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汉字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础汉字学第一节什么是汉字学•一、文字•汉字是普通文字的一种。•文字在语言学界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说。•文字是记录语言符号,将图画排斥在外。(狭义)•文字是表示一定意义、用以传递信息的书面符号,该定义包括能表示意义并用以传递信息的图画。(广义)•二、汉字学•1.研究对象•汉字学是关于汉字的学说,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部门。•2.研究内容•汉字的结构,形体的变迁,汉字应用,字形的规范化及文字改革等汉字的一般规律。第二节汉字的性质•汉字的性质与一般文字的性质紧密相关。•1、文字的基本性质•文字的基本性质就是记录语言的符号。•2、文字与语言的关系•A.文字总是为记录语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是先有某种语言的存在,才有可能使记录它的文字产生,也就是说,语言产生在前,记录它的文字产生在后。•B.无论是哪种文字都必须与它所记录的语言相适应,文字的特点必须适合语言的特点,文字的发展受语言发展制约。•3、汉字的作用•汉字是扩大汉语交际作用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第三节汉字的特点•一、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音节文字:日语•表音体系文字•音素文字:英语文字•表意体系文字:汉语•二、汉字是二维度平面构形的文字•暫•時•三、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四、汉字是惟一可作艺术品的文字•五、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第二章漢字的起源和發展•第一节漢字的起源•一、漢字的產生•文字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才產生的。•關於漢字的產生,舊時的說法有四:•(一)結繩•1.有關結繩的文獻記載•2.結繩與文字的關係•結繩與文字性質並不相同。結繩雖有記事作用,但意義不確定。不像文字那樣具有確定性,也不像文字那樣具有社會性。文字起源於結繩的說法雖不是漫無邊際,但從根本上混淆了幫助記憶的工具與交際工具的界限•(二)刻契•1、有關刻契的文獻記載•所謂刻契,用竹片或木板製成,在上面刻些缺口或其他記號,主要用來記錄財務數量或作其他事物的記憶憑證。•刻契與結繩性質相近,其主要作用是用來計數。由於古代文字又叫書契,所以刻契容易與文字掛上鉤。•2刻契的性質•刻契表達的意思比結繩清楚,也相對複雜,可以說刻契比結繩進步。但與結繩一樣,刻契也不具備文字的性質,也不是文字的真正起源,不過是一種幫助人們聯想記憶的方法而已。•(三)八卦•1、有關八卦的文獻記載•2、汉字与八卦评说•漢字起源於八卦的說法非常牽強。從時間上看漢字也不可能起源於八卦,我們知道,甲骨文已是非常成熟的漢字。甲骨文是殷商時代的漢字,原始的漢字應早于商代,而且會比商代早很多,而八卦,據一般的說法是周文王所作,漢字起源於八卦說顯然不能成立。•(四)倉頡造字•倉頡造字是文字起源的各種說法中影響最大、古籍中記載也最為具體的一種。•二、漢字的起源•漢字起源於圖畫和用於裝飾或記事的符號。圖畫是原始象形字的來源,而原始指示字則主要來源於符號。第三节甲骨文•汉字体系形成以后,形体几经变化。从现有的材料看,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发展阶段。下面逐一介绍:•一、甲骨文发现过程•(一)发现过程•(二)性质•甲骨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的具有一定体系并有比较严密规律的文字。•(三)特点•从字体上看,甲骨文有如下特点:•1、笔画瘦硬,折笔多用方折•2、象形程度比较高•3、形体定型化程度不高•4、甲骨文还有一个现代汉字不具备的特点,就是经常出现两个单字结合构成的名词、习语、数词和量词组合,每每写成“合文”。•(四)甲骨文是体系完整、规律严密的非常成熟的文字•1、甲骨文已能够完整地记录当时的语言。常用字在当时已经具备,当时的文字足以记录当时的语言。•2、甲骨文初步奠定了汉字的“方块”格局。•3、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比较固定的构字成分。•4、甲骨文已有了完备的造字方式。第四节金文•一、金文•金文指鋳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人称铜为金,故称金文。青铜器以乐器鈡和礼器鼎为代表。