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章古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第一章古希腊城邦政治思想教学重点:一、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的特点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三、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教学难点:一、城邦制度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一、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的特点(一)城邦与城邦制度1.城邦—公民文化的摇篮(1)城邦政治的诸种前提(2)城邦的形成(1)城邦政治的诸种前提大自然的惠赠历史机缘城邦发展的历史轨迹“大海的宠儿”——地理环境“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Welivearoundthesealikefrogsaroundapond.”希腊文明的特点:海洋文明,具有开放、活跃和多样性等特征。由于岛屿和山川阻隔,地理版图呈破碎化,不容易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从而导致众多城邦林立极其多元化的政治局面。希腊共有城邦600-700多,领土多在50-100平方公里之间,公民人数多在600-1200多人,总人数一般在数千人。雅典在鼎盛时期,公民为6万左右,外邦人3.5-4万,奴隶8-12万,总计约30万。历史机缘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多利斯人入侵破碎的政治格局城邦发展的历史轨迹整个希腊史的主体就是城邦史,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迈锡尼文明时代(BC15C~BC12C)—前城邦时期荷马时代(BC12C~BC8C)—城邦孕育时期古风时代(BC8C~BC6C)—城邦形成时期古典时代(BC5C~BC4C中期)—城邦繁荣和走向衰落时期希腊化时代(BC4C晚期~BC2C中期)—后城邦时代城邦形成的一般原因:人口增长、移民浪潮、氏族内部分化,冲击氏族组织;氏族成员混居,瓦解了血缘关系;内部矛盾加剧,氏族组织无力管理新社会;部落冲突与战争,导致了自身防卫的需要、联合的需要和内聚力的加强。(2)城邦的形成城邦形成的三种途径和三种政治类型:移民城邦——契约型种族征服——镇压型自然成长——开明民主型古代希腊城邦的分布:(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斯巴达2.城邦制度(1)城邦本位主义(2)自由公民的政治团体(3)城邦政治制度演变的一般趋向(1)城邦本位主义城邦对外独立,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多元主义的政治格局;城邦本位主义的宗教根源;小国寡民是城邦实行直接民主的必要前提。(2)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希腊城邦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独特的社会政治结构,尤其在于其公民的身份、地位和作用。城邦一般由三个身份集团构成:奴隶自由—外邦人自由—公民自由—公民自由民的核心部分是公民,他们是城邦的主人。在希腊文里,“公民”(polite)一词由“城邦”(Polis)一词衍化而来,意为“属于城邦的人”。他们属于城邦,城邦与属于他们。按一般希腊人的观念,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全体公民就是城邦。公民内部是平等的,城邦的治权属于全体公民。一个人的公民身份就意味着他是城邦的主人,享有参加城邦政治生活的权利。城邦就是由若干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判别城邦的标准,不是看它的国土、城垣、人口,而是看它是否由公民组成。“若干公民集合在一个政治团体以内,就成为一个城邦”。城邦在本性上是民主的,典型的城邦制度就是城邦共和国。城邦实行直接民主制,公民直接参与城邦重大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公民大会在各城邦都是最重要的权力机构,城邦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由公民集体讨论决定。它使公民实现了极高的政治参与。官吏一般是业余性的而非职业性的,他们担任公职或属公民义务,或属自愿行为。这样,便实现了公民与政府最大可能的同一。除僭主制城邦外,各邦政治制度的区别主要在于公民范围的大小,公民参政的广度和深度,政治生活是否活跃,公民内各集团事实上对城邦政治的影响力等。公民身份与土地权利相同一。公民身份与军人身份相同一。城邦中公民内部是平等基础上的不平等。城邦政治结构:城邦居民奴隶自由人外邦人公民(本邦人)妇女、儿童全权公民(成年男子)平民贵族(3)城邦政治制度演变的一般趋向第一阶段:王政时代(约BC11~8C)第二阶段:贵族政治时代(约BC8~7C中期)第三阶段:僭主政治时代(约BC7C中叶~6C末)第四阶段:民主政治时代(约BC5~4C)(二)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1.自然政治观和整体主义价值观2.理性的政治思想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3.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4.公民的政治视角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理念国家论社会分工论哲学王思想政体思想第二等好的国家(一)国家理念—城邦现实的逆反构思在柏拉图看来,只有无形的理念才是真实的存在,它只能被某种高超的智慧所把握,而被人们感觉到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是不真实的,不属于存在的范畴,或者说是一种虚假的存在。理念世界是永恒不变的,而现象世界变动不居,只是理念世界某种歪曲的摹本和虚幻的影子。真正的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因为理念是事物的形式和本质,它规定了事物的基础和原则,是纷繁复杂的现象界的稳定标准和范型。为了掌握关于国家的真知识,就必须达到对国家理念的认识。柏拉图理想国的思路是:道德与政治没有实质性的差别,正义的法则无论对个人生活还是对城邦来说,都是一样的。作为城邦有机体的一员,个人正义只有在城邦生活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因此,他很自然地由个人正义的探讨转向城邦正义的讨论,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结构和城邦生活。这个合乎正义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城邦的本质和内在精神到底是什么?柏拉图理解为公民内部或公民团体的高度统一与和谐。柏拉图的真正用意在于阐明国家的一般本质,指出真正的国家或作为一切国家典范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现实的国家应依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和改造。至于这个国家理想能否实现则是次要问题。(二)社会分工和正义柏拉图认为,国家(城邦)本身就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因为国家是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而产生的,或者说,社会分工是国家的基础。在柏拉图那里,国家起源的历史描述与国家基础的逻辑推演是结合在一起的。物质需要生产者阶级战争需要军人等级管理需要统治者等级个人是城邦的缩影,城邦是个人的扩大。个人的灵魂理性激情欲望城邦的构成哲学家生产者军人有德性之人:理性主导、统帅激情、控制欲望。人的灵魂的最佳状态。最理想的城邦:哲学家领导军人统治生产者。三、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