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电厂150MW高炉煤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机组热力特性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宝钢电厂150MW高炉煤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机组热力特性研究姓名:王刚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热能工程指导教师:魏敦崧;石奇光20050201宝钢电厂150MW高炉煤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机组热力特性研究作者:王刚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参考文献(61条)1.参考文献2.沈炳正燃气轮机装置19913.朱行健.王雪瑜燃气轮机工作原理及性能19924.胡宗军燃蒸联合循环将成为能源动力发展的重点[期刊论文]-能源技术1997(4)5.焦树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循环的理论基础20036.国内外燃气轮机发电状况和21世纪的展望2000(04)7.WalterCarianiENEA.WenGuoISNOVACURRENTSTATUSANDPROSPECTSOFCOGENERATIONINEUROPE,OPET8.100KWAutomotiveCeramicGasTurbineR&DProgram19979.SalisburyJKennethStreamTurbineandTheirCycle197410.娄马宝我国燃气轮机工业的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燃气轮机技术2001(2)11.钟史明建议我国适度发展燃气轮机与联合循环发电1995(45)12.ACEEEStateOpportunitiesforAction:ReviewofStates'CombinedHeatandPowerActivities200213.金江衡MS5001型燃气轮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和余热锅炉[期刊论文]-燃气轮机技术1994(1)14.金晶.冯明志发展热、电、冷三联供提高系统总能利用率[期刊论文]-节能1996(11)15.赵林凤宝钢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性能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16.钟史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199517.忻奇峰天然气燃气轮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三联供”的应用[期刊论文]-能源技术2001(5)18.薛培福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1998(02)19.姚尔昶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的现状和我国的发展前景1999(01)20.KuehnStevenEAdvancinggasturbinetechnology:evolutionandrevolution199521.SatoMFinalreportofkeytechnologydevelopmentprogramforanext-generationhigh-temperaturegasturbine199722.焦树建燃气轮机燃烧室198123.邱信立.廉乐明.李力能工程热力学199224.翁史烈燃气轮机198925.陈玉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设备与运行26.翁史烈燃气轮机性能分析199827.翦天聪汽轮机原理198628.佐藤豪燃气轮机循环理论198329.李超俊.余文龙轴流压缩机原理与气动设计198730.屈宗长压缩机测试技术199031.赵士杭燃气轮机循环及变工况性能199332.翦天聪汽轮机原理198633.西安热工研究所汽轮机热力试验198234.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余热锅炉设计与运行198235.杨玉恒发电厂热电联合生产及供热198936.朱明善.陈宏芳热力学分析199237.沈幼庭.何锦英热力系统及设备最优化198538.杨思文高等工程热力学198839.苏启康联合循环极限热效率的分析[期刊论文]-燃气轮机技术1996(2)40.孙奉仲.李淑英试论燃气轮机性能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影响1996(04)41.IrwinStamblerArcooperatingCeramicsCentaurtoevaluateactualfieldservice1997(05)42.AZwebek.PPilidisDegradationEffectsonCombinedCyclePowerPlantPerformance-PartⅠ:GasTurbineCycleComponentDegradationEffects200343.DusatkoRAMonitoringgasturbineperformance199944.博方中BFG热值、温度与0号机出力的关系45.严古国.胡根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循环效率的分析46.孙奉仲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的循环热效率分析47.张娜环境温度对燃气轮机功热并供装置及联合循环变工况性能的影响48.AkberPasha.SanjeevJollyCombinedCycleHeatRecoveryStreamGeneratorsOptimumCapabilitiesandSelectionCriteria1995(02)49.武学素热电联产198850.郑体宽热力发电厂198651.程明一热力发电厂199852.同济大学工程热力学197953.郑云之国外大型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期刊论文]-上海汽轮机2000(1)54.项新耀工程火用分析方法199055.RWSchleicher.ARRaffray.CPWongAnAssessmentoftheBraytonCycleforHighPerformancePowerPlants,[GeneralAtomicsReportGA-A23550]56.GaggioliComparionofEnergyEfficiencyandEconomyEfficiency1997(04)57.徐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的热力性能及燃气轮机热经济性分析58.杨天华热电比在热电厂节能分析中的应用59.国电热工研究所研究开发部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电厂0#机组检修后热力性能诊断技术报告60.刘志刚工质热物理性状及计算程序的编制和运用199261.费业泰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1981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武小兵.李宇红.