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六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先“懂”后“答”——古诗词鉴赏规律之鉴赏六看•郸城二高窦慧杰•教学目标:培养“六看”意识,掌握相关的阅读鉴赏技巧。教学重难点:1.掌握诗歌鉴赏六看方法•2.熟练运用鉴赏六看导: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蔑视权贵之高洁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之感慨愤世嫉俗之绪边塞征战怀古咏史人生感怀羁旅思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送别抒怀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思妇闺怨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民生疾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山水田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写什么”(形象)“为了什么”(思想内容)“怎么写”(语言、表达技巧)思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思、议:如何把握诗歌思想情感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需6看1、看标题2、看作者3、看注解4、看意象5、看末句6、看题干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典菱歌敌万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干谒诗科举考试之前,向张籍征求意见,表现自己忐忑不安的心理一、看标题展乍一读这两首诗,还以为是一对恋人的艳情之作。后来作者朱庆馀把最初为《闺意》的题目改为“近试上张水部”为何呢?原来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官张籍。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而张籍的诗中同样以“明艳”、“越女”比籍贯为越州(今浙江绍兴)的朱庆馀,以这位出自镜湖(今浙江镜湖)湖心的美女的歌喉抵得一万金,比喻朱庆馀的诗文功夫,以此打消他的“入时无?”的顾虑。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池塘要不断注入活水,才能清澈。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才能进步读书的积累与贯通的关系。长期的读书积累,对问题一朝领悟。【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其二】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舰大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由自在地顺漂。从题目入手一能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缘由、目的)二能感知作者的喜怒哀乐(情感)《近试上张水部》《观书有感》李白《哭晁卿衡》杜甫的《春夜喜雨》王昌龄《闺怨》陆游《书愤》(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积累历史知识)北朝战乱尚武精神南朝安定男女情思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2、了解作者的气质、风格。陶渊明——归园之乐李白——愤世嫉俗、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王维——含蓄生动,雄浑奇拔(边塞诗)白居易——雅俗共赏李贺——奇诡变幻李商隐——含蓄绰约杜牧——清丽俊逸李清照——闲适与愁苦。3、了解作者的际遇。不同经历和遭遇,呈现的内容和风格会有极大差异。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结合全词思考,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交代晚年处境答:作者一生为了国事奔波南北,回来后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并且晚年处境艰辛,居住在萧瑟破败的庙宇中,尽管如此,但作者半夜醒来,关心的仍不是自己的处境,突现在眼前的却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全文表现了作者在失意中仍不忘抗金,报效祖国恢复中原故土的情怀。抗金杀敌,收复失地二:看作者•(三)看序注•看诗后注解破解难点两个作用:•1、暗示背景,介绍作者这时的处境,诗歌的写作背景。•2、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金陵晚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图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⑴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⑵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答:⑴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⑵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三:看序注思、议:如何把握诗歌思想情感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需3看4、看意象5、看末句6、看题干(四)看意象•立象以尽意指包孕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物象+情意=意象•能成为意象的,是富有深意而又形象生动的事物。展四:看典型意象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由精心选取的九个能代表萧瑟秋天的典型意象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抒写天涯游子独行寒秋的内心深处无尽的伤痛。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寒秋流水春草登高杨柳赠别诗常见意象一乐曲二植物三地点边塞诗三乐曲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五:看末句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心裁,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戴复古(1167-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江湖派诗人。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戴复古由于长期浪游江湖,一生未仕,被称为江湖诗派的代表。他的诗很多写游历江湖的闲适,但他也写下了大量指摘时政、忧国忧民的篇章,这首诗流露的就是对无法收复沦陷的北方国土的深切感伤。诗前两句写登上横冈,俯视大江,又在浮远堂上远望万里山河,只觉得忧愁郁结,无法排解。诗把登浮远堂一事分作两句写。第一句“大江流”写浮远堂所在环境,前加“下瞰”二字,以说明其高,引出下面的远望;同时以水流无限来寄托自己无尽的哀思。第二句的“万里愁”,承上句,一是说长江水流万里,带不去心中的愁怨;一是说眼前的万里江山,使自己产生无穷的愁怨。第三句又接上,“无山遮望眼”照应“万里愁”,所以说最苦;第四句点出主题,说明为什么眼见万里会引起愁是因为向淮南眺望,眼前都是沦陷的中原国土。诗三、四句翻过一层,打破了历来登临诗的惯套。大凡登高,没有不希望看得远的,因而一般登临诗总是对眼前因为有山、有云遮断视线表示伤感,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首诗偏说望有山遮住视线,免得见到中原,更加深了自己的沉痛,诗人通过不想看而更深沉地表达对中原的怀念。那是“最苦有山遮望眼”,而戴复古则是“最苦无山遮望眼”,所以其情更为可伤。充分表达了国耻不雪,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六:看题干“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这首诗是杜甫五十七岁时所作。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的杜甫历经磨难,北归已经无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长期漂泊无定的状况让杜甫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此诗。第一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只得四处漂泊,浪迹天涯。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第二联是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然像孤月般皎洁。第三联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落日”与“秋风”相对。前者是虚写,比喻“暮年”,后者是实写。身处江汉,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尾联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诗人自比为“老马”,意在表明自己并非已经毫无用处。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鉴赏诗歌要有文本意识。文本指的是诗歌作品本身。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同学们最容易出的问题是只会孤零零地答出一个“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空对空地说表现了什么;而答不出之所以是“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的理由与根据,结果使赏析流于笼统空泛。这是一个大忌。一定要注意从诗歌中寻找答题根据,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分析。这对防止把题答偏是大有帮助的。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5、草——随思绪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7、扬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拓展:积累一点常见的意向和典故•8、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9、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11、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12、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13、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14、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15、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16、鹧鸪鸟——离愁别绪“教材中常见的文化常识文学典故”:•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