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临港产业发展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内部资料注意保存第12期(总第333期)连云港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编印2003年9月11日编者按:随着江苏省“三沿”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快东陇海产业带建设和连云港临港产业区开发已经刻不容缓地提上了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在依托港口优势发展临港产业方面,进一步拓宽思路、重新定位,实施东部城区港口、开发区、连云区“三位一体”规划整合,启动建设独具特色的连云港临港产业园区,以此带动连云港市超常规发展,成为东陇海产业带率先崛起的“龙头”,形成江苏省产业布局的又一重要支点。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和工作重心,根据陈震宁书记“搞好临港产业区开发研究”有关指示精神,市政府研究室就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临港产业发展的专题研究报告。—2—连云港临港产业发展研究内容摘要:临港产业是当今世界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首选产业,具有“大、高、聚、外、联”五个鲜明特征,对城市现代化和经济国际化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带动功能。透视国内外临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依托港口发展临港产业日益成为港口城市“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关键举措,也是连云港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现实取向。认真分析各方面基本条件和发展现状,可以认定发展临港产业是推动连云港经济迈向更高层次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实现既定战略定位、区域经济中心和国际性海港的目标,该课题研究探索了连云港临港产业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产业重点和三个阶段性发展步骤,就完善港口功能、拓展产业空间、提升产业素质、优化发展环境、创造政策条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关键词:临港产业开发区规划布局连云港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的“三沿”总体发展战略确定了未来一个时期江苏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东陇海产业带的开发建设将连云港摆上了全省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位置。顺应东陇海产业带建设发展的大趋势,加快连云港临港产业区开发建设、迅速形成东—3—陇海产业带的“龙头”增长极,已经非常现实地摆在连云港市面前。发展临港产业既是连云港市蓬勃振兴的历史机遇和时代召唤,更是连云港市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现实取向。就市区而言,连云港市东部城区集聚了最具特色的三个功能区,分别是列入全国首批的国家级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全省唯一基岩海岸线的连云港港口和具有山海特色风光的连云城区,这三个功能区最能体现连云港的城市个性和发展竞争力,区位优势和开发潜力得天独厚。对这三个功能区进行“三位一体”规划整合,在三区结合部打造新兴产业密集区,并首期启动开发12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园区,将有效促进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发展,形成主题鲜明的特色城区。就沿海两翼而言,北侧拥有青口港、海头港等辅助港和江苏省海洋经济开发区,可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南侧更有燕尾港、堆沟港、长茂港等辅助港和列入城市总体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灌河口临海工业带,可以大范围地延伸发展临海工业。南北两翼展开,既形成连云港组合港口群体,更造就了连云港临港产业发展的互补格局和整体优势,使全市不同区位的资源禀赋得到充分释放。因此,依托港口发展临港大产业,加快推进临港地带的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构筑以陆桥为轴线、以港口为龙头的沿东陇海线带状产业高地,带动东陇海区域经济的振兴,昭示着连云港市将在新一轮发展中率先崛起、方兴未艾。一、国内外临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特征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内外沿海地区大都强调发展临—4—海产业,现在则逐步趋向于突出临港产业。其实这两个概念,就其内涵而言基本一致,两者都是以港口为依托,延伸发展相关产业。所不同的主要是外延上稍有差别,一个是地域范围上差别,言“港”则临港产业大于临海产业,包括河港、江港可以向内地延伸;言“海”则临海产业大于临港产业,沿海成带包含港口节点。再一个是产业链条上差别,临海产业涉及面较广,关联度相对松散;临港产业则相对集中并形成关联度较强的有机整体。就连云港而言,既面海又有港,我们选择“临港产业”概念,便于突出港口特色,点面相融整合产业体系、构建主导产业群。研究和发展临港产业,必须把握当今世界港口城市的发展主脉和产业特征,瞄准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临港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基本趋向,在认真分析发展现状和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找准连云港临港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目标定位,以大运量、大能耗、大投入、大项目、大产出的产业体系为支撑,积极培育和发展重化工等支柱产业,迅速实施一轮声势浩大的临港大开发,真正以快速崛起融入全省“两个率先”大局。(一)国内外临港产业发展现状和基本趋势临港产业是当今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首选产业,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内外临港产业发展情况看,沿海国家和地区首先以沿海港口为依托,吸引资源、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和相关产业向沿海港口集中,形成贸易、加工、金融和运输中心,通过沿海港口中心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从而推动—5—经济重心沿海化,促进港口城市和区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持续发展。这是世界各国生产力布局形成和发展的普遍规律。1.从世界港口城市发展战略来看,依托港口发展临港产业日益成为“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关键举措临港产业是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首选产业、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带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节点。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神户,荷兰的鹿特丹,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英国的伦敦,新加坡,以及我国的香港、上海、天津、大连、宁波等都提出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战略,依托港口以临港产业区及产业区内企业群落为主体,形成临港型产业经济集群,促使港口的多功能充分释放,由单纯的水陆运输枢纽转变成为城市和腹地经济服务的基地和龙头。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目前已成为充分发挥工业、交通、金融、贸易诸功能的国际性大港口,临港产业经济区就业人数占当地就业总数的三分之一,港区年国民收入达200亿BF(比利时法郎,折合5亿欧元),其中一半作为税收上缴国家和地方政府。其临港产业经济带动了整个安特卫普市的经济发展,成为整个国家国际贸易的火车头。张家港通过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已“孵化”出一批国家级和国际级的基地:名列世界钢铁行业前20位的沙钢钢铁基地、全球最大的东海粮油加工基地、以华芳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纺织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浮法玻璃及深加工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铜加工生产基地等。