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的词语词性分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汉语中的词语词性汉语词性分类:实词和虚词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虚词;介词、连词、助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1.动词“是”•I.“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II.“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3.助动词•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暖和了”。•4.趋向动词•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如:•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平常•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3、形容词。形容词中包含了表色彩的词,表味道的词和表性别的词。•(1)表色彩:红、碧绿、亮、暗等。•(2)表味道、嗅觉:香、甜、苦等。•(3)表性别:男、女,雌、雄、公、母等。•(注:表颜色的可归入表状态类;表味道和表性别的可归入表性质类。)•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例如•单音节:AA式:高——高高(的)大——大大(的)红——红红(的)慢——慢慢(的)•双音节:AABB式:老实——老老实实整齐——整整齐齐清楚——清清楚楚大方——大大方方•或A里AB式:马虎——马里马虎糊涂——糊里糊涂慌张——慌里慌张小气——小里小气•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儿的脸”。•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也应看作动词。•(四)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此外还有倍数、分数、概数。•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倍、十倍”。•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如“一百多”、“一千左右”;第二,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三四(个)”、“十七八(个)”、“五六百(个)”。此外,“三两(个)”。“三五(个)”等两个基数连用的习惯用语也表示概数。•数词的语法特点:•1.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例如“一个”、“五本”、“两次”等等。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文言格式或习惯用法中,数词才直接修饰名词。例如“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千山万水”“三心两意”等。•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1.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四倍”,不能说“增加了五倍”。•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倍”,不能说“增加到四倍”。•2.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例如从十减少到一,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倍”.•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指减少后的余数。例如从十减到一,以分数计算,应说“减少到十分之一”。•(五)量词•1、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可分两类:1.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1)有专用的,如:•度量衡等单位:尺、丈、升、斗、两、斤、磅、吨、分、亩、顷、刻、元、角、米•个体单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棵、张、匹、块、片、•只、架、枝、艘、辆、幅、座、句、段、篇、章、首•集体单位:双、对、副、堆、批、群、帮,班、套、串、打(dá)、伙•不定单位:些、点•(2)有借用的,如:摸(摸了摸、摸一摸)•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和外语相比,其中量词特别丰富,这就使现代汉语增加了区别同音词的功能和形象化的表达手段,如“一口剑、一枝箭”,“一线阳光”,“一小串珠子”。•近几十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复合量词,例如:•架次:计算飞机架数次数的总和。一架飞机飞行十次叫“十架次”,五架飞机飞行两次叫“十架次”或十架飞机飞行一次也叫”十架次“。•人次:计算人数和次数的总和。•吨公里:是陆运的吨数、公里数的计算单位。三吨货物运行一百公里,叫“三百吨公里。•吨海里:是计算海运(水运)货物的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同吨公里。•秒立方米:表示一秒钟时间内,水在河床里流过一立方米的量。如在一秒钟时间内流过五十立方米,水流量就是“五十秒立方米”。•2.动量词•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也有专用和借用两类。•专用的如“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的“次、遍、场、趟”。借用的如“看一眼”“砍一刀”“玩一天”的“眼、刀、天”。•(六)代词•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饲。指称或区别人、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人称代词可分三种:第一人称指说话一方,单数用“我”,复数用“我们”或“咱们”。第一人称指听话的-方,单数用“你”,敬称用“您”;复数用“你们”,敬称用“您几位”、“您诸位”。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方,一单数用“他、她、它”,复数加“们”,“它”不指人而指物。•“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方,可以称为“包括式”,“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我们”只包括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排除听话人,可称为“排除式”。•例如几位客人向主人告别时说:“我们走了,咱们再见吧。”但是,普通话“我们”可以是“排除式”,也可是“包括式”。•例如:•①你以为妈怕穷么?怕人家笑我们穷么?•②王先生,你放心去吧,过几天我们一定去看你。•例①“我们”是“包括式”,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例②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咱”有时相当于“我”,有时相当于“咱们”。•人称代词:我、咱、你、您、他、她、它、我们、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自己、自个、儿、别人、人家、大伙儿、大家、彼此•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里、哪会儿、多会儿、几、多少、怎样、怎么、怎么样、多•指示代词:这、那、这儿、这里、那儿、那里、这会儿、那会儿、这些、这么些、那些、那么些、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这么、那么•虚词分为:介词、连词、助词•(一)介词的用法•1、对、对于、关于•(1)“对、对于”用来介绍动作的对象及有关的人或物,大多可通用.•“对”的意义更广泛,还有“向”、“对待”的意思.•“对、对于”运用时常见的错误是主客体颠倒.•(2)“关于”表关涉,“对于”指对象.•“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只能位于主语前,“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位于主语前后均可.•“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作标题,“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不能.•2、在……上、中、下•“在……上”、“在……下”中间插的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是谓语性词语.•“在……上”中间可插入兼属名词的动词,但不能插入动宾短语.“在……下”中间不能插入主谓短语.•“在……中”中间可插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动作正在进行.•(二)连词的用法•1、和•运用“和”连接并列成分要分清层次,多个并列成分只在最后一个成分前加“和”,其余并列成分间用顿号隔开.•2、或•“或”表选择,多项选一;“和”表联合,多项兼存.•(三)助词的用法•1、的、地、得•“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分别是定语、状语、补语的标志,应以此标准据结构分辨它们的用法.•2、着•“着”表动作正在进行,不表进行的行为不能用“着”.•3、了•“了”表实现,不能与“正在”或“将会”等连用.•辨别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第一、先从定义着眼,把握住不同词性的实质•名词:表示人或者事物名称的词。•“事物”包括几种?一般可分为“抽象事物”“具体事物”所谓“抽象事物”是指看不见、摸不到的事物,如社会、时间等;所谓“具体事物”是指能依靠感官感受到的事物。如桌子,水等。•动词:表示人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联系的词。•如何区别“动作”和“行为”?简言之,“动作”单一;“行为”是动作的组合。如“看,听,写”表动作,“学习”表行为。“打、杀、抢”表动作,“犯罪”表行为。如何区别发展和变化?发展即事物的扩展进步,如长、前进;变化指事物前后的改变,如“停、灭”等。•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表形状:方、扁、圆;表性质:好、坏、良;表状态:快、慢、稳。•第二、要识记特殊情况或容易忽略的情况•1、名词。人名、地名大家容易分辩,特殊情况有:•(1)方位名词:如上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