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与科技(核心课)考核方式•作业:请你谈谈学习课程的心得体会以及你所学的专业与考古的联系.(80分,最后一次课交纸质作业,写好姓名、学号和学院)•平时:小考或点名(20分,最后一次课小考).主要参考书赵丛苍主编,2006.《科技考古学概论》,高教出版社陈铁梅编著,2008.《科技考古学》,北大出版社李士秦广雍主编,1991.《现代实验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主要内容•绪论•考古调查中的科技•水下考古•考古年代的测定•古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复原•古代人类饮食结构的重建•分子生物学在考古中的应用•青铜器的研究•古陶瓷的研究•文物保护中的科技绪论•第一节考古学基础知识•第二节科技考古概述第一节考古学基础知识•一、什么是考古?•二、考古学的目标•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四、考古学的研究范围•五、考古学年代与分期•六、考古学的理论基础•七、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八、考古学发展简史一、什么是考古?考古不是挖宝和猎奇!《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科。英国考古学家皮戈特(S.Pigott)将考古学定义为“一门研究垃圾的科学”。二、考古学的目标•考古学的目标就是复原古代社会和古人的生活方式,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人类的行为模式,最终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考古学与历史的不同在于,考古学家强调“透物见人”,而历史学家主要依据历史文献的资料进行研究。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既有人类遗留下来的人工遗迹和人工物,也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遗存和自然地理资料,例如土样、贝壳、花粉、动物骨骼、生活垃圾……•恐龙是不是研究对象?遗物、遗迹、遗存和遗址•在考古学上,将可移动的古代遗留物成为遗物。对不可或不能移动的古代遗留物称为遗迹。•遗存——遗物和遗迹总称。•遗址是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生活、居住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文化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一定地域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古代人类遗存共同体。•一种考古学文化,一般由若干性质、特征、年代相同的遗址组成,它们应属于古代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等。四、考古学的研究范围•空间范围:全球各地,一般限于古代人类居住、活动的地方。•时间范围:考古研究的范围是古代,与近代史和现代史无关。•上限自人类起源开始,下限随考古学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各国考古学都有它们的年代下限。考古学年代下限•英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诺曼人的入侵(1066)。•法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加洛林王朝的覆灭(987)。•美洲各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2)。•一般说来,中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可以定在明朝的灭亡(1644)。五、考古学年代与分期•相对年代:指遗迹、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以及文化遗存先后时序的年代。•绝对年代:指遗迹、遗物做成或废弃的具体时间。中国考古学分期六、考古学理论基础—考古地层学•地层是地质学中的一个最基本概念,是指有一定时间和空间涵义的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考古地层学是借用地质学原理指导发掘工作,也是考古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地质学中的地层学,是以各种自然堆积(自然层)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搞清地壳形成的历史;而考古学中地层学,则是以主要因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堆积(文化层)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究明人类文化堆积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文化层形成的基本原理•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地层形成的顺序是自下而上依次堆积,即老的在下、新的在上,这叫地层层序律。•文化层主要是由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居住于同一地点的历代居民活动形成的堆积,也是按时间的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堆积而成的。即年代早的在下,年代晚的在上。文化层的划分与地层关系•由于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内容、生存环境等有所不同,故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在土质、土色和包含物(人类遗物)等也就会产生差异,这些是划分文化层的主要依据。•所谓地层关系,指的是不同时期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地层之间的相对年代关系。地层关系包括叠压关系、打破关系。成都金沙遗址发掘现场图解文化层形成过程考古类型学•考古类型学是考古学理论的基木内容之一。借用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类的原理,研究遗迹和遗物的形态变化过程,找出其先后演变规律,进而结合考古地层学判定遗迹、遗物的相对年代,确定与区分不同的考古学文化。考古类型学的原理•人类社会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各种文化因素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器物的形态也常常随之改变。•器物形态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化性则是绝对的;器物形态既具有历史阶段的稳定性,又具有明显的时代与文化特色。•根据形态的差异程度,排列出各自的发展序列,确定出土物的相对年代关系,还可以判定文化之间的承继或相互影响关系。考古类型学苏秉琦的陶鬲谱系•陶鬲是根据其造型及功能而做出的分类,属于炊器一“类”。•同一时期的陶鬲存在不同的类型,称之为“型”;•同一类型的陶鬲但有先后时间演变关系的器物定义为“式”,利用型、式表示陶鬲在横、纵两方面的演化顺序。•考古“分型定式”七、考古学的研究方法考古调查遗址发掘发表报告实物资料室内整理科学分析科学保护考古学家科技考古人员文保人员地层学指导类型学指导“由上及下、由晚及早”八、考古学发展简史•1.考古学的前身:古物学与金石学。•2.近代考古学方法在欧洲的产生与完善(19世纪初~20世纪初)-----“三期说”建立-----“地层学”创立-----“类型学”诞生•3.考古学的中国化------19世纪初~20年代近代考古学传入西学东渐------1928~1949年中国考古学诞生和初步发展•-------新中国考古学发展1.考古学的前身:古物学与金石学•16、17世纪人们热衷收藏及研究古代遗物,古物学面世。•意大利人“艺术爱好者”。