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2.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加尔文在瑞士的宗教改革、英国的宗教改革等基本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加尔文改革、英国宗教改革的异同,探究欧洲宗教改革对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成功的改革首先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和政治代表的发展需要,并且促进了思想解放;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知识结构: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天主教会的腐败英国王权与教会的决裂教会纯洁运动→恢复了天主教会部分势力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加紧打击“异端”→宗教冲突加剧→一些国家实行宗教宽容教学重点:(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九十五条论纲》。(2)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历史作用。考纲:欧洲宗教改革授课时间:1课时导入新课:展示一组图片宗教改革最先在那个国家发生了呢?德国。为什么呢?原因:[1]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局面,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找经济)这种局面还使得天主教会有很大的影响。[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四分五裂的德国是受教皇压榨最深的地区.(课本59页的史料:16世纪初,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是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人们称德意志为“教皇的奶牛”[3]教皇派人到德意志赎罪券;(直接原因)[4]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二、宗教改革概况:(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揭开序幕: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10月31日直接原因:教会兜售“赎罪券”成为导火索。马丁路德是德意志维登堡大学一位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的神学教授,他非常痛恨罗马教会在德意志的神权统治。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维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劵。(课本59页材料中赎罪券的功效)这一举动激起了各阶层人们的愤怒。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教堂的大门上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原名是《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写了95条,用来反驳赎罪券的功效,指出教皇没有权利赦免,只有上帝才有免罪权。信徒想得救,只能依靠自己内心的虔诚忏悔。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论纲》迅速变成燎原之势,激起了各地反对教廷的风潮,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我们来看一起课本上的描述。2.马丁路德的核心思想:①“因信称义”: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这是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②宗教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否定教士、教廷、教皇的权威③王权高于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资产阶级希望国家统一④简化天主教的复杂的圣礼,建廉价教会,主张神甫可以娶妻。——资产阶级原始资本积累3.历史意义:①马丁·路德首先确立了与罗马教廷说教不完全相同的基督教派,严重冲击了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②基督教世界出现了分裂,出现了更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新教。③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首先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发生在德国的这场改革很快波及了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先后创立,形成了基督教三大新教教派。通过对路德核心思想的分析,同学们思考一下,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天主教的分歧点在哪?分歧点:怎样才能获得上帝的拯救,是听从教皇、教会,服从教规,还是相信自己。这说明,宗教改革本质上并不反对宗教,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什么?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宗教手段进行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运动。(二)加尔文与日内瓦的试验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16世纪,欧洲很多地方进行了宗教改革。其中,加尔文在瑞士日内瓦的宗教改革最著名,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课本60页材料中对加尔文的生平介绍。(法国人、《基督教原理》——新教的百科全书)加尔文出生于法国的一个市民家庭,他父亲在当地教会任职。他在巴黎大学学习语言学和神学时,受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他因为在法国宣传路德的主张,而被法国天主教会指控为异端,被迫流亡。在流亡过程中,写了《基督教原理》一书。在这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被称为新教的百科全书。1536年,他到瑞士的日内瓦,宣传宗教改革。但是,当时日内瓦的保守势力还比较大,不到两年,他便被以“异端”的罪名驱逐出境了。直到1541年,支持改革的一派掌权后,他才回到日内瓦,领导日内瓦的宗教改革运动。1.背景: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2.思想内容:①认为《圣经》至高无上,主张信仰得救;②主张先定论;——其宗教改革的思想核心③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规定神职人员选举产生;④主张过简朴生活,认为教会应该监督、社会、家庭;⑤主张建立共和式的、政教合一的政权。请大家分析路德和加尔文的观点有哪些异同?(继承和发展的地方)相同点:①信仰得救;②《圣经》是最高权威、③简化宗教仪式;不同点:①主张先定论,鼓舞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②神职人员要由信徒选举产生,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③加尔文批判了教会鼓吹的“财富产生罪恶,不能获救”的言论,认为财富是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鼓励人们积极奋斗,大胆地追求财富与成功,这些主张更加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人物教派核心教义其它主张影响地域马丁·路德路德教①因信称义;②宗教最高权威是《圣经》;③宗教信仰不需要教会中介;④世俗王权高于并支配教权。反对赎罪券神甫娶妻德国、北欧加尔文加尔文教①主张信仰得救;②圣经》权威至高无上;③先定论选举神职追求财富法国英国等但是,加尔文也镇压迫害异端。课本材料中,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和解剖学家塞尔维特就因与他的主张不符,而被执以火刑。3.意义:加尔文宗教改革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影响极大,比路德教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国际性影响。加尔文教义传入英国,成为英国清教徒的宗教信条。日内瓦也由此成为宗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三)英国国教:——国王主持下的宗教改革1.背景:英国借助王权建立起附属于王权的民族教会2.导火线:是亨利八世的一场离婚案3.改革过程及内容:(1)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①1534年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英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利,教皇无权干涉英国的教会事务;②保留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③解散修道院,没收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勒令男女修士还俗。(2)伊丽莎白宗教改革的内容:①重申《至尊法案》,要求所有神职人员必须效忠国王;②通过《三十九条信纲》,把圣经作为信仰的唯一标准。3.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的,保留了较多天主教的成分。三、宗教改革的影响: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精神文化: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教学小结:(多米诺骨牌)西欧的宗教改革源于虔诚的信仰者对腐败的天主教会的抗议,但很快就遭到迫害,演变为大规模的宗教战争。不过,血雨腥风之后,我们毕竟看到了蹒跚而清晰的进步脚印。新教教派、调整后的天主教会在不同程度上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宗教宽容的理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个人有了选择宗教信仰的自由。宗教改革给欧洲人带来一次新的思想解放。课中、课后习题解答:课中思考题: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有何独特之处?(1)中世纪后期的英国是一个王权日趋强化的民族国家,那里的宗教改革首先是自上而下发起,从王室利益需要出发而进行的,其结果主要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都铎王朝的统治。(2)此外,英国没有像德国和法国那样发生宗教战争,也是由于有比较强大的国家力量起到了控制全局的作用。解析与探究阅读以上材料,说明宗教改革爆发的直接原因,并分析马丁路德的主张与天主教会的区别?原因:材料一表明教会要掠夺德意志人的钱财;材料二表明教会通过兜售赎罪券骗取德意志的钱财;材料三表明路德愤起揭穿教会的骗局,由此引发了宗教改革。区别:教会主张通过教会赎罪和得救;路德主张真诚的悔过就可以得救,无须经过教会。自我测评2.结合马丁路德的主张,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路德初期的宗教改革主张可以归纳为:(1)“信仰得救”即“因信称义”的原则。认为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虔诚的信仰,圣礼不是主要的,更不需要靠教士的监督和干预。(2)《圣经》高于一切,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3)建立廉洁教会,反对教阶制度和繁杂的礼拜仪式,主张神甫可以娶妻(4)政教分离。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宗教手段进行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改革的历史作用。(1)欧洲宗教改革是16世纪首先在德国爆发,随后席卷欧洲的一次大规模的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2)它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积极响应,个别国君大力支持,部分贵族也积极投入。(3)宗教改革形式上是反对天主教的教义和教会组织,实际上是对现存的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反抗,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阶段,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廉俭教会的要求。(4)它和文艺复兴运动并称为早期资产阶级的两大反封建斗争,为西欧资本主义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