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节南方地区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ACA1、请你说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2、说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多少度等温线、多少毫米的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秦岭—淮河一线与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一、轮廓及范围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南方地区的轮廓,并试着在纸上描绘出南方地区的轮廓。2、读图分析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青藏高原秦岭淮河范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黄海和东海,南临南海。请同学们看课本p.16图6.8,完成以下活动:1、南方地区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2、在图6.8中找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和四川盆地两湖(湖南、湖北)、两广(广东、广西)、两江(江西、江苏)、两市(重庆、上海)、两特区(香港、澳门)、云南、贵州、四川、浙江、福建、海南、台湾南方地区重要的六大商品粮基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请同学们看图说出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北回归线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地区,大部分地区处于低纬度地区,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陆位置:东临黄海、东海,南临南海,西临青藏地区,北临北方地区二、地理位置及自然特征三、自然地理环境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阅读教材p.16,根据南方地区所在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概括其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的特征,分析其原因。并完成相应表格。自然环境南方地区主要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特征气候类型气候特征主要河流主要地形区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东南丘陵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多分布在中下游沿岸及入海处,河湖众多,水网密布西高东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长江、珠江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温和少雨读图思考:请同学们根据已学知识,根据气温和降水条件分析与南方地区农业经济有何联系?南方地区农业经济状况如何呢?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中国温度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寒温带干旱湿润800mm农业经济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耕作制度主要的糖料作物主要的油料作物耕地类型水稻水田一年两熟到三熟甘蔗油菜讨论交流:结合课本p17、18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表格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主要地形特征主要气候特征所处的气候类型农业生产耕地类型所处的温度带地形平坦地形崎岖,相对高度较大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油菜茶叶,林业林业、药材水田热带、亚热带农业生产-鱼米之乡(1)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③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不利条件: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③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2)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长江以北一年两熟,长江以南一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淡水养殖发展很快。南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3)主要农作物(产品):①种植业: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甘蔗为主。②渔业:河湖盛产水产品和水生植物③经济林木的生产本区经济林木种类很多,如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椰子、橡胶树等。杉树马尾松毛竹茶油桐漆树★热带、亚热带主要水果产区分布于两广丘陵。出产有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香蕉、荔树、桂圆、菠萝等),其中柑橘的产量最大。海南岛还出产椰子。桔子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桑蚕橡胶剑麻椰子椰子樟树工业:(1)矿产资源、能源的利用与开发情况•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矿资源丰富,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南方地区的煤、石油资源较少。能源供应紧张,制约经济。•如何解决本地区能源供应问题?①修建核电、水电站;②北煤南运;③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长江沿岸工业地带——沪宁杭工业基地•南方南部外向型工业地带——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2)工业发展:措施:①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的有机物;②补充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程度;③种植适宜在红壤中生成的茶树、油茶、杉木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④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如在丘陵地区的河谷盆地种水稻,把丘陵缓坡辟为茶园,在山丘顶部植树造林等。1、红壤的利用和改造红壤特点: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2、洪涝整治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灭害频繁发生的地区。(1)淮河水灾治理:①多灾成因: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流域面积27万平方千米。1194年黄河南侵夺淮后,淮河流域水系被打乱,淮河失去了自然形成的独立入海通道。由于黄河带来的泥沙淤积,在公元1855年黄河改道北流之后,淮河流域土地沙化,河道淤塞,出海无路,入江不畅,灾害频繁,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②治理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总投资40亿元的“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于2006年10月21日在南京通过由水利部组织的总体竣工验收,这标志着淮河结束了800年没有入海通道的历史。淮河下游及洪泽湖地区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③治理成效:淮河入海水道被证明是一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优越的工程,为确保下游2000多万人口的防洪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自然原因:主要为长江流域面积广大,加之流域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流量大且集中在夏秋季节,容易引起河水暴涨。人为原因:主要是长江的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使得长江下游地区的河湖淤积严重,再加上围湖造田等,影响了长江下游地区的排洪能力。(2)长江的治理•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治理:一方面在长江的中上游地区修水库、水利枢纽(三峡工程等),下游地区加固江防大堤、建分洪、蓄洪工程等。另一方面要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旱涝灾害,开始营造“长江中上游”防防林工程。(3)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区位条件•位于湖北宜昌三斗坪;•为河流峡谷地带,蓄水条件好;•处在阶梯过渡地带,水能丰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大且冬季不结冰;•库区地质条件稳定安全。工程作用:①防洪:修建三峡工程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洪。目前,许多河段的现有泄洪能力和防洪标准只能抵御10~20年一遇的洪水,荆江河段更为严重。三峡处于长江上游山区转入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段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来沙。三峡水库,可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大大提高整个流域的抗洪能力。②发电:发电是三峡水利工程又一重要功能,对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③航运:三峡水利工程的兴建可以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使长江真正发挥其“黄金水道”作用•生态效应正面——主要发生在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有效减轻洪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生态效应负面——主要发生在库区•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移民任务艰巨,且移民、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可能诱发地震及滑坡等;•库区、库尾泥沙淤积加重;•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水中生物中的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可能加剧蚊虫滋生,影响人群健康。•(3)长江、淮河污水治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长江、特别是淮河的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水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而且还使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逐年减少。政府加强了对长江、淮河的洪涝和污染的综合治理,并对流域内的污染源进行了重点限期治理。虽然局部环境得到改善,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许多河流未来一段时间仍然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保护和治理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1)生态问题: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南方丘陵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原因:能源短缺,乱伐森林危害:①单位土地的产值高,单位面积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都比较大。②土层较薄,水土流失容易形成石质裸露,要想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③本区江河下游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使河流变得更不稳定,加重水旱灾害。3、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合理开发:(2)综合开发利用:①走立体农业的道路②优势资源系列开发;③生态建设(封山育林,推广生活用煤,炉灶技术革新,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课堂练习1.导致我国南北耕地类型不同的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土壤2.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多少毫米的年降水量线和1月平均气温多少摄氏度的等温线相吻合()A、800㎜年降水量线,0℃等温线B、400㎜年降水量线,5℃等温线C、800㎜年降水量线,5℃等温线D、600㎜年降水量线,-5℃等温线BA你能行课堂小结——第二节南方地区一、轮廓、范围四、农业经济(从自然条件等方面分析了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三、自然地理环境(地形、气候、河流)二、地理位置及自然特征1、请同学们根据南方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想一想南方地区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呢?2、你作为大由乡的一位小公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分析思考你们家乡的自然条件是什么?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完成《同步训练》p.19-22的练习题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