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二、金文的特点•1、笔画肥厚圆润•2、符号性增强•3、异体字大为减少第五节战国古文字•一、战国古文子简介二、战国古文字的特点•“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是战国时期的重要特点,各国文字差异很大。•1、战国古文的突出特点是形体变化多。•2、战国古文的第二个特点是有些字的形体变化无规律可循。•3、战国古文的简化倾向十分明显•(二)大篆与传世金文差异:•1、图画性进一步减弱•2、笔画更线条化•3、有些字笔画较多第六节小篆•一、秦文字规范措施•(一)以秦国现行文字作统一标准,废除六国文字中与秦国文字不同的字。•(二)秦国文字本身也不统一,因而要作某些简化或改动。•(三)由李斯、赵高、胡毋敬三人写出定形后的标准字体颁布天下。•二、小篆特点•(一)基本实现了汉字的符号化•(二)简化了一些字的笔划•(三)形体结构规范化、定形化第七节隶书和楷书•小篆以前的汉字属古文字,隶书和楷书则都是今文字。•一、隶书形成过程•1、今隶和古隶•成熟的隶书是汉隶,又称今隶,是汉代正是运用的字体。早期的隶书称为秦隶,又称古隶,是小篆到汉隶过渡阶段的字体。•2、“隶书”释义•关于隶书有两种说法•3、隶书取代小篆的原因•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二、篆书到隶书之转变•1、秦隶的孕育•一般认为,写法不太正规的秦权量诏版是秦隶滥觞。•2、成熟秦隶——睡虎地秦简•秦隶是篆书到成熟隶书之间的过渡性字体。•3、成熟的隶书——汉隶•虽然叫汉隶,但彻底形成是在东汉中期,是在秦隶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而成的。•汉隶代表材料是汉灵帝熹平四年刊刻的熹平石经。(七部儒家经典)相传由著名书法家蔡邕手书。•4、隶变的意义•隶书实现了汉字的比划化,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的比划,摆脱了汉字的象形特点,使汉字实现了符号化,字的形义关系已变得很不明显,甚至完全隐没,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三、楷书•楷书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来,也叫真书、正书。所谓“楷”,是规矩整齐、可为楷模之意。楷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完全成熟于隋唐,一直使用至今。第三章汉字的结构•第一节汉字结构与词义•一、汉字结构的含义•汉字结构有两种指称,一是指外部形式;一是指内部形式。•(一)外部形式:指书写方面的外在结构类型,即一般语文教学中所讲的独体字、合体字中的左右、上下、内外、包围、半包围等。•(二)内部形式:指汉字组合的意义根据,也就是常说的造字法(或称为汉字的构造)。•本章讲的汉字结构,主要指内部形式,即汉字的造字方式。•二、造意与词义•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之初,其形体结构与其所表示的意义紧密结合。因此,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来学习、掌握汉字,是“识字”的好方法。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词,一般情况下,掌握了字义就是掌握了词义;而现代汉语是双音节词占优势,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语素,是汉语中最小的意义单位,只有深究词的各个语素义,才能对整个词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字形分析对汉语词汇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早期汉字大多数是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的意义来构形的;因此,汉字的形体中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寓于汉字字形中的意义信息,对汉字形体的构造具有可解释性。根据词义设计的汉字构形意图,也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简称字理。•(一)字理在识字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字理是联系字与词的纽带。目前小学的识字教学都是与阅读教学同步进行的,讲字形需要单独设立汉字教学的模块;而词义的讲解却是在阅读的课文中进行的。这就决定了,讲字与讲课文如果能结合起来,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涉及了文字学的术语:实义、造意•1、实义是词进入语境以后用来表达思想的意义,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词义。•2、造意则是汉字形体构造体现出来的造字意图,造意是实义的可视化。