置很引人注目,因为传说就是在这里,绝望的雅典王爱琴从此处纵身跳入了大海。考古价值在17世纪70年代,这座古老的神庙不定期完整地屹立在海岬,1687年,土耳其人在同威尼斯人争夺雅典卫城的战争中无知地拆毁了这座建筑。1835年,考古学家们在这里细致地收集起了无数大理石碎片,在幸存的完整地基上拼凑起了神庙遗址。这座神庙的修复在考古学上极有意义,在这里第一次运用了混合回复技术,它的特点是尽力使用建筑的原始建设方法来修复,除了残石之外,还运用了许多现代材料,但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一目了然的,这样便于人们更好地欣赏古迹。这座风格高雅的神庙属四柱式的廊柱式建筑,就是说,它的正面和背面各拥有四根圆柱,圆柱的柱基被安置在从地面向上的第一级石级上,连接各圆柱低部的是一组饰有浅浮雕的大理石栏。神庙的大理石是从潘太里科山上采来的,由此山命名。它高六点九米,长八点地米,宽五点四米,主要的、也是惟一的空间三边筑有围墙,只有东面被筑为入口。神庙的整体曾用一条有高浮雕的楣饰联结,楣饰表现的是雅典人同波斯人的战斗情景。在雅典卫城博物馆中可以欣赏到许多浮雕的原作。修建帕提侬神庙的石料古迹保护者曾从帕提侬神庙卸下几百块大理石块,用不会生锈的钛替换20世纪20年代就已装入而生锈的铁钉(因为铁锈使墙壁膨胀,岩石出现裂缝,同时,酸雨使大理石表面遭受腐蚀)。1687年,威尼斯人的迫击炮引爆了设于帕提侬神庙内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军火库。古迹保护者也成功地识别出散落于山头的1600块帕提侬神庙的大理石块,并把它们收集起来。如果把这些大理石块重新建在神庙上,我们可以看到比现在多15%的神庙原貌。从潘德利山(雅典北部14公里处)靠近古代石矿的地方开采的新大理石块可以弥补不足的数量,而已不会影响原貌的恢复,因为该山的古代石矿在公元前5世纪就是提供大理石原料的地方。新庙是继帕特农神庙竣工之后建起的。神庙的建筑材料全部采用雅典附近出产的蓬泰利克大理石建成,晶莹洁白。其内有一座大致呈方形的内殿和一个每端各有4根圆柱的爱奥尼式门厅。建筑物外部,围着一条宽近半米的中楣饰带,上面装饰以高凸浮雕。庙东面的浮雕上刻有手执盾牌的雅典娜神像。雅典娜神像旁边竖立着主神宙斯像,朝南的角落里还有其他诸神像。其他各面浮雕的内容为公元前479年普拉迪战役中的战斗场面,其中西面是雅典人同贝奥拉提亚人作战,两侧则是同波斯人作战的情景。胜利女神是巨人帕拉斯与冥河斯提克斯的女儿,她作为智慧女神雅典娜和主神宙斯的象征,在艺术品中表现为他们用手牵领着的小人儿,她手持棕榈枝或花环,在比赛胜利者头上展翅翱翔。她不仅司战争的胜利,也司其他赛事的胜利。雅典娜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技艺与战争女神,她与海神波塞顿争夺雅典获胜,成了雅典的保护神。位于卫城前门南翼旁,是座具有爱奥尼亚式列柱的优美神殿。传说雅典市民为了使胜利永驻,就将胜利女神的双翼砍下,这就是无翼胜利女神殿的由来。这座神殿历经兴废盛衰与战火洗劫,17世纪英国人又拆走了许多浮雕,现在只剩下几座11米高的圆柱。建筑特色胜利神庙的小型神庙建于公元前420年左右,是雅典卫城最早的爱奥尼亚式建筑。从柱座到墙顶仅仅11英尺高,在外突的走廊的每一端均有四根立柱(双面四柱式建筑)。该建筑拉伸的形状和较小的尺寸比例非常适合其建造在高高的、狭窄的地基环境。尽管该建筑的细节部分制作的犹如珠宝一样精致,比如:建筑的复杂性、双面角形柱头以及第一次为人所知的把爱奥尼亚式建筑分成三种:柱高与柱底座直径的比是7:1,而不是常规的爱奥尼亚式建筑的比例9:1或者10:1。后人把该建筑非常规的建造比例说成是受其隔壁宏伟建筑-----多立斯式通廊5:1的建造比例影响。内殿原有一座大型大理石的胜利女神像,她右手握一颗象征多产丰收与和平的石榴,左手则是战神雅典娜的头盔。其实,在希腊艺术之中,雅典娜应有双翅。据说在古希腊,雅典的人们往往要抵抗外来侵略,希望每一次都有胜利女神的保护,在每一次战争中取得胜利,所以他们就取消了雅典娜的双翅,让它不远走高飞,永远和雅典人一起并肩作战取得胜利。这也就是为什么被称为无翅女神庙的原因。17世纪这里又遭战火,现在就只剩下那几根11米高的圆柱和那让人暇思的平台。当人们站在这高台上眺望爱琴海,或许会想起埃戈斯父子,或许更会加强对和平的渴望。紧挨着雅典娜胜利女神庙的是著名的柱廊,它的结构较复杂,如今只有残柱断墙,难以想象昔时的雄大。这是伯里克利的御用建筑师为雅典卫城的西面设计的起衬托帕提侬神庙作用的建筑,它于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前夕完成的主体部分,其余部分一直没有彻底完工。柱廊的中央是具有大小不一的五扇大门的长方形结构,门的前方是由六根圆柱支撑的门廊,最中央的大门前的两根石柱之间的距离较其他柱间距要宽,这样能使沿着圣道来此的马车和巡行队伍顺利进入,登上卫城。