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要点省发改委思路起草小组2010年2月“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统一认识,动员人民,加快发展,努力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具有重要意义。一、安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预计“十一五”末,我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800美元,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雄厚。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工业化、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十二五”时期,我省正处在这样一个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以下鲜明的特征:一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加快发展。二是承接产业转移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三是自主创新驱动力进一步增强。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五是绿色发展紧迫性增强。六是和谐发展要求更高。“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重大机遇。第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有利于改善我省发展的外部环境。—2—第二,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有利于我省拓展发展空间。第三,中部崛起规划实施和我省示范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我省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第四,国家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我省带来创新发展的机遇。第五,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安徽的发展活力。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压力,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区域竞争的压力、节能减排的压力、社会矛盾凸显的压力。综观全局,“十二五”时期,我省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机遇大于挑战。二、安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初步考虑,我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走在中部崛起前列为主题,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施工业强省、创新推动、城镇化、全面开放、区域突破、绿色增长战略,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省发展趋势和条件,到2015年,地区—3—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与全国差距显著缩小。自主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节能减排效果明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进展,社会和谐建设谱写新篇章。三、安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实现“十二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在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产业结构升级、自主创新、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协调发展、节能减排和绿色增长、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开放、区域软实力等十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保持投资平稳较快增长。推进安徽加快发展,必须在“十二五”乃至较长的一个时期内保持投资较快增长,这既是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也是我省目前加速崛起的现实途径。必须继续实施项目带动,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政府公共投资的稳定、推进和引导作用,积极扩大民间投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分工地位,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是“十二五”期间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全省国民经济素质的关键所在。壮大提升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优化产—4—业布局。努力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专业化分工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支点,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在核心技术攻关、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安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奋力崛起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时期,重点围绕加快城镇化,在体制上创新、政策上突破,着力推进城镇集约发展,完善城镇功能,加快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向农村延伸,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推进城镇集约发展,完善城镇公共功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构筑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十二五”时期仍然是安徽基础设施大提高、大跨越时期。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要大力完善快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体系,加强水利建设,继续推进“数字—5—安徽”建设。努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区域主体功能导向,加强区域合作,突出区域特色,形成协调互动、全面推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差距逐步缩小。要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肥经济圈、皖北地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皖西大别山生态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形成全省主体功能区。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增长。把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增长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积极发展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绿色旅游等绿色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推进生态安徽建设,组织实施我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拓展循环经济工作,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按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把民生工程与发展服务业、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结合起来,经过“十二五”的发展,建立起体现安徽特色和要求的国民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开放决定着各类要素的配置方式和效率。“十二五”期间,要大力推进事关经济社会发—6—展全局的重大改革,强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充分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国企改革和国资管理体制、文化体制、医药卫生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收入分配等方面改革,积极推进对内对外的全面开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发展生产要素市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扩大贸易规模,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区域软实力。提升制度的吸引力、文化的感召力、形象的亲和力,增强与加速崛起相适应的区域软实力。要大力弘扬勇于创新发展的安徽精神,提升区域文化竞争力,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着力提高全民素质。四、保障措施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战略思维和开放意识。二是强化投融资保障。建立民间投资增长的长效机制,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拓宽融资渠道。三是增强消费拉动力。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强消费需求,改善消费环境。四是加强人力资本支撑。建设人力资本强省,着力优化用人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五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效能,整顿规范经济秩序,改善社会环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