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穿刺部位的循证研究呼吸一病区徐冬梅相关概念血气分析是指对各种气体、液体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性物质进行分析的技术过程。其标本可以来自血液、尿液、脑脊液及各种混合气体等,但临床应用最多的还是血液。血液标本包括动脉血、静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等,其中又以动脉血气分析的应用最为普遍。目的通过动脉血气穿刺部位的比较,寻找合适的采血部位。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疼痛程度,避免血肿和皮肤瘀青的发生。动脉采血部位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部位的选择吴燕平等认为:肱动脉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桡动脉高,疼痛程度也比桡动脉轻;足背动脉穿刺后不易发生血肿,股动脉由于动脉压力大,不易压迫止血,易发生血肿。彭慧等调查发现,从人性化角度看,桡动脉和足背动脉采血时环境不需要特殊遮挡,与股动脉相比,能减少血肿和皮肤瘀青的发生。股动脉吴燕平等病人下肢外展、外旋,关节略向外屈曲,以耻骨结节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为穿刺点。进针角度为90°。刘红梅等患者平卧,穿刺侧大腿略外展、外旋,以腹股沟韧带下1.5~2.0cm股动脉搏动最强处作为穿刺点,穿刺针与皮肤垂直,保持90°角。股动脉桡动脉张彩飞等病人手臂伸直,将小棉垫放置在病人手腕处(手臂抬高10cm),略向外展。手指掌面向下压,使手掌背曲呈反弓状。朱巧等病人穿刺点选择在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上延2cm~3cm处(即掌横纹上5cm~6cm的动脉搏动处)。桡动脉肱动脉吴燕平等病人上肢外展,掌心向上,以肘横纹为横轴、肱动脉为纵轴的交叉点±0.5cm处为穿刺点。病人平卧,卷袖置上臂,触到肱动脉搏动处(测血压时的听诊部位)45°角进针。高民等肱动脉足背动脉吴燕平等病人内、外踝连线的中点处,选择动脉搏动最强的部位进行穿刺,循向心方向以45°直刺血管。彭慧等病人取卧位或坐位,将患者脚掌向下压,使足背绷紧,以跖趾关节最高点为基点,向外侧移动0.8cm处15~20°进针。足背动脉体位要求肖定琼等认为股动脉暴露最多,容易受凉。对于肢体活动度不好的病人不易外展。肱动脉,足背动脉,桡动脉属于体表暴露方便的部位。采血成功率高民等认为4种部位,股动脉的采血成功率高于桡动脉和足背动脉。肱动脉其次。按压时间肖定琼等认为股动脉采血按压时间远多于桡动脉和足背动脉,肱动脉介于股动脉和其他两种采血部位之间。因此采用桡动脉和足背动脉可以减少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安全性股动脉彭慧等认为股动脉部位较深,有出血不易立即发现,易形成血肿,与股静脉并行,容易误入股静脉。肥胖病人穿刺有困难。桡动脉高民等认为与股动脉相比,桡动脉皮下脂肪少,利于压迫,不易出现血肿,但血管管腔细易于滑动,穿刺成功率低。足背动脉高民等认为足背动脉位置表浅,穿刺时选用小号针头,足背动脉周围软组织少,活动度差,穿刺时易固定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对于末梢循环差的病人,尽量避免选用。肱动脉高民等认为肱动脉管腔较粗,疼痛反应小。对于条件较好的可以像采血一样一针见血,是值得推广的采血部位。小结采血部位的选择:以穿刺成功率为首选,同时可以减轻病人疼痛,避免血肿的发生。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选择哪个部位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有待进一步研究。穿刺后按压时间:股动脉按压10~15分钟,肱动脉按压5~10分钟,桡动脉和足背动脉按压2~5分钟。参考文献⑴刘红梅张吉红辑部2011-11-418:03:11⑵高民朱萍经肱动脉采集血气分析与其他常见采集血气分析方法的比较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年第6卷第1期⑶吴燕平循证护理在老年人血气分析采集中的应用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2011-6-711:32:48⑷彭慧陈爱清陈小琼动脉血气分析采血部位的比较现代医院杂志2008年11月第8卷第11期⑸肖定琼曾定芬胡秀容不同动脉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临床比较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4期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