•英国人“田野爱好者”金石学•金石学是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类考古学,其主要研究对象为前朝的铜器和碑石,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从西汉开始,已有人研究古代文字,考释古铜器,整理竹简,记述古迹,到了宋代金石学逐渐产生,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清代进入鼎盛时期(罗振玉、王国维等),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后,仍有学者进行金石的整理和研究,但独立的金石学已不再存在,金石学变成考古学的组成部分。•1836年,著名古物学家、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C.J.Thomsen)博士在《北欧古物导论》一书中阐述了“三期说”理论,认为“人类的发展史通常需经历石器、青铜器和铁器三个连续时代”。他的学生沃尔森又将“三期学说”用于北欧、瑞典、德国等地的发掘工作,并得到了检验和确认,奠定了史前学的研究基础。2.近代考古学方法在欧洲的产生与完善“三期说”建立地层学创立•1830年,查尔斯·莱尔(CharlesLyell)发表《地质学原理》标志着地层学的创立。•地层学是判断埋藏堆积年代的学说,早期形成的地层在下面,晚期形成的地层的在上面。•地层学原理应用到考古学中,发展成为考古层位学。1863年意大利人费奥雷利也运用层位学方法发掘了庞培古城•1871年~1890年间,德国人亨利希·谢里曼,在地层学的指导下4次发掘了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古城,证明了《荷马史诗》的真实性。他还在希腊克里特岛掘了迈锡尼和梯林斯遗址,发现了宏丽的古代宫殿和大量珍宝再现迈锡尼文明。电影《特洛伊》的木马•19世纪末,英国皮特·里弗斯将军,强调地层观察的重要性,首次指出同一考古学文化层内的遗物是共存的,由此可以判断遗物的相对年代。由于他在田野工作中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对出土物精心处理,使许多遗存得以妥善地保存下来。被誉为“英国考古学之父”,获得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荣誉。类型学诞生•林奈在1753年出版的《植物的种》和1758年出版的《自然系统》第10版中明确了生物分类系统。•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进化论为生物科学建立了历史观,给分类学注明了明确的目的。•20世纪初,瑞典人蒙特柳斯参考生物分类学的思想,对古物器型的分类作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奠定了考古类型学的基础。考古层位学与类型学理论的出现和完善,标志着近代考古学的完善。3.考古学的中国化(近代考古学的传入西学东渐)•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许多外国学者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扩张进而进入中国,开展考古活动。•1893—1907,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Sevn.Hedin)曾三次进入新疆考察。发现了著名的楼兰古城和小河墓地。•从1895年起,日本学者鸟居龙藏、白鸟库吉、八庄三郎等调查和发掘了东北地区的许多遗址。•1902—1907,关野贞调查了山东的画像石和华北的石窟。•1906—1910,时任陕西大学堂(今西北大学前身)教员的日本学者足利喜六调查了西安附近的秦汉隋唐城址和帝陵,并发表调查报告,留下了许多珍贵照片。•1900—1904,匈牙利人斯坦因(M.A.Stein)和法国人伯希和(P.Pelliot)多次进入新疆、甘肃等地进行调查和盗掘,不仅发现许多古城,采集了许多文物,而且从敦煌盗走大量文物。陈寅恪“敦煌者,我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兴我中华瑞典人安特生(J.G.Andersson)•1914年,安特生受中国政府高薪聘请,来华担任农商部矿政司顾问,负责寻找矿产资源。•1921年,他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斯丹基(O.Zdansky),发掘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遗址,发现了北京猿人牙齿化石。•1921年,安特生发现并发掘了河南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发现了彩陶并提出了“仰韶文化”的命名,提出彩陶西来(中亚)假说。——拉开中国考古序幕的的“考古学家”安特生甘青之旅(1923-1924)马家窑半山齐家沙井辛店法国桑志华(EmileLicent)神父•1914年,以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甫的身份来到中国,从事田野考察和考古调查工作25年,足迹遍及中国北方各省,采集地质、古生物标本达几十万件,创建了北疆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1923年夏天,他和德日进从天津出发,联袂北上,发现和发掘了水洞沟遗址,使之成为中国最早发现、发掘和进行系统研究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对中国的史前考古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学者最早独立进行的考古发掘•1926,李济主持了对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发掘。李济重视田野调查发掘,注意发现和培养田野考古人才,这使他所领导的安阳殷墟等项发掘逐渐走上科学的轨道,也造就了中国第一批田野工作水平较高的考古学家。1928~1949年中国考古学诞生和初步发展•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历史语言研究所,内设考古学组;同年十月,派董作斌前往安阳小屯遗址进行调查和试掘。•1928-1937年,在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和梁思永的先后主持下,对安阳殷墟进行15次发掘,累计发掘面积达46000多平方米,清理了50多座夯土建筑基址和包括商王陵在内的大量墓葬和祭祀坑,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等文物。•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的发掘,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早期历史的框架,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北京猿人的发现•1927,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中美合作开始正式发掘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遗址。•1929,裴文中主持发现了第一具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成为世界古人类学研究史上的划时代事件。•1936年11月,11天内贾兰坡连续发现三具“北京人”头盖骨,震惊了国际学术界,登上了最高学术殿堂。新中国考古学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伊始,即颁布《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并设文物局。•1949年设立“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是新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主办并管理的文物保护专业机构;1973年更名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1990年与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合并为中国文物研究所;2007年8月更名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1950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1950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设古人类研究室,从事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