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二章_社会化_图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社会心理学导论第二章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第二章人的社会化怎样理解“后勤社会化”或“养老社会化”中的“社会化”?这些用法中的“社会化”多是指将原来由于单位或国家承担的事务推向社会,准许、提倡或要求全社会共同参与与社会学心理学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第二章人的社会化案例分析:17岁考上博士神童为何肄业回家?第二章人的社会化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在小学只上了二年级和六年级,1991年10月,8岁的魏永康就跳到了县属重点中学,也跳过了他的童年。13岁时,魏永康又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湖南湘潭大学原物理系主任颜晓红:“他可以过目成诵,就是说他一篇短文看了以后就把它复述出来的,记忆力非常强,然后这种思辩力很强。”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这一次妈妈不能跟在身边,永康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2003年,魏永康从中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魏永康的神奇人生第二章人的社会化魏永康的生活•在魏永康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也没有玩具。•他一天离不开书,站也看书,坐也看书,吃饭也看书,时刻看书。•他与人交往的方式仅仅是一句话:你好,一个动作:握手。基本的礼仪和与人交往的规则,他一点都不懂。•北京大冬天那么冷的天气他就穿着单衣,还拖着拖鞋就到天安门玩去了?第二章人的社会化魏永康的妈妈•母爱像掘井机一般没日没夜地挖掘着他的潜力。•为了照顾他,永康的妈妈陪读了四年大学。•没让他搞家务事,妈妈跟他讲,你一心一意地读书,考试得到你的好成绩,将来好考研究生。•妈妈不允许他玩•妈妈的理想:考上博士,当上科学家,一心一意搞研究。第二章人的社会化老师与同学评魏永康•同班同学向志清:“他自己生活可以说是不能够自理,独立的行为,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像人际关系这方面的,他还是不能做到的。”•颜晓红:“老师安排一些课余,跟专业课程无关的一些东西给他,他妈妈认为不可理解,在一年半的时候我们提出,把他的小孩搬到学生宿舍的时候他母亲反对,他小孩子当时在墙上写了恨死他妈妈这个话,小孩自己还是很想到学生宿舍里面去。”第二章人的社会化启示?只有经过社会化才能使自然人变为一个社会人,只有经过正常的社会化才能使人变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一个人儿童不能拥有童年,是无法想象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幸福的童年何等重要。第二章人的社会化曾学梅开始经常教儿子做家务,也欢迎其他同学找他交流,他自己的生活起居早已能够自理了。曾学梅还介绍说,儿子现在非常体贴瘫痪在床的父亲,几乎每天都要为父亲端茶送水。魏永康的母亲曾学梅:“永康比以前懂事多了。他会主动给客人倒茶,不回来或者回来晚了会打电话或即时给你解释。”“他现在都是自己洗衣服,只要一提醒,他就高高兴兴去洗了。有时也让他买买菜。他知道家里经济困难,同一类菜,他总是挑最便宜的买。他知道一家超市的藕尖最便宜,3块4毛5一斤,就在那儿买了几次,有一天涨到3块8毛4一斤,他就跑了另几家超市,发现比这里更贵,后来干脆就不买了,只买了5毛钱一块的豆腐回来。买米也是买1块零四毛的最便宜的米。”第二章人的社会化《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群生活在部队大院的孩子,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渡过自己的青春,同样是有冲动、有爱情、有性、有幼稚、有失败、有冒险,也有成长。第二章人的社会化我们如何从一个婴儿成为会计、文员、医生、教师和军人?我们受到何种影响成为现在的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影响和改变身边的人?社会化成为社会的一员生物人,社会人第二章人的社会化内容提要社会化的概念及其实质1社会化的心理机制2社会化的影响源34成人社会化5社会化的结果6人的社会化历程第二章人的社会化内容提要社会化的概念及其实质1社会化的心理机制2社会化的影响源34成人社会化5社会化的结果6人的社会化历程第二章人的社会化社会化的概念及其实质社会化的概念语言社会化的特殊地位社会化与个性化第二章人的社会化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socialization)个体经过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文化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意义个体完成了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人能被社会化的核心原因:人脑有以千亿记的神经细胞,其形成各种联系和网络的可能性几乎是无限的。社会化的本质是社会经验的传递,语言是传递的中介人类童年的长期依赖性的生活阶段,为家庭和社会发挥对儿童长期而系统的影响提供了可能性。第二章人的社会化不同视角的社会化社会学的社会化:偏重社会化过程中人与社会的互动,关注社会化规范的内化及社会角色的形成。心理学的社会化:偏重社会化过程中的个人成长,关注个人的人格与自我的形成及一般的社会学习过程;文化人类学的社会化:偏重社会化过程中文化的继承,关注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模式对其成员的共有人格及社会行为的影响。第二章人的社会化语言社会化的特殊地位语言是人们理解别人和使自己为别人所理解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本身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语言是一种文化最为集中的反映•接受相应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社会习俗。人的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的,其他一切社会化目标的实现,也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语言的学习和个体的社会化是同一过程•社会交互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过程语言有利于归属感和融入的形成第二章人的社会化社会化与个性化个性化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个人心理-行为倾向独特性的过程。个体如何看待和体验自我、世界,对外部世界和自己采取怎样的行为方式。奥尔波特把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理的自我第二阶段:社会的自我第三阶段:心理的自我——个性化第二章人的社会化3个月:能辨认自身以外的世界5个月:略知别人的存在8个月:了解自我的存在,听到自己的名字会作出反应,但人我不分,物我不分1岁:区分动作和动作对象,认识镜中“我”2岁:会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自我概念3岁:自我中心期,“小大人”,常表现出“我要”、“我来”的行为生理的自我----自我意识的产生(3岁前)对自己身体、外貌、体能的意识。第二章人的社会化社会的自我---自我的发展(3岁---青春期)客观化时期。关注自身以外世界。通过与他人交往,从周围世界寻找榜样,模仿、认同、内化为自身行为,学习社会规范,形成社会角色,进一步确定自己,对自己的角色、地位、权利、人际等社会属性的意识。