柱廊的门厅内曾有大理石的横梁和大理石花格天顶,天顶是由古希腊人最喜爱的蓝色和黄色、金色描饰的,这些色彩的作用是减弱照射在雪白大理石上的强光。立在柱廊前那为保护大理石斜坡而设的木制台阶上,眼前的帕提侬神庙如同一幅画嵌在巨大石柱间。巴特农神庙独有的文化特色在装饰方面,本来前厅外围的柱子都是多利亚式的,但檐壁却不用三陇板与间板,而是用一条爱奥尼亚式的装饰带,以浮雕表现雅典人民庆祝大雅典娜节的盛况。这条浮雕带从门廊延伸到南北两面墙上,绕行一周,连为一体。总长160米,人物超过500个。它第一次在神庙主要浮雕上直接表现雅典公民群众和现实社会活动,其构思之大胆也是空前的,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在希波战争后的进一步发展。帕特农神庙在古典建筑艺术中之所以成为典范,不仅仅在于它的建筑,更重要的是其雕刻。雅典娜巨像现已丝毫不存,据古人的描述,它实为木胎,黄金象牙只起镶嵌作用,大概肌肤用象牙,衣冠武器则贴以黄金。此类贵重的雕像通常是小型的,雅典把它做成12米高的庞然大物,无非是为了显示雅典财富的充盈特色浮雕神庙浮雕的精美和丰富毫不亚于其雕像。那条长达160米的浮雕带一气呵成,气韵生动,人物动作完美,历来被认为是希腊浮雕的杰作。它以表现大雅典娜节游行庆祝活动为主题,第一次把普通公民的形象堂而皇之地列于庙堂之上。这种每隔4年举行一次的大游行从雅典西边的狄甫隆城区开始,然后经过陶区,穿过市场,最后登上卫城。游行的核心内容就是把雅典少年精心编织的一件新袍献给雅典娜。艺术家把160米长的浮雕正好用来表现从游行开始到献袍的全过程。起点在庙西南角上,这儿表现公民群众准备跨鞍上马,然后在长长的南墙和北墙上表现公民游行队伍,其中以骑在马上的青年公民为主。在南北两墙东端转角处,游行队伍开始接近神庙入口,意味着人们已经到达了终点,神圣的卫城,浮雕的内容也由欢呼雀跃而转变为庄重肃静,迈着轻缓步伐的少年们逐渐走向卫城中心。浮雕的终点直接位于神庙的大门,此处特别安排了坐在椅子上观看游行的诸位天神,意味着众神都应邀前来与雅典人同庆佳节。附录:《圣斗士》相似之处圣斗士星矢中的诸多场景画面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仔细想一下,发现这些的原型都是取自世界著名的古迹、雕塑、考古壁画等等。看来车田正美把诸多世界文明元素融入到了他的漫画中,他巧妙地把许多现实中的场景搬入了漫画中,这样的做法让我们更觉得这部作品在无意中所带给人的视觉冲击,这是这部作品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我们知道在这部作品扎根于希腊神话,而希腊无疑是车田正美创作的灵感来源。在这部作品的一开端,圣域就已经展露出了它的外形。然而,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它和雅典卫城——希腊最负盛名的旅游和考古胜地——非常相似。卫城建于新石器时代,尽管几世纪过去了,它仍然是重要的文化艺术宗教圣地,现存的许多建筑都代表不同时期的特点山门(前门)这里是卫城入口——山门(被称为豪华的入口)。从这幅漫画图上,车田正美显然是精确模仿,因为这个情节是描写游客参观雅典卫城。不过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车田正美又用相同的三个柱子来描绘圣域入口……雅典娜雕像漫画中的雅典娜雕像众所周知就是菲迪亚斯伟大作品,原雕像放在在巴特农神庙的,有12米高,建于大约公元前450年,后来在海运途中丢失了,所以目前在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雅典娜雕像是希腊人用罗马大理石做的复制品。在帕特侬神庙里,原来还供奉着一尊高达12米的雅典娜女神的雕像。形象是这样的;她站立着,长予靠在肩上,盾牌放在身边,右手托着一个黄金和象牙雕的胜利之神;黄金制造的头盔、胸甲、袍服色泽华贵沉稳,象牙雕刻的脸孔、手脚、臂膀显出柔和的色调,宝石镶嵌的眼睛炯炯发亮……这座由古希腊最伟大的雕刻家菲迪亚斯精制作的艺术珍品,在公元146年被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掳走,在海上失落了。现在人们只能根据古罗马时代的小型仿制品约略想象她的英姿。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在漫画中雅典娜雕像是取材于菲迪亚斯的作品,但是她手上的胜利女神雕像却是来源于另一个地方,萨莫雷斯岛的胜利女神雕像,如今这个雕像存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中,被称为卢浮宫三宝之一。这尊胜利女神是为了纪念希腊人同罗德岛人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