造意是字意,实义才是语义。•3、造意与实义关系•A.造意和实义在有些字与词里是统一的。如:•“江河湖海”从“水”,它们都是水流或水域。•“梅柳橘棠”“栋梁楣椽”都从“木”,前一组属于木本植物,后一种属于土木结构建筑物的木质构建。•“忧愁思想憎恶愤怒”都从“心”,它们都是心理活动。•这些字的造字理据与它们的词义完全一致,可以凭着字的形体理解和记忆它们的词义。教字也就同时教了词,汉字教育与阅读中的词汇积累同步完成,一举两得。•B.但是另一种情况就不同了。有些造意与词义——特别是现代汉语的词义只有一种折射作用,如果不从分析字理入手来转向词义,是难以通过字来理解词义的。如:•“理”字从“玉”,但解释这个词的词义并不能够很快与玉联系上。通过它的造意分析,才能明白它取象于玉的原因——因为将玉雕刻成玉饰或玉器要顺着玉的纹理从事,治理、整理、理顺的意义都是一种条理化的行为,治玉是这些意义所选择的相似的典型形象。•“解”字从刀,从牛,从角,它所具有的解开、解脱、解散、分解、化解、溶解、融解等意义与刀、牛、角并不能直接联系到一起。分析它的造意,从用刀来解剖一头牛的取象中,可以得到将结合的事物分解开来的意义,解牛是它的造意,分解的词义由造意中可以体现出来。•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词义(实义)具有广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而字意(造意)是词义的具体化,是从词的广义中选择一个单一的、可视化的典型形象来完成对广泛词义的表现。经过字理的分析,将具体的造意与广泛的实义沟通,也就是把字与词联系在一起,可以达到既能了解表意的汉字,又能理解语言的词义的双重目的。这正是阅读与识字“双赢”的做法。•(二)词的本义•汉语中词大多数是多义词,对于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的古代汉语来说尤其如此。单音节词的最大特点就是多义性,而在多个义项中,只有一个与字形结构具有紧密的联系,这就是词的本义。•1、词的本义•词的本义就是词本来的意义或称最早的意义。汉字产生以前的所谓“本来意义”已经无从可考,今天所说的本义,只能是指造字之初所表示的意义,也就是与字形结构相符合并被古代文献所证明的较早义项。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之初,字形与它所记录的词在意义上总有一定联系,因此,该词的本义不同程度地寄寓在记录它的字形结构中。因此,要考察词的本义,分析汉字形体结构是最基本、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文字学家正是通过分析字形来确定其本义的。(74)•2、本义在词义系统中的作用•掌握本义是掌握整个词义系统的关键。本义是其他义项产生的基础,其他义项则主要是引申义。多义词除假借义外的全部义项,是以本义为起点来贯串各引申义的有规律可循的意义系统,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总存在某种可供推想的客观联系,如果能求得某词的本义,就可以顺藤摸瓜,把该词的引申义的来龙去脉辨别清楚,使原来似乎头绪纷繁的词义显出清晰的系统来,所以,本义的判定对整个词义系统的掌握相当重要。(76)•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义项都由本义直接引申而来,有时候一些义项是直接引申义的再引申,词义学上叫间接引申。•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可以通过字形分析直接求出其本义,形声字的形符显示了它的意义类属,其本义至少在意义范畴上有了归属。所以我们说,分析汉字的结构对于词义的掌握有重要意义。•胡韫玉说:“明六书之理,识五百四十部首,自不难尽识数万之字。”虽说有点绝对,但却一语道破了汉字形体分析与词义掌握之间的必然联系。当然,由于分析字形有很强的主观性,所以不是确定本义的惟一根据。推求本义除了分析字形以外,还要考核文献,必须要经过古代文献证明是词较早的义项,才能确定是本义。第二节分析汉字结构的传统理论——六书•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起源很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对汉字结构的分析。•一、“六书说”由来•分析汉字结构的传统理论的“六书说”的建立标志着真正文字学上的字形分析之滥觞。•先秦:“六书”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78)•东汉:郑众、班固和许慎对“六书”进行了解释,但他们的细目名称和排列顺序不同。•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汉书艺文志》•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说文解字叙》(79)•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