临港产业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日渐凸显,以精细化工、冶金、建—6—材、物流为主导的沿江产业已占到全市产业的62%。2.从世界港口城市资源配置来看,临港产业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国家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各种要素的集聚中心临港产业具有整合生产要素的功能,所依托港口作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点,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交汇点,已经实现从传统货流到人流、货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全面大流通,强力吸引货物、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港口通过发挥经济的聚集效应,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发挥裂变的效果。临港产业在整个产业链中迅速发展成为整合生产要素功能的平台,吸引和培育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群落户。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迅猛发展的大格局中,已形成了欧州、北美和东亚以临港产业为主三大世界工业基地。这世界三大工业基地的世界经贸海运网络,担负着世界经贸80%以上的运量和90%以上的周转量。安特卫普港港区占地178km2,其中港区工业占地43km2,拥有108家工业企业,工业企业总投资1810亿BF(比利时法郎),其中三分之二是外国公司投资。港区是世界石化工业第二大基地。港区内拥有25家进出口公司,有几百家交通运输企业。该港建立了欧洲疏运中心、粮食储运中心、水果储运中心及汽车、石料产品和森林产品的交易市场。目前,张家港正在着力打造吸纳各类资本尤其是国际资本的承接平台,把临港产业推上更高层次。已经启动建设面积35km2、投入12亿元的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和面积30km2的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规划面—7—积9km2的扬子江造船工业园也在紧锣密鼓的谋划之中。3.从产业结构变动规律来看,重化工业日益成为临港工业发展的主导趋向重化工业是临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国家的重化工业主要布局在沿海沿江地区,如美国休斯敦附近的墨西哥湾沿岸、荷兰鹿特丹附近的沿海地带、新加坡港口区、日本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等,都是依托港口发展冶金、化工、电力、造纸、机械等基础产业和运输仓储物流产业。重化工业产值大、增长能力强,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和出口导向型产业,有着极强大的带动和牵引作用,重化工业发展了,不但可以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得到迅速的提高,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繁衍出一大批或大或小的企业。重化工业在国际上有“起飞产业”之称。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重化工业化是工业化进程中不可跨越的阶段。在一定的发展阶段,重化工业的增长速度一般为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两至三倍。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日本民间主张大力发展轻纺工业,通产省则力排众议,坚持通过产业政策引导着重发展重化工业。如今日本的家电已经居于领导地位,汽车工业则与美欧不相上下。如果当年日本主要发展轻纺工业,恐怕至今也许在发展中挣扎而难以入主发达世界。韩国、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均是在经历“优先和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这一阶段后,才形成今天的经济地位的。如果说轻纺工业是发展中国家赖以生存的支柱,重化工业则是发达国家称雄世界的—8—资本,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尽快发达起来,就必须以产业政策引导发展方向,着力发展重化工业,实现本国经济振兴。我国工业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入重化工业发展时期,重工业占工业比重持续上升。4.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来看,临港产业对城市现代化和经济国际化发挥了支撑带动功能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港口、城市、临港产业、区域腹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腹地广阔和现代城市的依托条件也必然促进港口建设,拓展临港产业发展空间;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加快发展必然增强港口城市辐射效应,实现陆向腹地、海向腹地双赢。工业化发展的演进规律表明,随着工业化持续推进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地区的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集中优化并趋于高级化,就要求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以适应产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加速与国际经济的交流与融合。同时,对港口城市而言,作为工业化进程主要标志的临港产业的兴起,又必然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扩大经济开放度,推进港口城市实现现代化与国际化。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临港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港口与城市的关系也变得更加水乳交融,“产业兴港”作用进一步强化,“单港兴单市”、“此兴彼衰”的规律也逐渐向“群港兴群市”、“共兴共荣”转变。这种经济聚合规律的不断演进,最终是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五大世界级的大城市群、数十个区域级的城市群。世界级大城市群和临港产业群基本上都是—9—依托世界级的港口群,依托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而得到发展,由此带动港口运输业的繁荣。同时,大城市的发展趋向于向周边卫星城市拓展,形成了由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组成的城市群。更重要的是它对所在区域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劳动就业的贡献,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香港1995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55万TEU,其直接和间接的总增加值为2275.5亿港元,港口业务及相关工业占本地GDP约20%,集装箱运输及港口业务大约维持了整个香港20%公司的业务量。鹿特丹港不仅是世界上久负盛名的吞吐量大港,而且在1995年直接和间接创造的GDP就已达264亿荷兰盾,占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34%。5.从港口发展基本阶段来看,现代物流业成为提高临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世界港口发展大体经历三代:第一代港口,主要是海运货物的装卸、仓储中心;第二代港口,除了货物的装卸、仓储外,增加了工业、商业活动,港口成为促进货物增值的服务中心;第三代港口,与国际经济、贸易、航运、物流发展相伴相生,与港航信息技术发展相得益彰,港口逐步走向国际物流中心。国际物流中心是第三代港口的基本特征,也是港口功能拓展的方向。按功能划分,目前第二代港口仍是世界主要港口发展主流,但向第三代港口转型趋向明显,这将是世界经济中的生产一体化、资本一体化、技术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的必然结果。香港、新加坡、鹿特丹等港口在转型中走在前列,

1 / 8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