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的意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血常规的临床意义标本•临床取标本要规范,减少误差:•1.除少数情况如幼儿、大面积烧伤、低血容量休克等不易取血外尽量应用静脉血;•2.精准部位,尽量所选采血部位的皮肤应完整,无溃烂、烧伤、冻疮、发绀、水肿或炎症等;•3.采血前检查注射器和针头,避免因连接不紧而使空气进入产生泡沫致溶血;•4.采血时应定位准确,严禁针尖在静脉中反复穿刺;•5.采集末梢血标本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第1滴血擦去不用,采用第2滴血等等。•标本的抗凝用于血常规检验的血样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在目前的众多抗凝剂中,EDTA盐(EDTA-Na2,EDTA-K2)是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影响相对较小的抗凝剂。•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常规检查结果必须与临床相结合。外周血涂片有明显意义,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相关。检验的内容: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和形态血小板意义:最常用、较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血常规)第一部分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验•实例1RBC4.43×1012/L(NV:3.5-5.5)HCT40.9%(NV:37-52)HBG144g/L(NV:110-160)MCV92.3fl(NV:80-100)MCH32.5pg(NV:27-34)MCHC352g/L(NV:320-360)WBC11.3×109/L(NV:4.0-10)Lym13.5%(NV:20-40)Mon4.6%(NV:3-8)Neu81.7%(NV:50-70)Eo1.1%(NV:0.5-5.0)Baso0.1%(NV:0-1)PLT194×109/L(NV:100-300)PCT0.2%(0-9.98)MPV10.5fl(7-11)Ret0.62%(0.5-1.5)Ret#0.035×1012/L(NV:0.024-0.084)初步印象:2、红细胞的生理功能:呼吸载体氧肺泡红细胞组织二氧化碳3、红细胞的生存周期:120天红细胞参考值Rbc(×1012/L)Hb(g/L)M(成年男性)4.0~5.5120~160F(成年女性)3.5~5.0110~150N(新生儿)6.0~7.0170~200注:100万Rbc≈3gHb(normal)影响因素:1、总血容量的变化2、血浆容量的变化3、性别、年龄、居住地海拔差异临床意义相对性增多红细胞增多绝对性增多量的异常生理性红细胞减少病理性大小异常外形异常形态异常质的异常结构异常内构异常染色异常红(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压积(HCT)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红(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白细胞及血小板忽略不计男性:40%~50%女性:37%~48%临床意义:反映红细胞的增多或减少,受血容量及红细胞体积影响。血浆容量是否丢失计数红细胞各项平均值因体积影响,贫血程度与HCT不一定成正比。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Hct(L/L=1.0×1015fl)MCV(fl)=RBCcount(×1012/L)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参考值:80-1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每个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量。Hb(g/L)×1012MCH(pg)=RBCcount(×1012/L)1g=×1012pg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参考值:26-32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Hb(g/L)MCHC(g/L)=Hct(L/L)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参考值:310-350g/L临床意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由血液分析仪测量获得的反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是反映红细胞大小均一程度的客观指标。RDW与MCV结合进行贫血分类•MCVRDW贫血类型常见疾病•增高正常大细胞均一性部分再障•增高大细胞不均一性巨幼细胞性贫血、MDS•正常正常正细胞均一性急性失血•增高正细胞不均一性再障、部分溶贫•减低:正常小细胞均一性地中海贫血HS(遗传球)•增高小细胞不均一性缺铁性贫血•IDA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均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但IDA时RDW增高,而后者基本RDW正常。•补充铁剂是否足量的指标,储存铁补足,RDW恢复正常。一、量的变化(数目)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标准:M:Rbc>6.0×1012/LHb>170g/LF:Rbc>5.5×1012/LHb>160g/L1、相对性增多:血液浓缩。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甲亢危象、尿崩症、糖尿病痛症酸中毒等2.绝对性增多1)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红)为MPN,多能造血干细胞病变、红细胞持续性增多、全身总容量也增加,同事伴白细胞及血小板轻度增多。易发栓塞症、潜在恶性(AL等)2)、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假红):血中EPO增多所致。a、Epo代偿性增多:SPO2%减低所引起:生理性见于胎儿、新生儿及高原居民。病理性:COPD、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携氧能力差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b、Epo非代偿性增多:多与肿瘤或肾脏疾患相关:肾癌、多囊肾、肾胚胎瘤、肝癌、卵巢癌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贫血)Hb贫血程度标准:轻度:90g/L≤Hb<正常值下限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极重度:<30g/L1、生理性:儿童、孕妇、老年人,低10-20%2、病理性:1)生成不足:骨髓造血障碍分化成熟受阻2)破坏过多:内在缺陷、外来因素3)失血:急性、慢性一、红细胞生成不足•(一)骨髓造血障碍•造血干细胞复制和分化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障碍性贫血•异常细胞或组织骨髓浸润骨髓病性贫血•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感染、炎症、恶性肿瘤、慢性•肾病、肝病、风湿性疾病、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二)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DNA合成障碍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所到的巨幼细胞贫血•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血红素合成缺陷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合成缺陷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二、红细胞破坏过多•(一)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缺陷):遗传球、遗传椭圆、镰形细胞性贫血等•(二)红细胞外来因素(获得性因素):PNH等•(三)免疫性因素(AIHA、药物性AIHA等),机械性(DIC等),化学或物理因素(苯中毒、大面积烧伤)、脾功能亢进、感染和生物因素(疟疾、蛇毒等)三、失血•急性失血急性失血后贫血•慢性失血同缺铁性贫血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贫血分类•二、质的异常正常红细胞双凹圆盘型,血涂片呈圆形;直径6~9μm,平均7.5μm;厚度:边缘部约2μm,中央约1μm;淡染区约占直径的1/3~2/5。