刘祥源.LIUXiang-yuan.LIYu-hong.WUXiao-bingS109E和S109FA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性能与经济性浅析-燃气轮机技术2005,18(1)本文通过测算,给出了多种S109E和S109FA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系统的热电负荷曲线和变工况负荷特性曲线,为设计者和用户根据热、电负荷要求选择合适的系统配置方案提供了便利;本文也简要地给出固定热、电价格和分时电价下的经济性分析以及实现系统经济运行的策略和可采纳的技术.2.期刊论文焦树建论热电联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特性-燃气轮机技术2001,14(4)探讨了热电联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中热电联产的各种组合方案及其特性,剖析了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系统特性图的物理含义,提出了热电联产型联合循环装置的各种组合方案.3.会议论文李宇红.武小兵.刘祥源S109E和S109FA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的性能与运行策略2004通过测算给出了多种S109E和S109FA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系统的热电负荷曲线和变工况下负荷特性曲线,为设计者和用户根据热、电负荷要求选择合适的系统配置方案提供了便利;本文也简要地分析了固定热电价格下的系统优化运行模式和分时电价下的运行策略,指出了热电厂实现热电部分解耦以适应分时电价的几种技术方案.4.会议论文崔哲军不同发电技术的热电联产系统综合经济技术比较2004本文描述了基于不同发电技术的热电联产系统各方面的综合比较.经过比较分析指出,和集中式大型热电厂相比,分布式小型热电联产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中国发展此技术势在必行.5.会议论文武小兵.李宇红109E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系统的技术经济性分析2005本文主要分析了GE公司的双压无再热S109E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系统,得出在固定电价下电价、热价、热电负荷率等因素,和在分时电价下峰谷电价比及热电功率储备率等对热电联产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对提高热电联产联合循环系统的经济效益提出了建议,对发展我国的燃气轮机热电站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6.会议论文陈本刚热电联产及其燃气轮机蒸汽联合循环2004目前热电联产是我国行业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各种热电联产及燃气轮机蒸汽联合循环的形式,适用燃料,效率及其发展方向.7.学位论文裘浔隽热电联产联合循环系统的动态建模及控制问题的研究2003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重视,联合循环和热电联产将在能源的利用上占据日益重要的位置,但是目前热电联产和联合循环机组的建模仿真和控制的研究还不完善。本文对热电联产联合循环中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为:1.热电联产联合循环机组的动态建模和仿真根据联合循环各个组件的对象动态特性,对其各个部件提出了不同的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于燃气轮机,由于其动态时间较短,采用了静态建立数学模型方法;对于余热锅炉,由于其结构在联合循环中的多变性,采用了机理建模的方法;对于双抽汽轮机,由于后文控制的需要,采用了综合建模方法。各个组件的数学模型建立完成后,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数字仿真,输入扰动,对仿真结果进行理论分析,证明联合循环模型的正确性。2.双抽汽轮机的逆模解耦控制双抽汽轮机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强耦合多变量对象,对其实现解耦控制还十分困难。本文在对现有各种传统解耦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尝试利用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等先进控制算法对其实现解耦控制后,最终从工程实用角度提出了采用逆模解耦控制方法对双抽汽轮机进行控制。逆模解耦控制方法建立在PID控制的基础上,利用PID控制器对双抽汽轮机实现了静态解耦控制,并通过加入一些惯性环节,减缓动态过程,实现准动态解耦。具体的方法是利用双抽汽轮机的静态热力曲线和DCS中现有的模块,建立一个解耦模块并插入PID控制回路中,最终使逆模解耦控制系统在工程上易于实现,而且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逆模解耦控制方法还可以适应于其它被控对象静态特性稳定的过程中。3.热电联产联合循环机组的热电负荷分配热电联产联合循环的负荷分配策略尚不完善,成为限制联合循环进一步广泛应用的障碍之一,本文结合现场控制经验提出能量负荷分配控制算法,将热负荷折算成当量电负荷,然后根据负荷分配系数在燃气轮机和双抽汽轮机之间进行分配。根据这种思路设计了热电联产联合循环的控制回路,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方法。8.会议论文张秋耀热电联产应因地制宜的贯彻小型、多元和分布式原则2003作者总结数十年来我国热电联产事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结合当前西气东输与天然气的开发利用,论述我国除有条件发展燃煤型热电联产机组外,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和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开发小型、多元和分布式的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冷、电联供系统,即第二代能源系统,并介绍先进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分析对比.9.期刊论文许纯.孙世谦.刘刚.马天余浅析热电联产的新规定-化工技术经济2001,(3)对国家计委等四部委发布的《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与原《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两个文件进行了分析对比,提出了一些看法.10.期刊论文朱军辉.ZHUJun-hui大亚湾石化区燃气轮机热电联产供热可靠性分析-燃气轮机技术2007,20(1)针对燃机联合循环机组的特点和石化工业园区中的热用户对供热可靠性的要求,分析了可维持供热可靠性的措施,并给出了推荐方案.引证文献(1条)1.龚翔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位论文]硕士2006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abf23046-14a3-46fa-af1d-9de300ca2b04下载时间:2010年8月31日

1 / 1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