第二章人的社会化心理的自我---自我的成熟(青春期---成年)主观化时期。关键期。内在的关注,如“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什么”“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表现出“逆反”情绪。在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统合中,逐渐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状况、心理过程、行为表现的意识。第二章人的社会化社会化与个性化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关系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程获得共同经验和个体个性化的过程个性化与社会化是同步进行,同时实现的。•原因:不可能完全相同的经验;个体具有能动性社会化与个性化过程不可分割如果只允许社会化的存在而扼杀个性化,它就可能长期在一种水平上简单重复。如果社会过分强调个性化而忽视社会化,那么这个社会将可能冒失范和动乱的危险。第二章人的社会化社会化与个性化个性化与社会化的重要作用对于个体:•社会化:使个体适应环境,获得发展的基点•个性化:超越现实,推动现实变革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对于社会整体:•社会化:人类社会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个性化: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机制第二章人的社会化理想的社会和理想的个人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当既具有完善的社会化代理机构体系(如完善的教育体系)和社会化诱导机制(如完善的奖励制度与法律制度),又能给予合理的个性化以广阔的空间。一个理想的个人则应当是既可以较好地适应社会,又能有充分的个人风格与独创性,具有促发社会积极变化的潜力。第二章人的社会化内容提要社会化的概念及其实质1社会化的心理机制2社会化的影响源34成人社会化5社会化的结果6人的社会化历程第二章人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心理机制社会角色引导社会比较机制社会学习机制亚社会认同第二章人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心理机制:社会角色引导社会角色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内的理解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个体的社会环境和生活依角色的要求和期待而被系统化•社会认可是个体自我价值最重要的来源第二章人的社会化舒伯的生涯彩虹图第二章人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心理机制:社会比较社会比较(socialcamparison)将自身状态与他人进行对比以获明确的自我评价的过程社会比较是获得社会性自我评价的唯一途径社会比较的特点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社会特征共同的人进行比较情境越缺乏客观标准,比较倾向越强自信心状态影响比较的性质第二章人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心理机制:社会比较个人社会比较的自我调整扩展范围深化内容超出自身所属群体重视个人内在的历时性比较第二章人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心理机制社会学习社会学习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学习各种行为、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社会学习的三种方式直接强化•人们根据所受到的强化或惩罚建立起行为替代强化•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或惩罚,使自己在以后类似情况下也作出这种行为或抑制这种行为。自我强化•使用自己设定的标准来评价、衡量自己第二章人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心理机制:亚社会认同亚社会相对于宏观大社会的直接社会环境;较大社会背景的较小社会背景作为个体的首属群体(primarygroup)和个体社会化的直接背景,个体会首先以亚社会为出发点,并在其被要求、期望和奖惩的环境中被引导。引导青少年的亚社会环境保持与大社会的良性接触和融合第二章人的社会化内容提要社会化的概念及其实质1社会化的心理机制2社会化的影响源34成人社会化5社会化的结果6人的社会化历程第二章人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影响源文化家庭的特殊作用同辈群体学校媒体第二章人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影响源:文化文化是在某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包括价值观、信仰、艺术、法律、风俗习惯、风尚、生活态度及行为准则,以及相应的物质表现形式。文化的“化人”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为个体提供社会化的规范。文化培养人们对身份、地位的认同,以成为特定的社会角色文化造就人的心理和人格模式。第二章人的社会化米德的文化类型论——《文化与承诺》前喻文化:向长辈学习“在无知的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受到正人君子的冷落”(房龙《宽容》)并喻文化:长晚辈、同辈之间互相学习移民家庭,“牛顿花了一生才发明的物理定律,现在的大学生一星期就学会了”(费孝通《美国与美国人》后喻文化:长辈向晚辈学习反向社会化“我承认,我们应该遵守一些基本的规则。但是,我们首先应该审视一下是谁在制定规则”第二章人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影响源:家庭家庭的特殊作用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交往对象,更是他们在早期发展阶段的核心影响源。•在人社会化关键性的生命早期阶段,正是由它主要负责儿童的社会化,使儿童在家庭中建立起其最初的亲密的感情联系,学习语言,并开始将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内化。•它在社会结构中处于一种独特的位置。各种社会关系通过家庭这个中介反射到儿童身上父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第二章人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影响源:家庭儿童发展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环境,而优化家庭环境的着眼点是提高父母的素质。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职业。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就无证上岗了。现代家庭教育中,积极正确的教养方式:管束,冀望,教导,关爱(鲍伦德Baumrind)管束:为孩子立规矩,冀望:希望,期望符合孩子的年龄称之为成熟要求教导:亲子沟通,双向沟通且充分澄清观念关爱:养育过程中传达关爱之情第二章人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影响源:家庭教养方式(鲍伦德Baumrind)专制型(虎妈狼爸型)•要求孩子绝对遵循父母所订的规则,不鼓励孩子提问、探索、冒险及主动做事,严格执行处罚。放任型•不为孩子立任何

1 / 8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