•红细胞外形异常1、大小异常:小红细胞直径<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大红细胞直径>10μm,见于:溶贫、急性失血贫、巨幼贫。巨红细胞直径>15μm,见于:叶酸或/和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贫。•2、形态异常:•球形细胞直径<6μm,厚度>2.9μm,涂片中>20%以上才有诊断意义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也见于:自免溶贫。•椭圆形细胞•红细胞横径缩短,长径增大,•横径/长径<0.78,呈卵圆型/长柱状,•比例25%~50%以上才有诊断意义•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口形细胞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呈扁平裂缝状。>10%,见于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5%,见于DIC、酒精中毒。•靶形细胞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中心部位又有部分色素存留而深染状似靶标。>20%,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镰形细胞形状如镰刀状,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HbS病).观察:血液湿片+亚硫酸氢钠(还原剂)+盖片加封(镰变)棘形细胞外周呈钝锯齿状突起见于:棘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β脂蛋白血症)、脾切后、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症。泪滴形细胞红细胞呈泪滴状,见于:骨髓纤维化,也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溶贫。•裂细胞:红细胞形态不整、红细胞异形,见于红细胞因机械性或物理性因素所致的破坏:如DIC、TTP、HUS、严重烧伤病人等。•红细胞缗钱状形成:涂片中红细胞呈串状叠连似缗钱状,常见于MM、巨球蛋白血症等。内构异常1、染色异常:1)低色素性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细胞性贫血2)高色素性:见于:巨幼贫、遗传球3)嗜多色性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系增生旺盛,见于:增生性贫血、尤以溶贫最多见。2、结构异常:嗜碱性点彩:胞体内含嗜碱颗粒物质见于:增生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巨幼贫如大量增多呈粗颗粒点彩,多见于铅中毒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body)见于:溶贫巨幼贫脾切后红白血病其他增生性贫血卡波环(Cabotring):核膜残留物见于:溶贫巨幼贫铅中毒脾切后有核红细胞:见于:增生性贫血,溶贫最常见骨髓纤维化(髓外造血)红血病、红白血病其他:骨髓转移癌、严重缺氧。第二部分白细胞的检验参考值•成人:(4~10)×109/L白细胞计数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白细胞分类:百分比(%)绝对值(×109/L)1、中性粒细胞:杆状核1~50.04~0.5(N)分叶核50~702~72、嗜酸粒细胞(E)0.5~50.02~0.53、嗜碱粒细胞(B)0~10~0.14、淋巴细胞(L)20~400.8~45、单核细胞(M)3~80.12~0.8•三分类:通过电阻抗型血细胞分析仪测量细胞体积,将白细胞分为三群。•五分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各种仪器对异常白细胞不能完全识别,遇仪器分析有异常提示或疑为血液系统疾病者,需制备涂片,染色后镜检,观察细胞形态及分类。•实例1RBC3.30×1012/L(NV:3.5-5.5)HCT31%(NV:37-52)HBG101g/L(NV:110-160)MCV93fl(NV:80-100)MCH29pg(NV:27-34)MCHC313g/L(NV:320-360)WBC142.08×109/L(NV:4.0-10)Lym---(NV:20-40)Mon---(NV:3-8)Neu---%(NV:50-70)Eo---(NV:0.5-5.0)Baso---(NV:0-1)PLT58×109/L(NV:100-300)PCT0.6%(0-9.98)MPV11fl(7-11)初步印象:中性粒细胞•简介1、生成:与红细胞类似骨髓(10d)血液(10h)组织(1~2d)2、1个原粒细胞可分化增殖为8~32个成熟粒细胞3、粒细胞生存期:10~12d;功能池贮留期:10~12h4、中性粒细胞功能:趋化作用、变形和粘附作用、吞噬作用、杀菌作用循环池、边缘池分裂池成熟池贮备池•临床意义生理性增多数目增多量的异常病理性增多白细胞减少症数目减少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核象变化核左移质的异常核右移形态异常•一、N增多的临床意义1、生理性增多: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严寒、经期妊娠2、病理性增多:N及WBC增多就是感染吗?1)、急性感染或炎症:细菌性尤其是化脓性性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极少数或老年人重度细菌感染时可导致白细胞减低,部分病毒等。2)、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广泛性组织损伤、坏死3)、急性溶血或失血、严重缺氧、过敏反应4)、急性中毒:痛症酸中毒、尿毒症、蛇毒等。5)、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6)、骨髓增殖性疾病如PV、ET等均可伴有N增多7)、恶性肿瘤的晚期特别是消化道肿瘤8)、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AIHA9)、某些药物急性失血、溶血、过敏均引起N和WBC增高,可能与大出血所致的缺氧和机体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存池中的血细胞释放有关。恶性肿瘤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有时可出现持续性WBC增高,以N为主,可能的机制为:a.肿瘤组织坏死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中的粒细胞释放b.某些肿瘤如肝Ca、肾Ca等肿瘤细胞可产生促粒细胞生成因子c.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破坏骨髓对粒细胞释放的调控作用。•类白反应:常并发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并有相应原发病的临床表现,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基本正常。嗜酸和嗜碱不增多,NAP强阳性,原发病控制后恢复正常,BC

1 / 10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